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小橋

歲月如流水,記下點滴
正文

東郊八裏莊 - 三年擋車工

(2016-03-26 11:36:45) 下一個


(看到那篇《北京東八裏莊,曾經很驕傲》,畫麵很熟悉,心中很有些感慨。當年“ 東建棉紡城,西有首鋼廠 ” 的輝煌早不存在了。幾年前寫過篇小文,今重貼在“幾曾回首”。 2018年6月27日)





2011年春天回北京,和以前工廠好友約好到京棉二廠看看。回來心裏沉甸甸的,有一種飽經滄桑的感覺。

朝陽門外東郊八裏莊,二廠辦公樓還在,孤零零的,被雜亂的建築工地包圍著。我住過七,八年的單身宿舍院子也還在,甲型樓門前掛著某某學校學生公寓的牌子,乙型樓,丙型樓看不出在用來做什麽。出單身宿舍大門洞,一個不起眼的小門旁掛著塊“京棉二廠行政科”的牌子。向宿舍區的後邊走,那種俄式的老職工住宅樓還有不少。破敗,陳舊,紛亂,這還是我記憶中的那個熙熙攘攘,生機勃勃,曾經有9000多職工的北京第二棉紡織廠嗎?

讓我難以理解的是,原京棉三廠恰好在東四環線上,拆遷,新建,幾乎沒有留下原來的痕跡;原京棉一廠也被新建小區替代;隻有二廠宿舍區還有大片的舊房沒有人動,雅彬說拆遷是早晚的事。可是看到樓前坐著的白發蒼蒼的老人(一定是以前哪個車間的老工人),心中酸楚。他們還要等多久?還能等多久?等得到住上新房的日子嗎?

去年偶然在網上看到“京棉二廠危房改造”的字樣,心裏很不舒服,就一直想來看看。看來不是危言聳聽,是真正的“危房”了!挺難過的。

1975年底,京棉二廠的大卡車把我們連人帶行李從大興紅星公社鹿圈分場直接拉進了工廠大門。辦完入職手續,我和幾個夥伴一起回家。說來好笑,我們六個是下鄉的知青同伴,是高中同學,也是八一廠的發小兒 ,居然沒有一個知道該乘幾路車回家。不怨我們那時沒本事,見識短。我們從小住在西郊,下鄉去了南郊,這是第一次到北京東郊。看到112路電車經過東大橋,恍惚記得109路電車的終點站一邊是廣安門, 另一邊就是東大橋。廣安門可是我們都熟悉的地方,離我們的家隻有六裏路,總算可以摸回去了!

聽老師傅們說:很多年前,曾有“東建棉紡城,西有首鋼廠,這對兄妹要成為新北京工業脊梁”的提法。京棉二廠是1955年建成投產的,是當時北京規模最大的棉紡織廠,以生產棉紗為主。我進廠時有清花,前紡,細紗,筒拈,準備,織布,整理七大車間。全廠的幹部,師傅們很多來自上海,青島,天津等老的紡織工業基地。

那時每個車間都有甲,乙,丙三個運轉班,一個常日班。運轉班三班倒, 常日班基本上是做機械維修保養。
一個星期早班:從早上六點半到下午兩點半。
一個星期中班:從下午兩點半到晚上十點半。
一個星期夜班:從晚上十點半到早晨六點半。

後來又有了四班三運轉,總有三個班在運轉工作,一個班在休息。運轉時間變成了兩個早班,兩個中班,兩個夜班。搞得人的生物鍾混亂,休息不好。那麽多漂亮小姑娘都有大大的黑眼圈。

宋昭和滕易在紡部實驗站,佳佳在筒拈車間,三兒在整理車間,張之川好像是在準備車間做機修工,我被分在前紡車間。前紡又有三道工序:梳棉,並條,粗紗。

我所在的前紡丙班六組,組長是粗紗的王秀琴老師,她是建廠時從青島紡織廠調來的,丈夫姓全,是常日班的機修工。印象最深的是她一口濃重的山東話。記得她讓她女兒叫我阿姨,弄得當年不滿十九歲的我,第一次聽到這個稱呼還羞紅了臉。組裏還有高個,心直口快的劉永華老師,副組長劉秀蘭老師,紡校畢業的小蘇,小羅,劉佩華,還有比我晚進廠的小牛 。我的師傅四十多歲,也叫劉秀蘭。因為重名重姓,我們管副組長叫粗紗劉秀蘭,師傅叫並條劉秀蘭。時間太久了,實在想不起組裏其他人的名字了。師傅勤勞,善良,厚道,不多話。初學時,她常常幫我。平日工作她從不計較誰幹多了誰幹少了,在車間裏像她這樣不斤斤計較的人真的挺難找。因為我們做早,中,晚三班倒,她常常匆匆趕回家,做完家事再趕回宿舍。她有腳病,一隻腳的大腳趾變形得厲害,喜歡用很熱的水燙腳。相處了三年多,我隻知道她家住得很遠,家中有幾個孩子,有老人,可從來沒聽她提過她的丈夫。

紡織廠的噪聲大,每個車間都是機器轟鳴。最吵的是織布車間,數百台織布機上梭子飛快穿梭,聲音震耳欲聾。我們得大聲喊著說話,否則根本聽不見。做了三年紡織工人,我媽說我至今還是大嗓門。紡織廠的工人走巡回,一天不知要走多少路?前紡車間很多人患有腱鞘囊腫,靜脈曲張,那時我的右手腕也鼓起了個大包,轉動手腕落桶,落紗時疼痛難忍。

日子過得平淡,早班中班夜班,交班接班,落桶換桶。記得和爸媽講過這個感受,當時正是文革中他們日子不好過,無法工作的時候。他們說:還是當工人好,不受人為限製,無論如何你每天都在紡棉,紡線,為國家作貢獻。

有點刺激的事還是有的。

一天快下班了,前麵粗紗老師告訴我要再落一排紗,我的並條前車也要再多打一排條子。為了保證交班時有規定的四桶備用條子,我做好清潔,本來打算關機的後車隻好開機。(每道工序是前後供應的關係,這是常有的情況,其實也就是早一點,晚一點關機的事)供應我的梳棉男工(大家都管他叫“豁子”)一臉的不高興,嘴裏嘟嘟囔囔,他站在我的車後,越罵聲越大,越罵越難聽。不知怎的,一股怒火直竄我的腦門,我衝過去對著他就猛踹一腳。嚇得劉秀蘭老師跑過來,死命拉開我 。常常打架罵人的“豁子” 蒙了,呆在哪兒什麽也沒做。師傅抓著我,絮絮叨叨地說:他就是個菜市口小流氓,你忍忍吧,忍忍吧,要是他找人在回家的路上截你怎麽辦哪?想想我還真有些後怕,從小到大,我都不會說髒字,別說打架,就是吵架也不會啊!怕怕地過了些天,沒發生任何事,“豁子”照樣供應我的條子,相安無事。想來他也不是什麽小流氓,隻是個有些懶惰,性情火爆的小青年。

除了倒班的兩天休息,我都住在丙型樓宿舍裏。我的宿舍在三層,房間很大,綠色的大窗子,綠色的門。靠牆兩邊各放三張床頭尾相接(不是雙層床),中間一張桌子。水房(廁所和洗臉間)在樓道裏。廠裏有兩個浴室一個在廠區,一個在宿舍區。我們常常下班先去浴室,然後再回宿舍。宿舍區的大食堂是我偶爾和八一廠的同伴們相遇的地方。

我們房間有六個人,天天住宿舍的就龔穗,小五子和我三個。我是因為離家太遠;龔穗家住附近的團結湖,下班回家看看就又回宿舍睡覺。小五子的家就在二廠宿舍區,她父母都在廠裏工作;家屬宿舍很擠,有的一家幾口人就一間小房子。碰巧我們三人都愛幹淨,下了班常常掃地,拖地,擦桌子床檔,洗衣服。記得她倆兒都喜歡用我那個從家帶去下鄉又帶來工廠的鋁合金洗衣盆。龔穗和我一樣是並條工序的,是個安靜乖巧的姑娘;父母是林業部的幹部,她喜歡集郵,還是我爸的小郵友!小五子姓李,是精梳工序的,她很漂亮,做事勤快利索,就是嘴巴厲害。記得我們屋還有個田來平,是梳棉工序的,一米八五的大個子,退役前是北京青年女籃打中鋒的。

1976年7月28日是個藏在我記憶深處的日子。

淩晨,我正在上夜班。覺得突然被人猛推了一把,好容易站穩了,看到積在高處車間天窗上的棉花毛像下雪一樣撒落下來。大家都懵了,不知發生了什麽事。好半天才聽得人喊:地震了,地震了!看到其他組的人跑向車間餐廳的邊門,我們也跟著湧向車間走道。其實後來聽說:這樣慌亂跑是最危險的!車間太大,如果廠房垮塌,我們根本逃不出去,擠在那狹窄的走道更可能丟掉性命! 正確做法是關掉機器,躲在機器間的空當,有堅硬物件遮擋,還可能有生存的希望。這是唐山新華紡織廠血的教訓。

那時年齡小,又因為車間的巨大噪聲沒有感到大地震的恐懼。早上下了夜班,我按媽媽的囑咐到三裏屯舅舅家送東西。直到看見舅媽家樓下一片混亂,人們狼狽地擠坐在樓外,才明白出了大事。記得舅媽當時說我:“傻姑娘,這個時候還送什麽,趕快回家看看。”

唐山地震後的那段時間,廠裏基本上沒停工。好多老師家裏的房子出現險情,孩子沒有地方送,請假的人多。頂班,加班的幾乎都是我們這些小年輕。那時不敢住在宿舍裏,每天下班都要穿過北京城,從東郊的工廠回西郊家裏的抗震棚休息。我們常常在公共汽車上睡著了,坐過站。有一天10點半下中班我和同事搭伴回家,趕到廣安門,早就沒有了到六裏橋的郊區車。我們倆兒乘六路車到蓮花池,剩下的一段路隻好走回去。夜空黑沉沉的,沒有月亮,小路兩邊的莊稼隨風刮得刷刷響,遠處的農舍閃著黯淡的燈光。我們倆兒算大膽,但心裏還是怕怕的……就是現在想起來我還感覺得到背後的涼氣。

近些年看過張國立,蔣文麗演的50集電視連續劇“金婚”。沒看幾集,老覺著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那宿舍綠色的格扇門,綠色的大窗,走廊扶手,樓梯拐彎, 工廠大門,主辦公樓,樓道,車間會議室。我怎麽看怎麽覺得眼熟:該不是京棉二廠的宿舍和辦公樓吧?要不就是50年代蓋的工廠都“長”得一個樣?後來雅彬證實了我的猜測:“金婚”的拍攝場景就是在京棉二廠。

這個世界真是小!1993年在加拿大的渥太華,在Carleton University 巧遇丙班工會主席張增湘老師的女兒陳紅,我們聊京棉二廠,聊前紡車間丙班,聊我記憶她記憶中的丙型樓宿舍......  由此我們兩家成了異國他鄉的朋友。那年張老師到渥太華探親,還到家裏來做客呢!

在二廠幾年,上大學後又回紡織係統工作多年,我在東郊八裏莊一帶度過了生命中最難忘的一段。三十多年了,往事曆曆在目,我仿佛還看得見二廠大門前每天上下班熙熙攘攘的人群;還聞得到中班下班後夜色中,丙型樓前那幾棵盛開的紫丁香飄來的香氣;還記得那些朝夕相處的老師,師傅, 同事,夥伴們:

組長王秀琴老師,一起住宿舍的黃淑英老師,劉永華老師,師傅劉秀蘭老師,力士(呂惠英), 香愛,小吳,大王秀珍,小王秀珍,張桂蘭,大個子田來平,龔穗,小五子,小牛,李平,石桂紅,楊慧平,徐經力,劉曉霞,李淑英,欒岩,小費,侯子,趙樹培書記,陸龍妹工長,宋世成老工長,工會主席張增湘老師,還有把我招進二廠的人事孫和芬老師…… 你們在哪兒, 大家都好嗎?


北京東八裏莊,曾經很驕傲!
http://www.360doc.cn/mip/765151278.html

東八裏莊的前世今生
www.sohu.com/a/166411846_642365

中國紡織工業曆史上最早的印記

www.sohu.com/a/190397392_52702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