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意大利,托斯坎納(Tuscany) 遊記 by Rainbow

(2010-05-30 10:42:55) 下一個
在我眼裏,托斯坎納(Tuscany, 意大利文 Toscana)不是一個普通的地名,這是一個能夠激起內心深處一層漣漪的字眼。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到過托斯坎納,遠不如我理解了托斯坎納來的貼切。這一點很象Paris。

應該沒有第二個地方,象托斯坎納那樣更準確的表現什麽是意大利。它的方言早已成為國語,它的科學家幫助奠定了現代科學的基礎,它的藝術家則裝飾了整個羅馬。如果說佛羅倫薩,比薩和席恩納(Siena)撐起了一座積聚濃厚文化藝術的金三角,那麽以牽提(Chianti),亞勒左(Arezzo),盧卡(Lucca)為代表的托斯坎納鄉村則以它樸實的民風,古老的農舍和傳統美食,為之鋪墊著不可或缺的曆史,人文和自然的基礎。

托斯坎納的鄉村有一種美,這種美不是單純的視覺上的美。初來托斯坎納的遊客,麵對散落在起伏的山坡上的紅瓦房,一片片茂密的橄欖林,一排排修剪整齊的葡萄架,也許並不會感到驚奇。論豔麗,奢華,萊因河兩岸的城堡和田園風光一點也不遜色。托斯坎納鄉村的美,與其說它是浪漫主義的美,倒不如說是古典美。正是它的錯落而不鬆散,幽雅而不浮華,看似不經意但卻精巧和別致的安排,使得托斯坎納鄉村風景象一塊磁鐵,吸引著每年上百萬的遊客。

托斯坎納尤其倍受美國人青睞,在紐約時家裏訂有NYTimes和Cande Nast Traveler,經常讀到有關托斯坎納的精彩的遊記文章。好萊塢2003年的電影<托斯坎納陽光>(Under the Tuscan Sun),相信也為好托斯坎納帶來不少有錢的美國女性遊客。領導也正是看了這部電影,執意要住托斯坎納腹地的Villa。而我則因為看了羅伯托-貝尼尼的奧斯卡獲獎電影<美好生活>(Life is Beautiful),被裏邊亞勒左地區的鄉村景色所迷倒。















一個暮春的周末,乍暖還寒,我們開車一大早離開米蘭朝托斯坎納方向駛去。由於時間較緊,要看的東西太多,隻好舍棄十幾年前去過的比薩和佛羅倫薩。因為順路,隻在佛羅倫薩作2-3 小時的短暫停留。

集文藝複興藝術家名作大全的佛羅倫薩,可以說是遊托斯坎納甚至整個意大利必不可少的景點。也許正因為這樣,它也是最擁擠,最有商業氣息的一座城市。凡是重遊此地的人,都會感歎佛羅倫薩不如從前了。記憶中十幾年前的佛羅倫薩,的確比今天的遊人少些,建築物以及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塑(廣場上的雕塑是複製品,而米開朗基羅的大理石原作則陳列在附近的Galleria Accademia裏),都比現在陳舊些。我們從擠滿遊人的城中心開車經過,把車停在阿諾河下遊離老橋(Ponte Vecchio)幾百米遠處,步行沿河邊朝老橋和市中心方向走去。

Ponte Vecchio, Firenze



Firenze









離開佛羅倫薩,不到半小時車程就是我們落腳的旅館,Hotel Belvedere di San Leonino。這是一個典型Villa式的旅館,紅瓦石牆,坐落在離小鎮Castellina in Chianti不遠處的小山坡上,從遊泳池邊眺望,遠處的農莊和近處的葡萄園盡收眼底。尤其是在傍晚和清晨時分,薄霧環繞著起伏的山巒,襯托出時疏時密的Cypress樹林,和被掩映著的Villas,正是一幅幅精美的圖畫!







看天色尚明,便來到小鎮Castellina in Chianti閑逛。這是一個非常精致小巧的古鎮,也許因為冰島火山爆發的原因,遊人很少。鎮上有很多小店和畫廊,不少卻是關門閉戶。在一家畫廊前與老板閑聊,他說由於受兩年前的金融危機影響,現在的藝術品市場相當冷清。他在附近小鎮有好幾個畫廊,曾經生意挺紅火,clients 遍布全世界,包括哥耳巴喬夫,克林頓。聽說我們來自北美,他說他前幾年常去紐約和多倫多,並很自豪的稱他們家是典型的國際家庭,兒子娶的是美國人,女兒嫁給了日本人,剛生了個胖小子。聊的高興,還主動提議合影。

Art dealer in Castellina, with his half Japanese grandson





晚餐在畫廊老板推薦的典型Tuscan餐廳La Torre吃了不錯的牛排和Risotto。食材均為本地產,新鮮美味。本地的牛全吃的Organic飼料,據說連素食者吃過本地牛排後仍然可以拍胸脯claim still a vegetarian。

Castellina in Chianti

//


















第二天一早,在旅館用過豐盛的早餐後,前往十幾公裏外的Siena觀光。擁有歐洲最美的廣場之一Piazza Del Campo的中世紀古城Siena,曆史悠久,古跡保存完好。
Siena的鼎盛時期是在中世紀末,曾經在藝術和金融方麵跟Firenze和羅馬鼎立,建立city-state。後來其落後的家族式管理方式終不敵強大的Florentine人的進犯,從此敗落下來。詩人但丁曾把這段曆史寫進他的作品。據說正因為Siena自中世紀以來的敗落,數百年來缺錢搞城市建設,它才得以保留下相當完整的中世紀城市landscape和許多古建築。也因為如此,二次大戰後,共產黨在當地的working class中相當盛行, 這種現象一直延續到今天。盡管這樣,Sienese卻非常proud of自己的傳統,始於中世紀的一年兩次的賽馬節,是當地最重要的節日,場麵極其隆重。

Piazza del Campo, Siena (from Web)



Piazza del Campo, Siena









Old Church of Siena





Narrow alleys of Siena





下麵這段話摘自Dan Hofstadter在CNTraveler的一篇遊記,感覺非常貼切的表達了我對Siena及其附近地區的印象。

The province of Siena is one of the most unspoiled on the Italian peninsula. Of course, these slopes were modeled by nature, not by man, I found myself resorting to the language of art to describe the harmony of the agricultural shadings and hatchings running over their surfaces, these washes and stipplings of orchard and tilled field: They had the quality of expert drawing in their revelation of the underlying geological form. A distillation of the late-medieval, Siena insists on turning you now to the left and now to the right, on marching you up and marching you down: Its variety of levels, stairways, and sudden curves, its narrowings and widenings of passage, and the arcs of shadow that its massive palazzi describe on the streets during the course of a day's bemused excursion—all this makes for terrific entertainment.

午後,我們離開Siena,開車去遊覽Chianti地區的另外幾個hill towns。

Radda in Chianti

//









在一個小鎮上,正趕上當地的一個重要宗教節日,男女老少穿著中世紀服裝,街頭攤販,擺設模仿著宗教故事情節,儼然一個巨大的舞台。

A medieval hill town in North Chianti, Festival in progress







穿行於托斯坎納的小鎮間,我常常有置身於畫中或舞台上的感覺。這明顯的是因為此地的獨特的地貌,起伏的丘陵加上時隱時現的村落,使得視平線忽然在你眼前消失。你從殘牆破壁的縫隙看出去的視線,會不自覺的跟隨著彎曲的小道,被引到一座很氣派的莊園。

托斯坎納: 能告訴我,什麽是你畫中最古老的顏色 ? 又是誰,將扮演你劇中下一個主角 ?

比較遺憾的是,由於時間關係,我們來不及重訪Pisa。但我怎能忘記,那座加利略作實驗的著名斜塔 (我知道,我知道,加利略其實並沒有真做過那個實驗。以他的智慧,在腦子裏想象綁在一起的一大一小兩個球,從高處落下,就足以。而我這次,象其他laymen一樣,寧願相信真有其事)!

這張照片是十幾年前女兒在斜塔照的,

Leaning Tower of Pisa (15 years ago)


如今女兒已長大,在北京從事著很有意義的工作。這裏有她們團對的bio
http://www.wokai.org/about/team.jsp

和公司介紹
http://www.wokai.org/

謝謝閱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