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清

我的語絲,綠了青山,醉了碧水...
個人資料
正文

淡水交情 (四)

(2009-04-08 11:16:30) 下一個

“多君媕雅數論心,文字緣同骨肉深。別有樽前揮涕語,英雄遲暮感黃金。”龔自珍先生這詩,我雖然早就讀過,但有深切感受還是近幾年的事。這也許是我進入遲暮之年,對嚶鳴榻、切磋詩仍有興趣,常常在網上發些詩文,和文友們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大家快樂我也快樂;也許因為詩文本就遠離勢利、遠離酒肉銅臭的東西。它像一杯杯淡水,澄澈,醇厚。誰聲氣相求,道德相期,誰就能嚐到它中間清正純潔的滋味。

我和白水的友情就源於這種文字緣,源於這緣分中心靈與心靈的相契相諧。

(1)
記得2005年11月17,白水貼了一首詩歌《境》:

低調, 再低
沉至丹田
陣痛, 橫笛吹斷

踏破桑園
桃紅熄了深秋的柳煙
心歸竹苑

多麽想
燃一支鬆明子
點兩盞茶暈
讓我們就這樣
閱讀彼此的眼睛

(2)
隨後, 白水在回答一位詩友的點評時說:
有朋友讚曰, 你的點評有如一首朦朧詩, 因為朦朧, 或每人讀出不同感受. 詩歌於我, 無非三類: 或流出於心, 或把玩於詞. 流於心者真, 功於詞者美, 而最高境界則為流於心, 功於詞的完美結合, 當然還需加上人之初的善良本性, 所謂集真,善,美為一體吧. 此境, 既我的詩觀, 也是我對詩歌的追尋目標吧, 既是目標, 就永無止境......
目前, 我的詩歌還停留在眼睛, 處流於心的境, 所謂眼睛是心靈之窗......

(3)
過了幾天,我和白水回了這樣一個帖子:
水斑,我欣賞你以心、以詩為鏡的詩觀。"閱讀""眼睛",形象又耐人尋味。眼睛是心靈之窗,人們在交往中就常常注視對方那雙會說話的眼神;我找孩子談話時,也總想他用眼睛看著我,因為我喜歡看他的期待,看他的心領神會。另外我告訴你,我近來也在"閱讀""眼睛"。現把讀得的一點體會寫寫:

 
無涯水
--有和白水《境》
心力緣情常交瘁
眼格更是夢中期
涼風愴動無涯水
依舊叮呤伴海棲

這詩是我夢中聽到魚和水的一段對話引起的。
魚:你看不到我的眼淚,因為我在水裏。
水:我能感覺到你的眼淚,因為你在我心裏。
水乎? 魚乎? 聽了以後我在想,生活中的魚水情實在太多了。比如說吧,詩人和詩社,詩友和斑斑的情誼,也是如魚得水,如魚待水相互依存相互支撐著的。不然你怎麽會"心歸竹苑",立定這詩文薈萃的地方,燃起心燈,要讓更多朋友心心向往,心靈相通呢?

(4)
當然,我對《境》的回帖不一定很中肯。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貴有情,人貴友情。讀了《境》和另一網友的評論後,我自有看法。我讚賞這詩寄寓著的情感體驗,有著情感上的共鳴,我就出自內心地唱出了“涼風愴動無涯水,依舊叮呤伴海棲”。
白水是一個重情又情動於衷的人。果然不出所料,我跟帖、賦詩雖不盡如人意,但她看重網友心靈的彼此呼應,珍惜這質樸、赤誠的文字緣。這樣,我們就有了第一次的電話聯係,有了以後常來常往的電話交流,也有了詩文創作、評點中的真情互動。
幾年來,我們就這樣在相互鼓勵中快樂地寫著貼著詩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