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三國微妙關係引網民激烈爭論 屢屢相互攻擊
(2008-06-25 03:13:01)
下一個
中日韓三國微妙關係引網民激烈爭論 屢屢相互攻擊
中日韓3國都是互聯網非常普及的國家。3國網民還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喜歡在網絡上跟帖、留言,其中有不少還涉及到鄰國。而一些激進的言論不僅刺激了鄰國網民的神經,也在本國引發激烈的網上爭辯。最近一段時間,對中國發生地震幸災樂禍的網民言論在韓國遭到批評,韓國網絡隨後有了更多善意和反思的聲音。中國網民對日本地震表達的同情也被日本主流媒體關注,並翻譯給了日本民眾。可以預料的是,今後在領土、曆史等敏感話題上,3國網民的“論戰”肯定不會少,一些具體事也會擦出火花。在中日韓3國關係處於微妙轉型期的時候,網民的偏激或理性,在多大程度上能影響整個國家的民意,依舊是人們關心的話題。
三國網民屢屢相互攻擊
也許就在幾年前,網民還會被視為“小眾”,沒有人太在意他們在網絡上發的帖子。但現在,網民力量正變得不容輕視。中日韓3國都是網絡大國。中國網民數量已經有3億,超過美國居全球首位。日本網民的數量去年夏天是5300多萬。而據韓國信息通信部今年2月公布的數據,韓國6歲以上的上網人口約有3500萬,占總人口的73%。中日韓3國網民還十分活躍。有統計說,韓國網民去年平均每人每月在線天數為17.4天,位居亞太地區榜首。在如此眾多而活躍的網民大軍中,時不時會出現一些偏激的言論。
一般來說,日本網民如果想發表自己的看法,通常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密克西網”等博客專用網,二是通過“2CH”等供人們自由發表意見的論壇網。4月26日,為迎接奧運聖火,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把長野變成了紅色海洋”。記者在“雅虎日本”網站看到有上萬日本網民留言,其中不少人指責中國留學生“聲音太吵,沒有照顧當地日本人的感情”。對中國留學生的行為表示理解的聲音也有,但相對較弱。6月8日端午節那天,記者在“雅虎日本”上看到有一篇報道說“韓國搶在中國之前把端午節注冊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立即有不太了解具體情況的日本網民留言諷刺說:“從中國人那裏偷盜的韓國人,在某種意義上也許是世界‘最強’的人。”還有人跟帖說:“也許正是韓國人的狹隘讓中國人反感。”
一些韓國網民對鄰國的議論同樣毫不客氣。因為“獨島”(日本稱“竹島”)問題,韓國民間與日本有對立情緒,很多網民的留言顯得十分激動和強硬。在日本島根縣知事前不久提出應該在日本中學教科書中明確寫入“竹島是日本領土”後,韓國網民“kimhyunwoo77”說:“日本人又在放屁了!”網民“k2mk2”表示,韓國應該努力發展國防力量,“懷著和平的願望去做戰爭的準備”。還有個叫“hjpg0415”的網民直接留言說:“我討厭日本,日本是罪惡的根源。”據記者觀察,涉及到日本和中國時,韓國網民的留言負麵和批評性的比較多,隻有少部分留言是比較客觀冷靜的,能從韓中、韓日關係大局出發,並對一些過激言論進行反駁。
反思和善意戰勝“網絡毒藥”
最近一段時間,“牛肉風波”已逼得韓國內閣集體辭職。一些韓國人認為,網絡上“毫無根據”的瘋牛病謠言,刺激了國民的不安心理,使局勢惡化。6月17日,韓國總統李明博在一個經濟會議上發言時情不自禁地議論起韓國的網絡。李明博說:“韓國是主導網絡發展的國家,但不斷擴散的垃圾郵件和虛假信息正在威脅人們的理性和互信,如果互信得不到保障,網絡的力量就會變成毒藥。”
“網絡毒藥”並沒有讓所有韓國網民失去理智和友善。部分韓國網民對中國發生地震幸災樂禍的言論,很快就遭到韓國主流媒體和一些正義人士的批評,不僅如此,在韓國網絡上也出現了抵製對鄰國惡言惡語、冷嘲熱諷的活動。在韓國門戶網站“Daum”的“Agora”論壇版塊上,一個來自天安的韓國大學生網民擔心中國人將這些惡意留言誤解為韓國國民的整體輿論,於是發起了“請不要對中國地震災難惡意留言”的倡議。倡議5月20日發起,目標是在6月20日前完成1萬個簽名。倡議發出僅幾天,就有4000多個簽名表示支持。有很多韓國網民在簽名後還談了自己的想法。網民“白頭魂”表示,“發表惡意留言的人一下子就毀了十多年來一直在中國努力的韓國人的形象”。網民“熊掌”說,“國家和民族雖然不同,但個人的悲傷痛苦都是一樣的,換個立場考慮的話其實很簡單”。網民“金英東”說,“應當把互聯網的自由作為更成熟、更理性的工具使用”。也有網友呼籲,“做更成熟的韓國人”。還有很多韓國網民留言是“加油”和“對不起”。
截至6月19日,“萬人簽名”的目標隻實現了一半左右,但韓國網民表達出來的反思和善意還是重重地回擊了偏激。同樣在“Agora”論壇上,有一個叫“天下所有”的網民5月20日針對上述倡議搞了個“致那些因為地震災難而製造對中國友好輿論的人們”的簽名活動,截止時間也是6月20日。該網民懷疑並攻擊倡議“不要惡意留言”的發起者有中國背景,他還散布一些反華言論。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到6月19日,給他捧場的韓國網民隻有一個人,顯得十分狼狽。
偏激網民的時代背景
對網民的一些偏激言論,中日韓3國的專家和學者談了各自的感受。日本麗澤大學外國語學部主任教授三瀦正道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書麵采訪時表示:“日本網絡上的各種意見和議論是不能左右社會走向的。對那些充斥著過激言論或是喜歡誹謗中傷的網站,日本人都知道它們的實質,所以不會受太大影響。”
日本翻譯家中澤建一認為,網上發言的隨意性讓網絡成為個人感情發泄的場所,已經給社會帶來不安全感。中澤建一說:“我幾乎不看日本網民在網絡上的言論。從某種意義上說,部分日本人對中國極端無知,他們會在網上進行發泄。我認為這些內容沒有任何意義。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我希望網絡能夠良性發展。同樣,如果中國網民的過激言論和使用謾罵的詞匯太多,也會有損中國的形象。”
韓國外交安保研究院一位教授告訴記者,在網上經常留言的韓國人一般都是初、高中學生。相比之下,大學生和上年紀的人很少在網上發表過激言論。這位教授還強調,現在的韓國青少年不太愛讀書,他們喜歡上網看新聞,看到不滿意的東西就隨意發表看法。不過,他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人會慢慢變得成熟。韓國一位在讀研究生也對記者說,他以前也喜歡在網上留言,後來覺得很沒意思,尤其是一些人的想法,實在太偏激,甚至無法理喻,所以自己後來也不願意留言了。他還說:“我現在上網就是看看新聞,基本上不看網民的留言了。”
“網絡對民間情緒的影響確實是一個新的問題和現象,值得人們去思考。”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學者金嬴認為,與其說這是中日韓3個東亞國家之間的問題,不如說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她舉例說,在今天的全球化過程中,歐洲人對待移民、對待外國新的民族主義的一些情緒也會通過網絡表現出來。她強調說:“可能因為我們今天恰恰處在中日韓3國關係一個非常微妙的轉型期,我們3國過去的東西沒有理清,而未來又要一起攜手往前走,正好又碰上了網絡這種新的技術和渠道,新的人群又有了經濟條件、文化條件和政治參與的條件,因此出現了這個比較敏感的新現象。”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喻國明教授表示:“網絡上一些年輕人的觀點總是相對極端一些,這個現象中日韓3國都差不多。關鍵在於整個國民心態是否是健全、理性的,不要因為網絡語言而對對方持比較激進的民族主義看法,同時要對自身網絡上的東西有更加理性地看待。我們在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比較極端的人,因為社會本身是多元化的。但是我們不能被這種亞文化和支流性的東西所左右。”喻國明認為,一個健康理性的國家應該是較少受到這種擾動的。網民有表達自己言論的空間和權利,但是大家不應該被這些言論所左右。如果一些網上不負責任的言論影響到了一種民間情緒,說明這種民間情緒本身還不夠成熟。中日韓3國之所以在這個問題上表現突出一些,原因之一就是我們文化上有相近性,彼此間的話語空間比較大。喻國明說,在現實中我們不可能完全讓一些喜歡說激進話的人徹底閉嘴,在網絡上也是一樣,但也不必對網民過激言論特別恐懼,因為人們在網絡互動中會建立起一些“遊戲規則”和話語規則,如果有人不遵守規則,大家就不會理他。
三國青少年需相互更多了解
“網民的身份和言論是遊移的。”金嬴說:“今天在網上罵中國的日本、韓國網民可能在某一天又會有不同的言論。我覺得我們不要拘泥於中日韓這種民族、國家的框架去看待它,從社會學、傳播學的角度去看可能更好些。”
三瀦正道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表達了自己的擔憂:“現在的日本年輕人幾乎不看電視,也不讀報紙,這是現實,他們越來越沉浸到個人世界中去了,這個傾向很嚴重。”
對此,韓國慶熙大學亞太地區研究院教授李俊泰說,因為韓日中百姓互相之間還不太了解,每個人都是從自己國家的立場出發看問題,根本不考慮對方國家的人是怎麽想的。另外,經常在網上留言的韓國網民大多是上世紀90年代出生的人,他們普遍享受了國家發展的成果,具有很強的優越感,個性非常鮮明,但思想相對還不成熟。李俊泰還說,網民的情緒不能代表韓國民眾的整體想法,畢竟留言的人還是少數。如果要想了解韓國民眾的想法,應該主要看30歲以上的人是怎麽想的,他們才是整個社會的主流。對於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李俊泰說:“重點在於加強3國青少年的交流,增進相互了解。交流多了,對對方國家的看法也就會更加客觀。”(環球時報駐外特派特約記者 莽九晨 孫秀萍 記者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