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中國可以忽略二十年的弱鄰 zt
(2008-07-08 17:16:25)
下一個
印度是中國可以忽略二十年的弱鄰 zt
中國和印度是目前世界上兩個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也許這是將這兩個國家相提並論唯一無可質疑的說法。除此之外,目前很多有關印度跟中國放在同一個層次的提法幾乎都缺乏依據,比如說,所謂“龍象”之爭隻不過是印度人利用類似娛樂圈裏與明星製造緋聞的手段,借以提高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的小伎倆。印度對於中國再過二十年仍舊是一個不了解、不強大、不友好和不可怕,無需過於在意的弱鄰。
一、大多數有關印度的報道隻會對很多中國人產生錯覺和造成誤導
也許是喜馬拉雅山山脈的阻隔,印度一直給很多中國人一種非常遙遠和神秘的感覺。現在中印兩國之間的往來不斷擴大,但很多人還隻能是通過媒體了解印度,而媒體中許多有關印度的報道與事實不符的太多,即便是對於一些到過印度的人所感受到的印度,以及他們回國後跟國人介紹的印度都嚴重存在一些誤區。
初到印度的人超過三天,就會有一種突然知道很多新鮮事物的感覺,這主要是因為很多人在去之前對印度了解太少,兩國之間在社會和文化等很多方麵存在較大反差和不同,許多奇怪的景象和傳說肯定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回國後介紹印度的話題。但是如果在印度逗留超過一個星期,就會覺得有很多疑問和不解,原因是就同一件事物會開始聽到一些不同的說法,讓人覺得不知道到底應該相信哪種說法,或哪個人所說的。如果在印度呆上一個月以上,就會有什麽都不知道,或什麽都說不清楚的感覺,因為在印度任何人對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說法,許多事物很難找到社會公認的標準答案和主流社會價值觀。
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印度不像中國那樣,在曆史上有一個秦始皇統一中國的過程,印度大陸有統一的文化就是殖民地文化。在英國殖民統治之前,整個印度次大陸,包括現在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完全是一些獨立的番邦和不同宗教信仰的民族。印度曆史上沒有一個中央集權政府的統一意誌和影響整個印度的主導社會文化,這就使得不同時時期、不同地區發生的很多事情都是以不同的文化和文字記錄下來,也許都有考證,但均不能作為唯一標準。而在中國兩千多年前從司馬遷《史記》開始,中國曆代王朝編纂的曆史未必都能真實記錄了所發生的一些曆史事件,但確實起到了統一後人認識的作用,即便是所有人都錯了,但有了一個曆史的社會共識和價值觀。印度曆史上對一些曆史事件的記錄缺少“官方消息”,每個地方的人們隻是把有利於自己民族和宗教信仰的一些說法按照各自的需要傳承下來,再加上一些宗教和神話故事的色彩,就使得很多印度的事物根本無法考證,就連現代印度人自己都永遠說不清楚。當這些印度人自己永遠都無法取得統一認識的事物,通過不同渠道傳到國外,除了造成錯覺和產生誤導,還能有什麽?所以說想要了解一個真是的印度有多難,更不用說在印度很多東西就沒有什麽是真實的標準。也許當年唐僧非要去印度的原因,就是想要搞清楚為什麽同一件事傳到中國會有那麽多說法?
印度的一些傳說和曆史給普通中國造成很多誤導和錯覺的原因顯而易見,但當今世界有關很多有關印度的說法混淆視聽到什麽程度,並不那麽容易被一般人所認識。
首先世界媒體和國際輿論有利於印度,而非常不利於中國,最主要的原因是印度遭受殖民統治得到的好處,英語成為印度的官方語言,使得印度的媒體和社會輿論始終是與國際社會貫通相容。印度自己吹噓的好的方麵,西方社會很容易看到;誰要是說道印度哪個不好的方麵,印度人會在世界媒體上發表很多文章以各種理由挽回負麵影響。相反,受語言的限製中國人好的方麵很難靠自己介紹給西方普通讀者,媒體上有關中國歪曲事實的報道,中國人不知道,不反駁就可能被當作真事被人接受。這就好比在國際輿論上對中國和印度的報道有不同的係數,放大了印度的好的方麵,縮小了印度差的方麵,中國剛好是相反。問題的關鍵是媒體有關印度的報道如果是個常數,人們可以根據經驗調整事實的真實程度,但不同媒體的係數有多大很難搞清楚,甚至比弄清楚事實本身還麻煩,所以說一般國人要正確認識和了解印度非常不容易。更不用說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故意打壓中國,提升印度來抗衡中國的一些用意和做法,進一步加大了中國人對印度的一些不正確的觀點。普通中國人了解印度到底造成多大誤導和錯覺很難說,但產生偏差的原因顯而易見,而且再過三十年、五十年產生這些偏差的原因也不會消失,現實是國人很難了解一個真實的印度。
二、印度起碼要用三十年才能走完中國以往二十年的發展道路
凡是到過印度的中國人,或即到過中國又去過印度的外國人的普遍感覺是,目前印度在社會生活和經濟發展方麵總體落後中國至少20年,而且差距是正在擴大的趨勢。對於一般中國人想象一下二十年多前的生活條件,就能大概知道印度好的方麵能有多好,至於印度最落後的方麵,無法想象!但是幾年前印度的一個社會調查顯示,有73%的印度人認為中國不如印度,甚至曾經有印度高官恭維中國到訪的部長說,上海發展很快不用二十年就能超過印度的孟買的笑話。整天在媒體上炒作“龍象之爭”的印度人大都沒有來過中國,真正到過中國的印度人無法說情印度與中國的差距,因為他們到中國主要看到的是中國發展最快的方麵,像城市建設和基礎建設等,而他們太清楚印度及其落後的各個方麵。
明知一點的印度人非常佩服和羨慕中國以往二十年經濟發展帶來的巨大變化,提出爭取用十年左右的時間,走完中國以往二十年的發展道路,以縮短與中國的差距。但問題是印度憑什麽能實現自己發展的願望?實際情況是印度很難用30年的時間走完中國以往20年經濟發展之路。
1、印度沒有能夠使經濟超常發展的依據和條件
印度獨立以來基本沿用英聯邦國家的社會法律製度和經濟發展模式,一直自稱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在印度根本沒有需要與世界接軌的概念,幾乎所有方麵一直非常穩當地走在市場經濟發展的道路上,這就從根本上否定了印度經濟出現類似中國過去二十多年超常發展的可能性。印度不可能有像中國會由於經濟體製改革、對外開放、發展私有經濟等一係列舉措和對舊體製的反動,不斷為經濟發展注入巨大衝量的過程,釋放由於各種曆史原因長期蘊藏和壓抑的能量。印度沒有經濟可以超常發展的理由和特定條件,怎麽可能憑空取得中國以往二十年經濟超常發展的成果呢?用三十年走完中國以往二十年發展曆程都非常讓人置疑。
其實印度有許多可以從中國學習和借鑒的方麵,但由於國家政治體製和眼前經濟利益的局限,根本無法效仿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一些經驗。比如中國積極利用外資和不斷擴大進出口加工貿易等,對經濟快速和跨越式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但是由於印度無法協調推動生產技術進步與維持現有就業人口之間的矛盾,對利用外資非常排斥,每年實際利用外國直接投資不到中國的十分之一,在加上基礎設施落後,資源匱乏等原因,根本無法取得中國利用外資的成效。
印度享受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的廣度和效率很低。中國以往二十多年的發展很大程度得益於科技進步創造的機會和提供的市場空間,比如電子產品和家電不斷更新換代對投資和消費市場促進作用。印度由於宗教和素食主義等影響,特別是當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前生今世的輪回,追求物質生活的欲望受到很大程度的製約和抑製。再就是印度收入兩極分化嚴重、社會總體購買力低下、至今沒電的貧困人口比重高等一係列因素的限製,消費市場規模非常有限,尤其是印度接受最新技術成果和高端產品的需求嚴重滯後,同一科技成果或技術進步通過投資和消費的促進作用,在印度產生的有利於經濟增長的成效遠遠低於中國。中國獨有的優勢印度不可能有,可以從中國學的很多學不來,同等條件下享有的機會,成效大打折扣
自身經濟發展困難重重,赤字財政。聯邦製體製下的弱勢中央政府,地區發展不平衡,
欠賬
印度經濟的現狀,經濟失衡
政府電價補貼
農村用電不要錢機製
固定資產投資、政府財政赤字,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天文數字
中印兩國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經濟發展水平相當,甚至在很多方麵印度領先中國,現在中國總體領先印度二十年。再有二十年,中國肯定會領先印度更多;再有三十年印度有可能達到中國目前的經濟實力和發展水平,在中國麵前印度什麽時候敢說強大?
2、印度社會享有現代民主製度的成本和代價極為昂貴
與中國相比
最聰明的精英要取悅於最愚昧的廣大農民兩個低收入家庭,一個分期付款買住房;一個購買超豪華的汽車印度人要辦個什麽事,不用考慮是不是有能力,關鍵要看他們什麽時候能定下來如何做
3、印度人口增長的負擔非常沉重
影響印度經濟發展的羈絆是享有民主的社會成本太高、太昂貴。
宗教和反對計劃生育,唯一非常確定能超過中國的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中國可以坦然地拱手相讓。
印度人非常不服氣上世紀60年中印邊境戰爭輸給中國。印度人說可不斷改革和擴大開放形成的對促進經濟發展的衝量,曆史欠賬帶來的繁榮發展。人口增長將是印度未來發展及其沉重的負擔。由於宗教等社會因素的影響和製約,很難想象印度會在什麽時候以國家的名義提倡和實施計劃生育。印度政府發布法律要求公民結婚登記不超過三年,在此之前公民結婚無需到政府部門登記,現在也隻是需要移民或提供外國政府需要的某些法律文書的人才去辦理結婚登記,想要控製人口的增長談何容易?二十多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控製人口,即便是印度有中國以往經濟發展的所有條件,光人口增長的負擔就可以讓中國非常坦然地、放心地讓印度在後麵吃力地追趕,而結果隻能是距離越拉越大。
當然印度確實有一些自己的優勢,比如在服務業方麵中國無法與印度相比。殖民地統治造就的奴性是印度服務業發達的主要原因,中國永遠不可能去補這一課。
三、隻要中印邊境問題不解決兩國就不可能成為友好鄰邦
交窮朋友
日常生活中關注可以成為朋友的人;或略和警惕可能成為潛在敵人的人。
印度人的自大和無知,70%以上的人認為中國不如印度,心態無法就解決曆史問題的起始點達成一致,或從一個曆史起點發展到當今世界的過程和線路取得共識。就如同耶路撒冷對於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印度本身有很多地方在不同時期分別被印度教或伊斯蘭教占據過,有的廢墟上可以找到不同時期,不同宗教建築物的痕跡,根本沒有方法說明是哪個宗教的聖地,所以爭端不斷。中印邊境也存在類似問題,同一個地區在不同年代分屬不同的民族和宗教,甚至出現在不同文化的宗教神話故事裏,彼此都認為是自己的領土,甚至是聖地,沒有妥協的曆史原因和現實的政治基礎。
中印兩國邊境問題得不到解決,兩國關係根本不可能友好。除非印度有個非常明知的政府統一擱置邊境問題,這大概跟要印度人不信印度教一樣不可思議。
解決中印邊境問題唯一出路是讓實際控製線成為曆史。中印兩國邊境實際控製線已經“固化”了盡半個世紀,也許還要再“風化”一個世紀,或更長時期,期間一切衛解決邊境問題的努力的成效近乎為零,或者說與其談不談都一個樣,還不如直幹脆接等待兩國邊境實際控製線成為曆史的時刻的到來。
每次邊境會談的唯一成果就是下一輪會談地點的確定。以前還有些交換實際控製線的資料等實際內容,現在邊境談判唯一的目的和成果就是確定下一輪談判的地點。
西藏問題,縱容達賴喇嘛搞分裂中國的活動
聯合國“入常”問題,第三世界領袖
即便是中印兩國沒有邊境和西藏等問題,因為民族的性格不合兩國也很難成為友好鄰邦。實際上滿清政府入關統治中原的漢人,同英國人殖民統治印度本質上沒有多大差別,中國人把入侵者同化為自己民族大家庭的一員,把外來入侵者的國土變自己的國土的一部分;印度人在殖民者那裏學會了英語,培養出了有利於發展服務業的奴性,這就是兩個民族在性格上最本質的區別。
四、如果中印邊境再打一仗印度會輸得更慘
盡管中國無需過於在意印度可能造成的威脅,印度從來不敢放鬆對中國得戒備和防範,至於印度需要多少倍警惕中國的威脅,看看地圖上中國軍隊衝下喜馬拉雅山南坡打到新德裏,與印度軍隊要攻上喜馬拉雅山再打到北京的難易程度就一幕了然了。
再過三十年中國對印度也沒有什麽可怕的,但是如果整天在乎和回應印度威脅論,也許真的會製造出點麻煩來。這就好比一個健康的人如果整天懷疑自己這裏或那裏得了病,可能就會因為總是懷疑自己得病而真的得病。支持印度威脅輪的任何說法無非是在給印度拉攏和利用一些國家添加籌碼,那可能才是產生麻煩的根源。如果那一天中國人自己說不丹和尼泊爾也對中國構成威脅,一些國家就會拉攏和利用他們。所以說,對於印度把它看作與不丹和尼泊爾一樣的鄰國,是避免可能產生的任何麻煩或不利因素最明智的選擇。
中國目前對任何國家很難構成真正的威脅,二三十年後的印度頂多有中國當今的經濟實力,根本不可能給中國造成實際的威脅。二三十年後的中國何其強大,世人很難預料。現在任何支持印度威脅論的說法實際上隻能是變相支持中國威脅論。當今中國能威脅誰?三十年後的印度又能威脅誰?
“可惜在我們定下來如何打這場戰爭之前中國部隊撤回去了,要是按照我們製定的作戰方案,出動空軍參戰,一定能打敗中國軍隊”。有理由相信如果中印之間再發生一場戰事,中國軍隊還是會在印度政府定下誰來指揮同中國軍隊作戰,如何投入兵力之前大獲全勝。相對於上世紀50年代中印,兩國的軍備水平,各方麵都發生了對中國非常有利的變化,比如青藏鐵路的建設等戰略優勢的提升,根本沒有必要把印度作為潛在的威脅。
走自己的路,20年後再看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