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的故事:無聲無息的“兵十號攝影隊”
(2013-03-15 00:45:18)
前幾天,楊映梅叔叔在北京晚報發表了《“兩彈”影像是如何拍攝的》回憶文章,同時發布了1964年底,原總參副總長張愛萍上將(前左3)、總政副主任傅鍾上將(前右3)、總政文化部部長陳亞丁(前右2)、總政電影處處長那狄(前右1)在三座門接見八一電影製片廠榮立集體一等功的軍教片室參加拍攝原子彈爆炸的兵十號攝影隊部分人員的合影。
參加接見的有八一廠的廠長陳播(後右2),政委張景華(後右3),副廠長胡介民(後右1),軍教片室主任羅浪(中左1),副主任洪傑(前左2),兵十號攝影隊隊長楊采(前右4),攝影師柴森(後右4),攝影師楊映梅(前左1),動畫師譚進(後左1),整備師丁翰通(後左2),錄音師席珍(中左3),製片閆日榮(中左2),保衛幹事王彬(中左4),編輯廖峰(後左3),照明韓榮良(後左4),遙控攝影師於海(後左5)。
照片中,楊采隊長捧著獎狀,軍教片室副主任洪傑手舉錦旗,上麵寫著:
“贈給榮立集體一等功的兵十號攝影隊,
高舉毛澤東偉大思想紅旗,為實現國防現代化而奮鬥!
中國人民解放軍八零二二部隊,一九六四年十月
這是同時拍的另一張,前排左一從楊映梅換成了鄭治國,看來是兩個人分別擔任拍照任務。
看著這張老照片,裏麵還真有故事可講。
八一電影製片廠1952年建廠時,有三個製片室,分別為故事片室,主任馮一夫;軍教片室,主任羅浪;記錄片室,主任翟超。
當時的影視器材很落後,軍隊隻有八一廠有影視記錄手段,所以各單位有需要進行影視記錄的工作,都請八一廠前去拍攝。這種任務通常都是由軍教片室派出人員去完成。
在飛機上拍攝。
隨著我軍新式武器的快速發展和試驗秘密等級的提高,軍教片室的外派任務也越來越重,軍教片室經常臨時組成保密攝製組來負責拍攝國防科研片,因為是保密片,攝製組的人員來無蹤去無影,直到片子拍完,人都回來了,大家也不知道他們幹什麽去了。直到現在,他們也不說都拍了些什麽。
如:
1960年12月出品兵二號(絕密),1963年12月出品兵三號(絕密),1961年12月出品兵五號(絕密),1961年7月出品地一號(絕密),1963年12月出品地二號(絕密),1963年11月出品兵八號(絕密)。
在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原理試爆時,八一廠秘密成立了兵九號攝製組,1964年11月出品(絕密)。
等到第一顆原子彈正式爆炸時,八一廠又組成了人員龐大的兵十號攝影隊,專門負責原子彈爆炸時的各個角度;爆炸前後效應物的變化;核條件下部隊戰術演練等拍攝任務。
兵十號攝影隊的成員有:
編輯:楊采,廖峰,
攝影:柴森,鄭治國,楊映梅,段仁宗
遙控攝影:於海
解說詞:廖峰,
錄音:席珍
音樂、解說:可青
片子於1965年9月出品(絕密)。
楊采保存著一張照片,他說,“這是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當天拍的,很珍貴。照片上有試驗場的重要標誌,這個門上有3個字,叫勝利門。原子彈爆炸後,柴森和鄭治國離爆心最近,要最早最快地撤離。他們剛回駐地,總指揮張愛萍也從指揮所回來了。他沒有回自己的駐地,直接就奔了攝影隊的帳篷。張愛萍急著要知道前麵的情況,問得那叫細。柴森他們興致也高,帳篷裏笑聲不斷。就這時候,有人冷不丁喊了一聲,副總長和我們合個影吧。張愛萍說,好哇,好哇!試驗成功了大家都高興,可要不是首長發話,誰敢拍呀。”
照片上楊采坐在前排正中的位置,說起這個他還挺不好思:“
一開始我站在旁邊,張蘊鈺司令員拽我,讓我去坐。我一看空的那個位置,那哪是我坐的地方,一邊是總指揮張愛萍,一邊是司令員張蘊鈺,我實在不敢坐。可司令員死拽活拽的,弄得我挺尷尬。最後張愛萍喊了聲:哎呀坐下吧。首長一說話我就不敢不坐了。後來我想明白了,那是首長對八一廠工作的關心和重視,不是我個人的問題。”
以後,為了適應新式武器的試驗秘密等級,根據周總理的指示,廠黨委決定,以“兵十號”攝影隊的主要成員為核心,組建一個專門的保密片室,對外統稱八一電影製片“第四製片室”。
第四製片室人員有
主任:65-66楊采,67-78許又新,79-84楊采,
(65年組成時,臨時任命的主任為楊采,1966年底文革開始後,盡管上級有命令四片室不準進行“四大”,但楊采還是受到一定衝擊,後來任命許又新負責四片室工作,79年編製落實,正式任命楊采為主任。
政 委:靳惠林,(原來四片室沒政委,文革中增設了政委,由外單位調進摻沙子。)
副主任:王金鐸(文革時叫領導小組的副組長,79年正式任命為副主任)
幹 事:韓寶庫、周永昌、張文善
編 導:楊 采、許又新、王金鐸
攝 影:柴森、鄭治國、楊映梅(兼編導)、張貴友(兼編導)、倪學健(兼編導)、賴英武(兼編導)李達順、孔令辛、
王大勇、段仁宗、宋景玉等;。
遙控攝影:唐澤民、閆俊德(兼錄音)、於海、劉永才、張誠、蔡文波
照 明:韓榮良、陳雪雲、馬士昌、劉建輝、孫再水
製 片:閆日榮、韓祖華、陳玉金(兼編導)、薑誌政、李慶振
資 料:翟國順、姬永生
剪 輯:楊興玫、鄭世英、劉先林、宋吉惠
動 畫:夏明道、馬凱、劉國鋒、蘆燕琴
車間內定人員:譚進(動畫)、丁翰通(整備)、席 珍(錄音)、李 林(錄音)、李 彥(錄音)、可青(解說)等20人
保密製片室成立後,但1965年至1979年該室的人員編製一直沒有落實,成員都是從各單位抽調而成。直到1979年,八一廠的新編製下來,四片室才正式落編,稱為:國防科研片室,楊采被正式任命為第一任主任。
四片室成立後,國防科研片成了八一廠的一個重要片種。在總政治部、國防科工委的領導下,戰鬥在這條戰線上的同誌們長期以來不為名,不為利,不怕苦,不怕死,默默無聞地完成了許多艱難而險重的拍攝任務。
在試驗場
從第一顆原子彈的研製爆炸,到“神舟6號”的上天,從荒漠戈壁到大洋深處,從生產第一線到導彈發射實驗場,他們站在國防科研的前沿陣地上,鏡頭始終追隨著我國國防科前進的腳步,記錄了國防尖端科學的豐碩成果,拍攝了大量鮮為人知激動人心的鏡頭,留下了十分難得的寶貴資料,同時也反映了那些對國家有重大貢獻的科學家和國防科研工作者令人敬佩的動人事跡和五四奉獻的感人精神風貌。有的攝影師甚至在執行拍攝任務時光榮犧牲。他們為加強國防建設作出了特殊的貢獻,多次得到軍委和總部領導的嘉獎和表揚。
楊采,抗日戰爭參軍入黨,延安電影團一期學員,新中國第一代攝影師。
楊采在核試驗場
他參與了從第一到第五次核試驗的拍攝,任攝影隊副隊長和編導,1968年,到越南援建電影廠,1972年回國,又參與了後來的核試驗拍攝,直到1984年退休。
第二任主任許又新,17歲參加革命,後又被送到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曆經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炮火洗禮。抗美援朝戰爭中任誌願軍文工團副政委。因負傷回國休養,評定為三級殘廢榮譽軍人。
1953年,曾在北影廠拍攝故事片《智取華山》中客串飾演團政委
調入八一廠後擔任故事片導演,曾於60年執導了故事片《奇襲》,到“四片室”後,許又新從1967年到1977年與荒涼的戈壁灘結下不解之緣,在23次核試驗任務中,他帶隊並擔任編導的影片占總數的一半之多,成為記錄中國”兩彈一星“光輝曆史的傳世珍品。1980年7月30日,終因積勞成疾罹患肝癌而去世!
攝影師鄭治國同誌! 14歲參軍,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和解放華北、中南、西南等戰鬥。他拍攝的故事片《地雷戰》是八一廠的優秀影片之一。進入“兵十號”和“四片室”後,鄭治國不怕核汙染,總是站在離爆心最近的地方,爭取最好的拍攝效果!衝擊波過後,他立刻跳出工事搶拍冉冉升起的蘑菇雲,記錄下大長中國人民誌氣的珍貴鏡頭!他還不顧核汙染在直升機上俯拍滿目瘡痍的核爆心,並讓直升機距地麵300米距曝心僅僅400米,在爆心上空盤旋拍攝,完全把個人生命置之度外!1965年5月15日,我國第二次核試驗時,為了取得更好的拍攝效果,鄭治國竟坐在行進中的坦克的炮管上.衝進蘑菇雲中拍下坦克衝進蘑菇雲這一舉世罕見的震撼人心的鏡頭!這組鏡頭受到周總理和賀龍元帥的極高評價! 2005年9月13日, 鄭治國病逝。
攝影師柴森同誌!他是國內最早與原子彈打交道的攝影師,也是八一廠最早的軍教片攝影師之一.在核試拍攝中他總是闖頭陣的主力攝影.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時,他肩扛攝像機突進到離爆心10公裏處的防護工事,抓拍壯麗的蘑菇雲.完成這次拍攝任務集體榮立一等功,柴森個人榮立二等功.他在蘑菇雲下拚殺了四年,成為核爆電影的開拓者之一,為“兩彈一星”積累了大量的珍貴資料,也為保密片的拍攝創造了許多寶貴經驗.1968年8月27日,柴森同誌在膠州灣航拍海軍潛艇的影片時,因直升機墜海而殉職,時年僅40歲!
四片室,讓我們時刻銘記這個幹的是驚天動地的事情,卻始終無聲無息的戰鬥群體! 他們為祖國的核武事業所做出的卓越貢獻將永載共和國的史冊!
段仁宗
賴英武
李達順
王金鐸
張貴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