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小橋

歲月如流水,記下點滴
正文

北疆行 – 阿拉山口

(2017-09-30 17:21:02) 下一個


從怪石峪走了個U字形到阿拉山口,這是又一座國門,不是常規的旅遊線路。

 
和去過的伊犁地區霍爾果斯邊貿口岸不同,這裏見到油罐車、貨車、鐵路,是大型貨運進出口,保稅業務的關口。







 
車隊前行,看到的是遼闊而單調的荒漠遠山。瀕臨湖麵萎縮的鹽湖艾比湖在公路的右邊,強烈的陽光晃眼,我們沒有靠近。






連續看到地標和旅遊景點標誌,據說前幾年阿拉山口的國門和界碑還不對旅遊者開放。現在開放了,但嚴格的邊防檢查,外籍旅遊者大概到不了這裏。







阿拉山口是阿拉套山和巴爾魯克山之間一條長
90公裏,寬20公裏的峽穀,有“準噶爾山門”之稱。阿拉山口因地形特殊而形成大風口,每年大部分時間都在刮大風,瞬時風速有55/秒、風大的曾掀翻過火車。算我們運氣好,今天恰恰無風!這裏夏季溫度最高45℃,冬季最冷零下36℃,每年有4個月早晚溫度有20℃上下的差別。






我們剛到一會兒,被曬得到處找陰涼。常年守邊的戰士實在不容易!



發小,發小的兄弟姐妹,發小的同事、朋友;我跟著這一群,去年去了伊犁,今年來了北疆。要不是跟著大夥混,我絕對到不了這麽邊兒的地方!
















國門側麵有個文化展覽,看了多知道些阿拉山口的情況。
阿拉山口一向有“黑風口”的惡名,但恰恰這“黑山口”北通歐亞草原,南抵伊犁河穀,西接中亞諸國,東連內陸腹地,自古就是西域通商的要道。但曆史政治原因,阿拉山口曾被封鎖,隻有零星邊貿往來。昔日古絲路驛站逐漸衰敗成了常年狂風肆虐、飛沙走石的不毛之地。

直到
1990年,蘭新鐵路在阿拉山口和原蘇聯的土西鐵路接軌, 第二亞歐大陸橋全線貫通,小小的阿拉山口口岸又在中國經濟版圖中有了一席之地。



來自哈薩克斯坦的貨車正要進入國門













 
阿拉山口是國家“新亞歐大陸橋”上向西開放的口岸城市,現在更是集鐵路、公路、原油管道、機場運輸“四位一體”的陸路口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