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求知生活

抒寫真情實感,回首如煙的青春歲月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有關失眠方(1)(如果有誤導,還請馬尾師兄指正)

(2009-11-02 07:54:46) 下一個


中醫把失眠也分成虛實兩種:先說虛症

虛症:
  
1)見多夢易醒、心悸健忘、麵色少華、神疲食少、頭暈、肢體困乏、舌淡苔薄白等症狀的失眠患者,中醫辨證為心脾兩虛,可以服用“歸脾湯”(出自濟生方)進行治療。

歸脾湯原方:人參(或黨參)9克、白術9克、黃芪9克、當歸6克、遠誌3克、茯神9克、酸棗仁9克、龍眼肉6克、木香1.5克 甘草1.5克、生薑三片、紅棗3個。
        
 現在中醫先生用的劑量往往要比原方大很多。
        
加減:失眠較重者,可加五味子、柏子仁養心寧神,或加合歡花、夜交藤、龍骨、牡蠣鎮靜安神。入睡困難,可加交泰丸(黃連3克、肉桂1.5克)。我老師常以太子參與合歡皮同用。他還用生鐵落重鎮安神等。

抄一個老師的醫案以作參考:XXX  夜寐欠安,腑行不實,日行3-4次(服金膽片)脈:右寸浮小弦,關小弦,左尺沉弱,寸關弦,苔淨。氣血未充,腎陰不足,心神失養,治擬益氣養血,補腎寧心為法。黨參15克、白術12克、黃芪15克、當歸10克、炙草10克,雲苓60克,遠誌9克,煨木香9克,柏棗仁各30克,龍眼肉10克,大棗6個,車前子30克(包)(中醫有利小便而實大便之說,不知我是否猜對了老師的用意),幹薑3克,夜交藤60克,天麥冬各10克,生熟地各12克。此方基本上就由歸脾湯組成。

   
2)如見不寐多夢,易於驚醒,膽祛心悸,遇事善驚,氣短倦怠,小便清長,舌淡,脈弦細。中醫會辯證為心膽氣虛。用安神定誌丸(出自醫學心悟)

原方中有茯苓,茯神,遠誌,人參,石菖蒲,龍齒。

如有虛煩不寐者,應用酸棗仁湯(出自金匱要略),原方有酸棗仁,知母,川芎,幹草,茯苓。臨床上往往和安神定誌丸合用。

   
我把我的另一位老師姚老先生給我小學老師(那時她52歲,失眠很厲害)開的一個方子(很有效)抄錄在下,以供參考:

 生地12  杞子10  柏子仁15 炒棗仁15 夜交藤30  合歡皮15 茯苓神 各15  淮小麥30 炙甘草6 紅棗10  川芎10  石決明30 (先煎)。 


3)還有一個臨床經常用的漢代名醫張仲景的方子——甘麥大棗湯(原用於髒燥證) 此藥方雖然所用材料普通但對於情誌不舒,肝氣鬱結引起的煩躁不安,不寐的療效還是很顯著的。當然,有些臨床醫生還喜歡加減著用。


 浮小麥60g、甘草20g、去核大棗15枚。先將浮小麥、大棗淘洗浸泡,入甘草同煎煮.待浮小麥、大棗熟後去甘草、小麥.分兩次吃棗喝湯。


4)  最簡單的,可用酸棗仁30克,煎茶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