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煙先生《聲聲慢·天地依依》讀後/冰清
讀往事如煙先生《聲聲慢·天地依依》,讓我激動,也讓我陷入沉思。
震撼心靈的起筆 “萬物勃發,潮湧雷動,誰無壯誌天涯?”這震撼心靈的詰問,連同天地神奇的色彩和聲響一齊“噴薄而出”。何其執著、純真!它像電影蒙太奇手法一樣,在表現場景空間氣勢的同時,將一位俊美清朗,英姿勃發的青年,置身於母親——大地溫暖的懷抱和激蕩著的湧潮之中,一秉虔誠地經受著風雷火電的洗禮。他感謝母親的無私賜予,感謝風雷,感謝奮搏向上,更感謝希望。他風華正茂,理想翩然,也氣得誌滿。
深沉寄寓,引物連類 這起筆很妙。妙就妙在沒泛入閑事,直切天地依依主題。並以此振起全篇,一貫到底。你看接下來引物連類的文辭和一連串的物象意蘊,都因它生發、拓展,並寄寓著詞人的情懷心誌。真可謂花中傳意緒,醉後吐衷情。像瓊葩春草的竟向朝曦霽景,夢境一般無法依稀的風雨陰晴的苦樂交織,幾度醺醉之後仍然難以排遣的沉迷不悟,和寧願守候孤淒也不欽羨那桃紅柳綠的嫵媚浮華,等等。意蘊聯屬且各有內涵。與其說這是詞人用修辭手法使詞作瀏亮豐滿,不如說是以象外之境在較深層麵展示一個特定時代智識者的心性和心路曆程。你看他秉求索之意、擎雲霓之望,枕月冰心,懷仁抱樸,落得的卻是個百味雜陳。他,也和常人一樣愛過恨過,可冰魂鑄就了堅貞、厚重…,“醉幾度、恨終歸難了,無限癡迷”“縱然桃紅柳綠,到底是、冰魂不曉孤淒。”——此非一般詞也;丹心染就,血淚凝成。讀之,能不叫你心驚,心動!
由上可見,在詞人眼中、筆底,“象”是胸中“意”,是自己意趣歸棲的外包感性形象。所以他常常引象以類意,立象以盡意。“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樹寫之。”(清·劉熙載《詩概》)。他詞作比喻,有的像信手拈來,隨緣采擷,卻篩選再三,擷取與自己情感意緒相吻合的感性形象,蘊人生體驗、甚或某些理念於其中,委以詩性思維,便生成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有著生命律動於其中的詩意義空間。理念雖然抽象難懂,但詩意空間中的物態鮮活,人情物理借代自然且互動有情,就會讓你在擬人、聯想中去體味出它的深邃。像人們習以為常的瓊葩春草、朝曦、雲霓,和人的醉態及醒夢時的樣子,一旦賦予人精神領域中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含蓄有致的,互動互覺的,它就成了可以觸摸可以玩味的靈動意境。這樣,物理俱美,情致兼深,作品的含蘊和審美意義便遠遠超過了它形象的本身。古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曾把用喻當作天才的標識,並說“其中的奧妙是無法讓人請教的”。我欣賞的正是先生詞作中這無法請教的“奧妙”——以景為媒,注入情致情思直至理念,直達主客觀的完美契合。
百川歸海,進層作結 前文已述,詞的上片有了多方麵的鋪墊,那麽下片,尤其是收束中的直抒胸臆,就水到渠成了。請看“百味浮生誰解,恍若雲霓。過眼蒼顏鬢白,且仍然、天地依依。擲惆悵、此情懷恬淡,自得神怡。” ——此間,詞人發出了人生苦短,百味橫陳卻無人可解之慨歎,也表白了時光飛逝不可倒流,卻仍然依依天地之心跡。從結構上說,詞人取卒章顯誌之法,既回應前詞,將情感宣泄推向高潮,又暢其旨趣,使依依“天地”的豪情,惆悵以“擲”的氣度,和恬淡、從容“自得”的情懷躍然紙上。如果說,青春年少時的壯誌天涯還有幾分純真之趣;那麽,經曆無端世事後的豁達淡定,才是一種境界,一種胸襟。
枯榮何足計,天地一詩翁。我仰慕之!
敬錄往事如煙先生原玉
往事如煙
《聲聲慢·天地依依》
萬物勃發,潮湧雷動,誰無壯誌天涯?譬如瓊花春草,竟向朝曦。風雨陰晴多少,夢醒時、可否依稀?醉幾度、恨終歸難了,無限癡迷。縱然桃紅柳綠,到底是、冰魂不曉孤淒。百味浮生誰解,恍若雲霓。過眼蒼顏鬢白,且仍然、天地依依。擲惆悵、此情懷恬淡,自得神怡。
敬錄誠謝雅評雅和
往事如煙
先生的精彩評析令我汗顏,心底湧起無限感慨和敬仰:感慨在異國他鄉有您這樣學識淵博的知音,我心無憾:敬仰您文章深邃入木三分,把我拙詞提升到另一高度和層次,令我自拂不如。感謝大姐的盛意。實際拙詞沒有先生誇獎的那麽好,讀先生大作後深感慚愧。再次表示深深感謝!問候!祝福!
往事如煙
《聲聲慢·神交逐夢》
同韻酬謝冰清先生解讀拙作【聲聲慢•天地依依】
神交逐夢,心照莫言,何計彼岸天涯?律中蘭亭交契,盡透光曦。無須灞橋折柳,奈縈懷、從未依稀。惜繾綣、似凝香花苑,酒醉人迷。 不盡高山仰止,得承教、方解立雪孤淒。世事總難如意,望裏雲霓。人生飄蓬逝水,浪波中、不勝依依。向帆影、幾回思棠棣,意緒融怡。
冰清
【聲聲慢·與心會】
次韻酬謝往事如煙先生《聲聲慢·神交逐夢》
兢兢別夢,渺渺歸期,何奈滯阻天涯!幸塗屏開雲錦,冉冉春曦。無庸望洋卻步,就蘭舟、不勝珍稀。暢運思、似流觴風詠,幾度神迷。 莫說騷壇執耳,與心會、猶解病渴幽淒。勁氣誌情吞吐,比比雄霓。鷗馴琴台夕照,任波光、漾漾依依。問澄練、有青龍遊過,樂得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