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佛陀釋迦牟尼的左脅侍。和佛陀,普賢菩薩合稱華嚴三聖。是佛陀的大弟子,智慧,辯才第一,為眾菩薩之首,象征佛陀智慧的菩薩,稱「大智」。在中國,他和觀音「大悲」、地藏「大願」、普賢「大行」並稱四大菩薩。山西五台山是文殊師利的道場。其外形為頂結五髻(代表大日如來的五智)、手持寶劍(表示智慧之利)、坐騎為一獅子(表示智慧的威猛)形。
菩薩, 梵文 Bodhisattva (菩提薩埵)意譯作覺有情。其義有二:一、專指成佛前的悉達多太子。修行本起經˙卷下:菩薩見此眾生品類,展轉相吞,慈心湣傷,即於樹下得第一禪。二、指具備自利、利他的大願,追求無上覺悟境界,並且已證得性空之理的眾生。菩薩所覺悟的境界在佛之下,而在阿羅漢之上。佛說十地經˙卷二:菩薩既得如是大慈、大悲、大舍意樂已,為欲救拔一切有情,轉更訪求世出世間諸利益事。
諸菩薩傳之一 --- 大勢至菩薩 阿彌陀佛的右脅侍者。
又稱得大精進菩薩,簡稱為勢至,據 << 觀無量壽經 >> 說,祂以智慧之光普照一切,使人得到無上力量、威勢自在。中國佛教中的菩薩有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等。<<悲華經>>中說過去有個轉輪聖王,大太子是觀世音菩薩,二太子是大勢至菩薩,三太子是文殊菩薩,四太子是普賢菩薩。後來,轉輪聖王修行成佛,即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觀世音和大勢至成為父親的左右脅侍,父子成為'西方三聖'。
諸菩薩傳之二 --- 觀世音菩薩 大慈大悲的菩薩
又稱觀自在,梵文 Avalokitesvara。觀世音者,觀世人稱此菩薩名之音而垂救,故雲:觀世音。觀自在者,觀世界而自在拔苦與樂之意。
為阿彌陀佛的左些脅侍。西方三聖之一。是慈悲的象征,當眾生有苦難時,隻要稱念他的名號,即可獲得解脫苦厄。他還會就眾生的因緣,化作種種不同的身分度化之。因此又有各種別稱,如水月觀音、魚籃觀音、馬郎婦觀音等,合計中日關於觀世音的別稱,共有三十三。又名三十三身。關於觀世音菩薩的形象,南北朝多依經典作男子,唐以後常作女相。是佛教中最受崇拜的菩薩。觀世音或譯作觀自在,古譯作光世音,唐代因避太宗李世民名 '世' 故略稱為觀音。亦稱為大士、觀世音、觀自在菩薩、觀音菩薩、觀音媽、觀音大士。觀世音的道場在浙江普陀山,和五台山,峨嵋山,九華山合稱謂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其中普陀山最大的寺院普濟禪寺中有一圓通大殿,供奉觀音,是最大的觀音殿
為佛陀釋迦牟尼的左脅侍。和佛陀,普賢菩薩合稱華嚴三聖。是佛陀的大弟子,智慧,辯才第一,為眾菩薩之首,象征佛陀智慧的菩薩,稱「大智」。在中國,他和觀音「大悲」、地藏「大願」、普賢「大行」並稱四大菩薩。山西五台山是文殊師利的道場。其外形為頂結五髻(代表大日如來的五智)、手持寶劍(表示智慧之利)、坐騎為一獅子(表示智慧的威猛)形。
諸菩薩傳之四 --- 普賢菩薩 大行大定的菩薩
梵文 Samantabhadra。音譯:三曼多跋陀羅,或譯普賢,遍吉。象征佛陀理德,行德的菩薩與文殊菩薩之智德,證德相對。為佛陀釋迦牟尼的右脅侍。和佛陀,文殊菩薩合稱華嚴三聖。中國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其塑像多騎六牙白象,代表佛法的大悲力。普賢菩薩的道場在四川的峨嵋山。
藥王菩薩,與藥上菩薩一起,有時取代文殊,普賢菩薩,被作為佛陀的左右脅持。本為兄弟,兄名星宿光,弟名電光明。因供養比丘僧眾,並施藥救人,得眾人讚賞,被尊稱為「藥王」,和「藥上」,後兄弟施醫行善,雙雙修成菩薩,佛陀曾對彌勒佛預言他倆將在未來世成佛,號淨眼如來,和淨藏如來。
諸菩薩傳之六 --- 維摩詰菩薩 在家的菩薩
梵文 Vimaiakirti。音譯:維摩羅詰,毗摩羅詰,略稱維摩或維摩詰。意譯為淨名、無垢稱詰,意思是以潔淨,沒有染汙而稱的人。他是一個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薩。據《維摩詰經》講,維摩詰是古印度毗舍離地方的一個富翁,家有萬貫,奴俾成群。但是,他勤於攻讀,虔誠修行,能夠處相而不住相,對境而不生境,得聖果成就,被稱為菩薩。
有一次,他稱病在家,驚動了佛陀。佛陀特派文殊師利菩薩等去探病。佛知道維摩詰菩薩隻是詐病,所以派去了被譽為『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文殊見到維摩詰後,兩位菩薩互鬥機鋒,反複論說佛法,義理深奧,妙語連珠,使同去探訪的菩薩,羅漢們都聽呆了。一場論戰後,文殊菩薩對維摩詰倍加推崇,人們對維摩詰菩薩也更加崇敬了。
諸菩薩傳之七 --- 地藏王菩薩 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梵文 Ksitigarbha,音譯乞叉底蘗(音「播」boˋ)沙,意譯為地藏。根據《地藏十輪經》講,由於此菩薩「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所以稱為地藏。
據《地藏菩薩本願經》中說:「在忉(音「刀」)利天,受釋迦如來囑咐,要在釋迦滅渡後、彌勒佛降誕之前的無佛之世留住世間,教化眾生,渡脫沉淪於地獄,餓鬼、畜生諸道中的眾生。而且他發誓「地獄未空、誓不成佛」。自發誓必盡度六道眾生,才願成佛,現身於人天地獄之中以救苦難。
相傳安徽九華山是地藏菩薩的說法到場。據說唐玄宗有新羅國(今朝鮮)僧人金喬覺泛舟來到中土。在九華山潛心修行。後來得到本地閔姓山主的捐助,修建佛寺,開辟道場。閔姓山主及其子道明亦先後隨他出家。閔山主之子先其父出家,後閔山主出家時,反而拜其子道明為師。數十年後,金喬覺坐化去世,而肉身不壞。金喬覺去世後被認為是地藏菩薩的化身,因此九華山被認為是地藏菩薩的道場,成為與普陀、五台、峨嵋齊名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每年農曆七月三十,是地藏菩薩的誕辰之日,各地前來朝拜的佛教徒絡驛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