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

莉雅 (女), 澳洲悉尼。
正文

地震中數隔震樓最牛

(2008-05-28 07:08:37) 下一個

每看到國內越建越高的樓房時總會感到有種莫名的擔心,我明白那是當年唐山大地震的陰影還沒有完全從我心底抹掉。還記得回國時和前來接我的妹妹的那場對話,“住這麽高的樓地震來了怎麽辦?怕不怕?” “這些樓都是抗震的,沒事,”阿妹非常自信的回答著我。她堅定的語氣同時也讓我深深的鬆了口氣。

“這樓建得真高呦,”麵對那麽多的高層建築有時我還是情不自禁的想入非非。如果大地搖動了,樓房的鋼筋骨架也許不會倒塌,那鋼筋的框架被晃得變了形又怎麽辦?這次汶川大地震震得個地動山搖,力量之大破壞力之強給每個人都上了一堂活生生的死裏逃生的課,還給每個建築師們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更嚴格的要求。我想以後監督起樓房的質量來大家的眼睛會瞪得更加雪亮。如何解決抗特大地震的樓房問題是一個刻不容緩亟待解決的課題。

今天我看了一篇有關中國汕頭在1993年用橡膠支座建成的首幢隔震住宅樓的報道,樓房不是建在地麵而是直接壓在23個橡膠支座上。房子與地麵中間有一條比手指寬的縫隙,隔震樓的樓梯還都是懸空的,這樣就避開了與地麵的直接接觸。這幢樓是設計人員親臨地震後的唐山現場,受到廢墟中兩座屹立不倒的4層樓房的啟發,再通過實驗,最後用隔震技術選用橡膠作為支座建成的,它還是中國第一幢隔震住宅樓。它曆經了2006年發生在中國台灣海域震級為7.2級和6.7級的兩次強震,表現良好。別的樓房搖動,人都跑了出來,而居住在這個隔震樓的人竟然沒有一點感覺。這些隔震樓的最大的特點:大震不倒,連屋裏的東西都不會擺動傾倒,房子還不開裂。

這篇報道讓我感到非常振奮,並給了我很大的鼓舞。一般提到的都是抗震樓,總有打仗拚命的感覺,與大自然抗爭看誰能贏。而隔離樓就好像來了一個戰略上的改變,用躲開你的辦法來保持自己的實力。橡膠作支座建隔震樓,解決了現在所有抗震樓中無法解決的問題,它不愧為建築史上的一塊裏程碑。用橡膠做支座的方法建隔震樓不僅造價比一般樓房低而且防震的問題又得以解決。它既可避免或減少地震中重大的人員傷亡又可避免或減少個人及國家的財產損失,真是可喜可賀。我以滿懷敬意的心情向建造出這座造福於人類的大樓的建築師們道上一聲謝謝。但對那些偷工減料的和對有些抗震強度不夠大的新樓房今後如何鑒定,如何補救,這又成了擺在建築師麵前亟待解決的另一新課題。


莉雅
Copyright 莉雅 2008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