(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井岡山時的41名黃埔生:僅8人建國後授將帥銜

(2008-07-23 20:31:52) 下一個


井岡山時的41名黃埔生:僅8人建國後授將帥銜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在中共和蘇俄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創辦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軍校在支援群眾運動、統一廣東革命根據地和北伐戰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為國共兩黨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井岡山鬥爭時期,羅霄山脈也馳騁著一批黃埔軍校生。因為接受了正規的軍事政治訓練和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其中不少人在校時就已加入中國共產黨,還經受過北伐戰爭炮火的洗禮,因而,成為井岡山上革命隊伍中的軍事骨幹。

參加過井岡山鬥爭的黃埔軍校生

根據現有史料考證,參加過井岡山鬥爭的紅軍官兵中,可以確定的黃埔軍校生就有41人,他們是盧德銘、張子清、餘灑度、蘇先俊、伍中豪、徐彥剛、陳浩、陳毅安、張宗遜、譚希林、陳龍鶴(朝鮮人)、範樹德、曾士峨、遊雪程、劉型、王良、陳伯鈞、呂赤、徐恕、黃子吉、王爾琢、王展程、朱雲卿、楊至成、劉之至、林彪、唐天際、戴誠本、肖勁、朱舍我、段輝唐、袁崇全、陳東日、鄺■、李天柱、陳俊、曹福昌、劉鐵超、資秉謙、鄧萍、賀國中等。

此外,參加過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以下稱“秋收起義”)和湘南起義,但沒有上井岡山的黃埔軍校生還有鍾文璋(黃埔二期,秋收起義時任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團長,秋收起義後失散)、陳樹華(又名陳明義,黃埔四期,秋收起義時任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參謀處長,因負傷脫隊失去組織聯係,後加入國民黨)、李騰芳(黃埔四期,湘南暴動時在耒陽犧牲)、黃瓚(黃埔四期,秋收起義時在金坪阻擊戰中犧牲)等。

黃埔軍校生的來源

第一批也是最早一批參加井岡山鬥爭的黃埔軍校生,來自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安家井岡山,部隊中黃埔軍校生包括盧德銘、張子清、餘灑度、蘇先俊、陳浩、伍中豪、徐彥剛、陳毅安、張宗遜、譚希林、陳龍鶴、範樹德、曾士峨、遊雪程、劉型、王良、陳伯鈞、呂赤、徐恕、黃子吉等20人,占參加過井岡山鬥爭的黃埔軍校生的近半數。

第二批參加井岡山鬥爭的黃埔軍校生,來自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餘部和湘南起義的部隊,包括王爾琢、王展程、朱雲卿、楊至成、劉之至、林彪、唐天際、戴誠本、肖勁、朱舍我、段輝唐、袁崇全、陳東日、鄺■、李天柱、陳俊、曹福昌、劉鐵超、資秉謙等19人。

第三批參加井岡山鬥爭的黃埔軍校生,來自平江起義後彭德懷、滕代遠率領轉戰到井岡山的紅五軍部隊,包括鄧萍、賀國中2人。

從畢業的時間來看,參加井岡山鬥爭的黃埔軍校生,黃埔一期的有王爾琢、張子清、陳浩、袁崇全4人;黃埔二期的有盧德銘、餘灑度、鄺■3人;黃埔三期的有蘇先俊、朱雲卿、劉之至、肖勁、陳東日、劉鐵超6人;黃埔四期的人數最多,有伍中豪、陳毅安、範樹德、呂赤、徐恕、黃子吉、王展程、林彪、唐天際、李天柱、陳俊、曹福昌、資秉謙13人;黃埔五期的有張宗遜、陳龍鶴、楊至成、賀國中4人;黃埔六期的有譚希林。

紅色土地上,獻出年輕的生命

在井岡山艱苦卓絕的鬥爭中,黃埔軍校生們為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創立、建設和鞏固作出了重大貢獻,其中不少人在井岡山這塊紅色土地上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永遠長眠在這裏。

盧德銘,是經孫中山親自麵試而入黃埔二期的高材生。在北伐戰爭中,先後升任獨立團第一營營長、第七十三團參謀長、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麵軍總指揮部警衛團(即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團長。後率警衛團參加了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並任起義部隊總指揮。25日,部隊在江西萍鄉蘆溪遭到國民黨軍隊的襲擊,盧德銘為了掩護部隊撤退而犧牲,年僅22歲。

張子清,曾任黃埔軍校第三分校教官、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麵軍總指揮部警衛團副營長。1927年,隨警衛團參加秋收起義,來到井岡山。在策應朱德部隊上井岡山時受傷,因傷重不治,後病逝於江西永新。

王爾琢,曾任北伐軍代師長,參加了南昌起義。起義失敗後,與陳毅協助朱德收集起義軍餘部,轉戰湘粵贛,後與朱德、陳毅發動湘南起義,率部隊上井岡山,曾任紅四軍參謀長兼二十八團團長。1928年“八月失敗”後,從湘南回井岡山途中,因想追回被叛徒帶走的隊伍而倒在叛徒袁崇全的槍口下,年僅25歲。
呂赤,1927年參加秋收起義,後任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第三營八連連長。三灣改編時任軍官隊隊長。隨軍上井岡山後,任工農革命軍教導隊大隊長。1928年2月在井岡山因手槍走火犧牲。

肖勁,參加了南昌起義。湘南起義後跟隨朱德上井岡山,擔任二十八團三營營長。1928年6月23日,在龍源口戰鬥中,攻打老七溪嶺時衝鋒在最前麵,不幸被流彈擊中腹部,但他不顧傷痛,頑強率部繼續衝鋒,壯烈犧牲。

資秉謙,湘南起義後跟隨朱德上井岡山。朱毛會師後擔任紅軍連長。1928年6月23日,在龍源口戰鬥中身先士卒,英勇獻身。

王展程,參加了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1928年4月隨朱德上井岡山。朱毛會師後,任紅四軍二十八團參謀長。1928年12月,彭德懷率紅五軍第四、第五縱隊上井岡山與紅四軍勝利會師,王展程調紅五軍教導隊任軍事教員。第三次反“進剿”失利後,王展程隨彭德懷、滕代遠率紅五軍突圍。在遂川縣大汾圩遭到敵軍伏擊,整個部隊被打散,王展程夫婦也與紅五軍失去聯係。在湘贛邊界小鎮戴家埔被地主武裝“挨戶團”抓獲,慘遭殺害。

賀國中,1928年7月22日,與彭德懷、滕代遠一起組織領導了平江起義,擔任紅五軍軍委委員兼第七團副團長。之後任紅五軍第七團黨代表。1929年6月下旬,湘贛邊界特委和紅五軍軍委聯席會議決定攻取安福縣城。賀國中冒著槍林彈雨,率部強攻,不幸頭部中彈,英勇犧牲,年僅25歲。

劉之至,1928年1月參加湘南起義,任工農革命軍第七師參謀長,4月隨朱德上井岡山。5月任工農革命軍第四軍第三十團團長,6月任二十九團參謀長。1929年1月,紅四軍下山前夕,劉之至調到紅五軍,協助彭德懷留守井岡山。7月,在攻打安福縣城的戰鬥中,英勇犧牲。

鄺鄘,1922年考入北京大學,1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二期。1928年1月,參加湘南起義,4月底轉戰井岡山。5月4日,朱毛會師寧岡,成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鄺鄘任十二師三十四團團長。5月下旬,三十四團組成工農紅軍第一路遊擊隊,回耒陽開辟遊擊根據地,鄺鄘任司令員。6月5日,不幸被捕後遇害,時年31歲。

參加過井岡山鬥爭的黃埔軍校生中,有半數以上血染沙場。其他的還有:1929年10月在長沙識字嶺被殺害的紅四軍三十五團副團長曹福昌;1930年3月在攻打澄江戰鬥中犧牲的陳俊;1930年5月在率部攻打江西瑞昌城中彈犧牲的遊雪程;1930年8月7日在進攻長沙戰鬥中犧牲的陳毅安;1930年9月在興國高興圩戰鬥中犧牲的曾士峨;1930年10月在安福獻身的三十一團團長伍中豪;1931年5月在東固紅軍醫院被國民黨特務殘忍殺害的朱雲卿;1932年4月在攻打漳州中犧牲的陳龍鶴;1932年6月在福建武平大禾圩遭敵阻擊犧牲的王良;1935年1月攻打遵義城犧牲的鄧萍;1935年6月在贛南突圍戰鬥中犧牲的李天柱,1935年在江西靖安犧牲的徐彥剛等。

艱苦的鬥爭環境下,少數黃埔敗類叛逃

在井岡山艱苦的鬥爭環境下,大浪淘沙,也有少數黃埔敗類經不起考驗,脫離革命,甚至為了貪圖高官厚祿,把槍口對準了自己的同誌、同學。

餘灑度,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二期,曾加入中國共產黨。秋收起義後,堅持取瀏陽直攻長沙,意見被否決後,跟隨毛澤東到達井岡山。10月中旬,在湖南酃縣(今炎陵縣)水口脫逃部隊。1929年10月輾轉來到上海,對革命逐漸產生了悲觀失望情緒,最後脫離黨組織。1931年11月,在上海被國民黨特務逮捕,餘灑度投靠了蔣介石。1933年,被委任為國民黨軍第六十一軍政訓處少將處長。為了滿足奢侈的生活,餘灑度利用職權販賣毒品,事情敗露後,蔣介石親自下令槍決。

蘇先俊,北伐戰爭時期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9月,參加秋收起義,任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三團團長。1928年1月,在嶽陽被捕叛變,出賣湖南省委領導人郭亮,導致郭亮被捕犧牲。1930年7月,紅三軍團攻占長沙,蘇先俊被處決。

陳浩,黃埔一期;徐恕、黃子吉,黃埔四期。三人參加了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三灣改編後分別擔任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團團長、副團長、一營營長。1927年12月,在湖南茶陵湖口,因喪失革命信念,三人與參謀長韓莊劍陰謀叛變投敵,企圖將工農革命軍的一個營拉向國民黨方鼎英的部隊,但很快陰謀被識破。29日,工農革命軍在寧岡縣礱市召開大會,處決了叛徒陳浩、韓莊劍、徐恕、黃子吉。

袁崇全,湘南起義後隨朱德上井岡山。1928年5月,任工農革命軍第四軍二十八團二營營長。1928年7月下旬,紅四軍二十八團、二十九團兵敗湖南郴州,二十九團幾乎全軍覆沒。在返回井岡山的途中,袁崇全突然改變行軍路線,準備向敵劉士毅部投降。王爾琢和袁崇全是湖南老鄉,又是黃埔一期學生第一隊第二分隊同學,他追到袁崇全駐地進行勸說,泯滅人性的袁崇全竟然對沒有防備的王爾琢連開數槍。王爾琢當場中彈犧牲。袁崇全隻帶了幾個人深夜逃走,投靠了贛敵劉士毅部。同年9月13日,紅四軍攻克遂川縣城,在激戰中擊斃了叛徒袁崇全。

範樹德,192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北伐戰爭。1927年9月參加秋收起義,任工農革命軍第一師軍法處長。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後,任中革軍委總經理部部長。1935年春,任湘粵贛遊擊隊支隊參謀長,在湘南遭敵襲擊受傷後脫離革命隊伍,到國民黨軍任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捕入獄。1975年3月特赦獲釋,隨子遷往桂林居住。曾任桂林市政協委員。1989年病故。

部分幸存者解放後被授予軍銜

從井岡山到瑞金,再到延安、西柏坡,最後走到北京,中國共產黨奪取了全國政權。在革命征途中,無數共產黨員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參加過井岡山鬥爭的黃埔軍校生解放後幸存的有8人,他們是林彪、楊至成、張宗遜、陳伯鈞、唐天際、譚希林、劉型、範樹德。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時,他們中的前六人被授予了中將以上軍銜。

林彪,湖北黃岡人,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後在國民革命軍葉挺獨立團任排長,參加了北伐戰爭。先後參加南昌起義、湘南起義,後隨部隊上井岡山。1932年後,曾任紅一軍團軍團長、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校長。參加了長征。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1971年9月13日乘飛機叛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國溫都爾汗地區機毀身亡。

陳伯鈞,四川達縣人,1926年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秋收起義。1929年1月,紅四軍向贛南出擊,陳伯鈞留在井岡山養傷,並協助紅五軍守山。1月下旬,被國民黨軍搜捕,押往吉安監獄,關了5個多月,後被黨組織營救出獄。後擔任紅六軍第一縱隊參謀長、紅五軍團參謀長等職。參加了長征。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74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

楊至成,貴州三穗人,1926年入黃埔軍校學習,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1929年1月隨紅四軍主力出擊贛南後,任紅十二軍副官長,後任紅軍大學校務部部長、紅軍總兵站站長、中革軍委總供給部部長兼政委。參加了長征。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67年2月3日在北京逝世。

張宗遜,陝西渭南人,1926年入黃埔軍校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北伐戰爭和秋收起義。1928年4月下旬,朱毛會師後,任工農革命軍第四軍三十一團二連連長,參加了黃洋界保衛戰。1935年起任紅四方麵軍第四軍參謀長、紅軍大學參謀長。參加了長征。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98年9月14日在北京逝世。

唐天際,湖南安仁人,1925年入黃埔軍校學習,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北伐戰爭和南昌起義。1928年1月參加湘南起義後跟隨朱德上井岡山。1931年後曆任紅四軍參謀處參謀、紅五軍團四十師政委、紅十五軍政治部副主任、紅三軍團五師政治部主任等職。參加了長征。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89年2月20日在北京逝世。

譚希林,湖南望城人,1926年入黃埔軍校,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秋收起義。紅四軍成立後,先後任第三十一團一營副營長、代營長。1930年後,曆任紅二十一軍參謀長、代軍長,軍委警衛團團長等職。參加了長征。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70年2月11日在北京逝世。

劉型,江西萍鄉人,1926年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參加了北伐戰爭。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秋收起義。參加了長征。新中國成立後,因轉入地方工作,沒有被授予軍銜。曆任中共湖南省委秘書長、北京地質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農墾部副部長等職。1981年8月7日在北京逝世。

81年前,以毛澤東、朱德、陳毅等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大革命失敗、中國革命處於低潮的危難之際,敢闖新路,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點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井岡山道路;書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篇章,孕育了帶有原創意義的共產黨人精神——偉大的井岡山精神。今天,井岡山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座高聳入雲的豐碑。這座豐碑是由無數革命英烈的偉岸身軀奠基而成的,其中也包括當年浴血馳騁在羅霄山脈的黃埔軍校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