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於 70 年代初。照理說,我現在好象還不到天天要靠懷舊來充實自己的年齡。可最近,突然的有了懷舊的心理。自覺不自覺的就會想起童年時的那些小破事。然後一個人在那兒 “ 感慨萬千 ” 。。。。。。
感慨過了,那就寫寫我想起的那些日子吧,留個紀念。想到那兒寫到那兒。有點亂。也沒個次序。歡迎和我一個時代的 XDJM 們補充。
那時候,夏天有很熱鬧的蟬鳴。我老哥常常和他的小夥伴們出去一下午,逮回一大塑料袋的大黑蟬,回來掐頭去尾,讓我老媽用油炒了給他們解饞 ( 那時候的人是真饞! ) 。
那時候,夏天時我和哥哥每人每天有 8 分錢的零花錢。這 8 分錢可以買兩根棒冰或是一根雪糕。我們從來都隻是用來買棒冰的,上午一根,下午一根。運氣好,可以買到斷了棍子的棒冰,那就隻要 3 分錢一根了。那時候,錢是一分一分的省下來的。冰磚 ( 類似於現在的冰激淋 ) 是很奢侈的東西,可以半塊半塊的買。我真喜歡小店裏那個放冷飲的大冰箱啊,每次營業員打開冰箱上的蓋子都會有一陣涼意躥出來,接過棒冰,心裏特別的滿足 ( 那時候的孩子,也很容易滿足! ) 。
那時候,夏天吃過晚飯,大家都會搬出小凳子出來乘風涼。一人一把大蒲扇。大人聚在一起聊家長裏短。小孩子就是滿處瘋跑。再大點的孩子就聚在一起講 “ 恐怖故事 ” 。什麽 “ 綠色屍體 ” , “ 一雙繡花鞋 ” 被人講了又講。內容也被人越添越豐富。
那時候,流行過一陣子種蓖麻。房前屋後的空地上都鍾上了這東西。好象特別的好活。放顆種子就出一大片似的。我至今都沒明白,那些蓖麻籽都收去幹什麽用了?
那時候,還流行過喝 “ 紅茶菌 ” ,幾乎人人家裏都有一大茶缸或是幾大茶缸的菌在那兒培養著。那東西是什麽味道的,我想不起來了。但後來,似乎是突然的,就不流行了。從鋪天蓋地到一下子無影無蹤。
那時候,夏天解暑,還有一樣好東西,就是用熱水瓶去大學的食堂打冰水。 2 分錢還是 3 分錢一熱水瓶,不太記得了。冰水兌上 “ 糖漿 ” ,是很好喝的東西。 “ 糖漿 ” 是家裏的大人憑發的 “ 防暑降溫冷飲票 ” 領的。 “ 糖漿 ” 喝完了,可以去小店買酸梅粉或是桔子粉來衝冰水喝。酸梅粉是深褐色的,桔子粉是粉紅色的。也不知道這些粉除了人工色素和香精外,有沒有真正的水果成分在裏麵。小時候就覺得這東西真好喝。
那時候,獨生子女特別稀有。每家至少都有兩個孩子。放學後,就總是在外麵玩。大人們都忙,誰也不管我們。男孩子的遊戲不外乎玩 “ 打仗遊戲 ” ,玩玻璃彈子,玩彈皮弓。女孩子就是玩 “ 跳橡皮筋 ” ,玩造房子,玩扔沙袋。反正都是戶外活動,很少有孩子整天在家呆著的。那時候的孩子也合群。天天這麽運動著,身體都很健康。
那時候,每個孩子的衣服褲子上都會有幾個大大小小的補丁。手巧的媽媽會把補丁補得好看而不顯眼。手拙的媽媽總是把補丁補得誇張的大,顏色也不講究,生怕別人不知道那是塊補丁似的。我老媽就是此類人。我現在有時候還向她抱怨,她居然不承認,號稱說從來就沒有讓我穿過帶補丁的衣服!不知道是她健忘還是我的記憶不佳。
那時候,養貓養狗的人家不多。大概是因為自己都不夠吃的原因吧。小孩子中間很流行養蠶寶寶,養小金魚,養小蝌蚪。反正都是不用花錢又好養活的東西。蠶寶寶到了長大後食量是很大的。夜晚靜下來,都能聽到它們啃食桑葉的聲音。校園裏的桑樹都被小孩子采桑葉采成了禿子。我老哥心疼他的那點蠶寶寶,曾為沒有桑葉喂它們而急得大哭。我從小不喜歡這些肉呼呼的蟲子,曾有因為一個男孩子惡作劇的把蠶寶寶放進我的鉛筆盒而被嚇得晚上發高燒並住院的經曆。這後果把那男孩嚇得不輕,以為警察會因此把他給抓起來。這男孩,據說現在也在美國了,不知他現在過得可好。還記不記得童年時的這個不大不小的惡作劇。
那時候,還常常有免費的露天電影看。既乘了涼,又看了電影。但因為總是人多,就必須早早的去 “ 占位子 ” 。實在不行,就去背麵看個反的。小孩子,有個電影看就覺得很熱鬧了。正的反的也就不講究了。那時候其實在電影院裏看場電影也不貴。大學裏的電影院就更便宜了,不過夏天時沒有空調。但也沒關係,走道上都放著巨大的冰塊呢。那時候看電影好象都要配以吃瓜子。一場電影下來,地上厚厚一層瓜子皮。大概這就相當於美國人上電影院看電影必須配以爆玉米花吧。
那時候,街上有爆炒米花的。自己或是帶上一些米,或是一些曬幹的年糕片,或是一把玉米,再帶上一勺油,幾粒 “ 糖精片 ” 就可以去讓爆炒米花的爆出美味零食了。爆一次大概是 3 分錢吧。我特別喜歡聞那 “ 砰 ” 的一聲過後四散出來的香味。爆米花是最經濟實惠的零食,爆一次,可以吃上幾個星期。那些爆炒米花的人,都是沉默的,臉黑,衣服黑,手黑,連那個放米花的大棉罩子都是黑的。那時候好像誰也沒嫌這東西髒。現在爆米花的人早就沒有了,爆米花也沒有人吃了,說是含鉛量太高,小孩吃了容易得癡呆。我現在腦子就特別不好使,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小時候爆米花吃多了的原故。
那時候,夏天買西瓜要排隊,買菜要排隊,過年買年貨要排隊。總之,買什麽好東西都要排隊。那時候買個年貨還要憑票 ( 好像是買什麽東西都是要憑票的 ) ,還要分大戶小戶。買到手的年貨無非是一點點紅棗,一點點花生,一點點幹貨。反正都是平常吃不到的好東西。
那時候,還很流行 “ 年曆片 ” ,成套的發行。一般一套總是 4 至 8 張。印刷得特別精美。後來還出了凹凸版的,燙金版的,香味版的。精美成套的年曆片可以是過年時走親訪友送人的好禮。我老爸至今還保存有一套 “ 十二金釵 ” 的年曆片。看著它們,讓我的思想很自然的回到了小時候。
那時候,小孩子過年才會有新衣服穿。壓歲錢?聽都沒聽到過。鞭炮也不是這樣成串的放。小孩子有幾個鞭炮放放就很不錯了。有一年過年,我那已經上班的大表哥來看我們,給我哥哥買過成串的鞭炮。那一年過年,我老哥登時成了那幫孩子的頭,後麵跟著的孩子比他手裏的鞭炮還多。
這些是我的童年回憶,點點滴滴在心頭。日子苦嗎?好象不,現在想起的都是一些美好,一些快樂。和我同齡的人們,你的童年記憶裏是不是也有這些相似的經曆呢?
看來不論大江南北,那個時代的孩子們玩的東西都差不多啊。
哈哈, 小妹妹。我是你前輩啊!你居然還記得冰磚的價錢。對, 我回上海時也看到還有光明的冰磚賣,買過一回, 覺得怎麽變味了。反正就是沒小時候吃的好吃了(什麽東西都沒小時候吃的那麽美味了,你說怪伐?)。西瓜籽我們也炒的。一點點小的西瓜籽都留著,炒過了還挺香的,我沒耐心吐殼,有時就這麽連殼一起嚼著吃了。
因為是獨生子女,我被看得比較牢,隻有假期才會和小朋友一起玩玩,那時候可是多開心啊,什麽都能玩,沒玩具也開心。
紅茶菌我外婆也做過,加了糖後非常好喝,那時沒有飲料,我是很喜歡喝的。
我隻記得光明牌冰磚2毛2半塊,4毛4一塊,好像還有簡裝的便宜點,因為我最喜歡吃ice-cream了,營業員拿刀一切二,還要看看切給你的那一半是不是多了一點,嗬嗬。
現在超市裏還是有光明牌冰磚的,我每次回去就覺得那是專門給我們這些人懷舊的,不過我的同學中也有喜歡的,畢竟光明是老牌子,現在的孩子肯定不屑一顧了,他們會喜歡和路雪,雀巢這類的。有錢的就哈根達斯了。
夏天炒西瓜子,洗幹淨了不等它幹了就急著炒了,香死了,吃到舌頭都要破了。
鞭炮,記得上海人說的‘老太婆cha si’?(就是老太婆小便的意思,字寫不出來),我就隻能放放那種,太響的我是不敢放的。
後來有了電視,但節目不多,一到假期就放那幾個,‘猴子撈月’,‘排球女將’什麽的,不知道看了幾遍了。。。
真是這樣的,那時候也沒個零食吃。好象人人都顯得特別饞。什麽東西都想往嘴裏送。嗬嗬。
蓖麻籽說是可以坐飛機的高級潤滑油。大人成天給我們講吃蓖麻子會死人的,可見那是我們最多饞。
紅茶菌酸酸甜甜的,我喝過。
是啊, 現在的孩子什麽都有。可小小年紀,整天就說沒勁沒勁的。好象過得很寂寞。
小時候那麽窮,卻很開心!現在的孩子再不會有那樣的環境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