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求知生活

抒寫真情實感,回首如煙的青春歲月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讀曹庭棟的養生隨筆

(2010-02-25 09:52:44) 下一個
昨日,讀清代曹庭棟的養生隨筆。見有“夜坐”一節,始知靜坐尚能助睡眠。他說,日未出而即醒,夜方闌而不寐,老年恒有之。黃昏時如輒就寢,則愈不能寐。必坐有頃,坐時先調息以定氣,寒聰掩明,屏除雜想;夜坐如此,即安睡之妙訣。他還說,剪燭夜話,此少壯之常,老年若不斂束,愈談笑愈不倦,神氣浮動,便覺難以收攝。鮑氏《皇極經世》注曰:“人之神晝在心,夜在腎。”蓋腎主納氣,談笑則氣不納,氣不納則神不藏,所以終夜無寐,談笑亦足致之。他還解釋有:按《紫岩隱書》曰:“每夜欲睡時,繞室行千步,始就枕。”其說卻與坐相反,蓋行則身勞,勞則思息,動極而返於靜,亦有其理。此夜坐是以靜求靜,行千步是以動求靜雲雲。這裏我想提醒的是,如果朋友們真要試試,黑燈瞎火地坐在那裏,千萬不要嚇著家裏人。

附:靜坐養生法

早在戰國時期,莊子就主張要摒棄私欲,在靜中養生。明朝的王陽明繼承、發揚了這一學說,創建了靜坐術。文學巨匠郭沫若年輕時疾病纏身,痛苦不堪,後來練習靜坐,頑疾消除,一直活到86歲。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靜坐時人的耗氧量顯著下降,心髒負荷減輕,腦血流量增加,人的身心得到充分休息,大腦功能得到積極調整,從而大大提高了人的身體素質,使人耳聰目明健康起來。靜坐養生的具體做法是:
①姿勢:頭自然正直,忌僵硬,鼻正對肚臍,眼微閉,唇略合,牙不咬,舌舐上齶,寬衣鬆帶,腰背放鬆,肩肘下沉,但不用力;身宜平直,脊椎要正,背勿靠它物,胸部可略前傾;手心向下,自然地輕放在靠近小腹的大腿根部;兩腳平行著地與肩同寬,座位以屈膝九十度為宜。
②呼吸:吸長而緩,呼短而促,行之不經意之間,靜坐特別講究運氣,要求自然、不用力、摒雜念、意在丹田。
③時間:清晨和臨睡前較好。地點不論,每次靜坐30分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