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我女兒的過程,就是與她“鬥智”的過程。
平常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多了,不真跟她計較,她就認為: 她比我“智”。瞧她覺得“智”過我而自信滿滿的樣子,真的很好笑。自信總比自卑好,就隨她去了。
比如她想掙零花錢,問我洗一個碗的價格。我看她拿著筆和紙,想把談判的結果記下來。
我說:“如果你能用中文寫出“碗”這個字,我就給你十倍的錢(知道她不會寫,學過也早忘了)。如果寫不出來,洗一個碗一毛。”
女兒:那筷子呢?
我說:筷子不算錢。
女兒:那好,我就不洗筷子了,讓你們吃飯沒筷子用。
嗯,這是個問題。
“筷子2分。”
女兒:2.5 吧 (她把每次與我討價還價當成樂趣)。
“行。”我答應的很痛快,主要是覺得 .5 不多,又很煩再跟她囉嗦。
女兒:我說的可是一根筷子啊。
得,又讓她“智”一回。
我看她列了一堆:鍋,鍋蓋,飯鏟什麽的。說什麽鍋比碗大幾倍,自然也是多幾倍的錢,等等。樂在其中,不厭其煩。
但有些事兒還是要堅持,不能讓步。比如:她總不想按時就寢;一些同學聚會要有選擇地參加;上網時間不能太長,等等。
有時不得不在她喜歡的事上跟她講條件,比如:她問,能不能多一些時間上網,我就說,可以與學中文的時間成正比。她自己權衡完了,再跟我說結果。有時能多學會兒,有時就去打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