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求知生活

抒寫真情實感,回首如煙的青春歲月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上帝,究竟是否存在?

(2010-06-29 07:36:54) 下一個
這時一篇從知識學識網上轉來的。轉的時候稍刪了幾個字:如有錯,請指正!
首先,把唯物主義一些傳統的觀點擺出來:
    物質是第一的、精神(意識)是第二的;宇宙在空間上無邊無際(宇),在時間上無始無終(宙)。


    當牛頓揭示出第一定律之後,他感到了困惑: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靠慣性運動;那麽,使物體開始運動的第一次外力從哪裏來?
    牛頓無解。
    因此他說:是上帝踹了第一腳。也就是說,第一推動來源於上帝。
    對此,唯物主義者說:牛頓陷入了唯心主義泥坑。因為宇宙在時間上是無始無終的,所以根本就沒有所謂第一次,從來就如此。牛頓是自尋煩惱。
    上個世紀20年代,哈勃發現了紅移現象。這個發現是劃時代的,具有裏程碑意義。
    在自然科學方麵,紅移的存在意味著我們的宇宙是膨脹(爆炸)的結果,並且還處於繼續膨脹之中。於是,勒默策的“大爆炸宇宙論”得到了實驗的支持。迄今為止的科學觀察都支持這一理論,所以,這個理論現在已經是關於宇宙天體的主流學說。
    在哲學層麵上,這一理論意味著:空間是有限的;並且,宇宙在時間上有一個開始。因此,傳統唯物主義的宇宙觀宣告破產。
    問題到此並沒有完。
        “大爆炸宇宙論”最終可能導致有神論。由於這個原因,我國學界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對這個理論采取了冷處理的態度,直到無法回避的今天。
       “大爆炸宇宙論”指明宇宙開始於一個“奇點”。之所以叫“奇點”,是因為所有的科學規律在此點都不適用。光憑這個奇怪的點,就足夠讓人浮想連翩了
    而“奇點”之後,宇宙就遵循一個既定的模式(即現今的所有科學規律)運轉了。隻有這樣的模式,才能最終演化出人類。
    那麽,為什麽是這樣的、而不是那樣的(比如無法衍生出人類)模式呢?是誰在導演這一切?
    並且,是誰預定了、或者主宰了這個模式?
    上帝究竟存不存在?


       “奇點” 爆炸後所能演變出的宇宙可以說有無數種可能,演變成今天這種能產生地球、從而能演化出人類的宇宙的概率,幾乎為零。據資料,其概率是10-36。舉例來說明這是一個什麽概念:隨手扔一個硬幣,落下後的可能性有三種:正麵、反麵、直立。其中直立的概率是10-10。
    這個概率意味著:假若全世界的人(設為50億)都一起來扔硬幣,每人扔兩次,那麽,其中隻會有一個人將可能有一次機會扔出直立的硬幣,由此可見其概率之小。但“奇點” 爆炸後能演變出今天這種宇宙的概率,卻更小。假設宇宙誕生之日(150億年,1010數量級)就有人類、並且就開始扔硬幣,那麽,人類還要繼續扔1016 年(1億億年)才有一次機會扔出今天的宇宙。但那時,今天的宇宙可能早毀滅了。
    基督教有一點很耐人尋味:它沒有輪回,隻設了天堂、淨界和地獄。所有人去世後都在該待的地方等待最後審判,這也就是世界末日。既然有世界末日,換言之就是宇宙有終結的一天,這與“大爆炸宇宙論”倒真是殊途同歸嗬。
    巧合嗎?
    回到剛才的話題。出現今天的宇宙的概率是如此之小,但卻偏偏就一次扔中了……
    午夜推枕,神遊宇外時,對此我往往感到攝人魂魄……我不認為這可以用“神秘”二字就簡單解釋,我所感到的,是震憾、甚至震畏。
    而上帝是不擲骰子的,更不扔硬幣。
        “上帝是不擲骰子的”這句話是愛因斯坦說的,就我的理解,他所要想表述的意思是:我們今天這個宇宙,並不是一次碰運氣、擲骰子的偶然結果,而應該是一個預定好的、有意識的結果。
    那麽,誰預定了這個宇宙?誰體現了這種意識?
    上帝究竟存不存在?


    我記得是2003年初、或者是2002年底(記不太清了)的時候,江澤民會見了一位當代鼎鼎大名的學者——史蒂芬·霍金,就是那個坐在輪椅上的殘疾人。
    我沒有使用“物理學家”而使用“學者”這個稱呼,是因為他頭上已經有太多的桂冕:“偉人”、“思想家”、“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等等。
    因此,他的觀點起碼要有足夠的重視。
    霍金現在的工作,主要是探尋一種被他命名為“終極理論”的東西。
    照霍金的解釋,這個“終極理論”就是支配這個宇宙最本原、最上層的規律。迄今為止,人類所有已經發現、和尚未被發現的全部科學規律,都隻是這個“終極理論”的子規律、孫規律。換言之,“終極理論”是統禦一切的。
    這很象黑格爾所謂的“絕對精神”。
    這也很象老子那個隻需要“法自然”的“道”。(“法自然”在這裏的解釋是:隻以自己為準則。參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倘如此,那麽這個“終極理論”本身是什麽?
    是上帝?
    上帝究竟存不存在?


    我們都知道,自然界的物質絕大多數遵循“熱脹冷縮”的規律,少有例外。例外的有一種是水。水在4度時密度最大,4度之下就是反常膨脹,是“熱縮冷脹”了。而到冰,密度就隻有0.9。這意味著,冰將會浮在水麵。

    這個意義是很重大的。並不需要太多的想像力就能預見:如果水也遵循“熱脹冷縮”的規律,那麽冰的密度就會大於水,就會沉在水下,這樣,水下的一切生命就會被凍結住。我們都已經知道,生命的基礎是水,我們的生命,都起源於水下。

    為什麽是水?為什麽是對我們的生命誕生和持續如此重要的水,偏偏就要反常膨脹?而這一個例外,又對我們的生存如此重要?

    倘是沒有這一個例外,就不會有我們人類。但,這個例外偏偏就出現了。

是誰,在普遍遵循“熱脹冷縮”的世界中,讓生命得以誕生和發展的這一個“例外”出現?

    上帝究竟存不存在?

     物理學中有一條著名的“熵恒增定律”,一般把它通俗的描述為:熱不可能自動(不外加能量來幹預)地從低溫物體向高溫物體傳遞。為便於理解和舉例,我在這裏再把它通俗化地做這樣描述:臥室裏的空氣分子不可能自動的全部跑進客廳,而使睡覺的人因真空窒息而死;一盆潑出去的水,不可能自動又回到盆子裏去……等等類似的表述。
       “熵恒增定律”比較專業一點的描述是:有序和規則的排列總是自動的趨向於無序和彌散。比如,一幢華屋,總是自動的趨向於剝蝕和垮塌;死亡的生命體,總是自動的趨向於腐朽;社會,總是自動的趨向於動蕩和無政府主義……等等。
    但是,若有外力的有意識幹預,則上述情況可以改變。
    比如,可以使用真空泵抽空臥室裏的空氣;
    可以使用建築隊維修甚至翻新房屋;
    可以使用政府來管理社會;
    甚至,把一個又一個的水分子,又重新揀回盆裏……等等。
    我現在用鍵盤敲出這段文字,就是把一些雜亂無序的字符進行有序化的組織過程。它的產生,是我有意識的幹預並為之付出代價的結果。簡單說,這段文字的產生,我為它買了單;此時此刻,我就是這段文字的上帝。
    到現在為止,我想隻要認真把本文讀到了這裏的人,都對“熵恒增定律”至少具備了一些感性認識;隻要不是刻意反科學的人,大約也都認可了這一定律的正確性。
    我這樣反複地引用和描述“熵恒增定律”,是因為我下麵要進行我認為最有力的一段論證。
    這個宇宙裏,最讓我們感到驚訝和震憾的事是什麽?————是生命的誕生和進化。而恰恰就是這件事,它違背了“熵恒增定律”!
    這是更讓人感到震憾甚至震畏的事。
    稍微具備一點科學常識的人都知道,相比於碳水分子(生命體的物理材料)來說,生命體無疑是一種高度有序化和規則化的產物,進化更是如此。在這個遵守“熵恒增定律”的宇宙裏演化出生命、並且進化,就象殘垣敗瓦自動恢複為華屋、並且自我裝飾得越來越漂亮一樣不可思議。
    但是,它竟然發生了。
    是誰、又為什麽要讓這一堆破磚爛瓦(碳、水分子)有序化為生命的華屋?
    是誰為我們的星球、我們人類買了單?
    是誰施加了外力的幹預?
    上帝究竟存不存在?
    上帝究竟存不存在!?
    上帝究竟存不存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