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胃癌骨轉移

(2009-03-08 18:52:19) 下一個
http://www.lt3699.com/aiz/fenlei/weiai/zy/20080102/544.html

 一、臨床表現

    胃癌骨轉移的典型症狀為進行性局部骨痛、叩擊痛,多伴有貧血、發熱、出血,少數可有局部腫塊或並發病理性骨折。典型X線多表現為溶骨性骨質破壞,核素掃描、CT或MRI掃描多可明確診斷。本病好發生於50歲以下青壯年,多數發生於軀幹骨(以脊柱最為常見),其次是股骨和肱骨近端。發生於膝、肘關節遠端者少見。這些骨的特點是滋養動脈為終末動脈,靜脈則以靜脈竇形式存在,沒有靜脈瓣,血管床麵積大且無髓腔,鬆質骨多,從而使癌細胞易被截留並繁殖。此外胃癌骨轉移以全身多發性骨轉移多見,單一骨轉移少見。

    二、診    斷

    (一)X線檢查
    對胃癌骨轉移x線檢查比骨掃描敏感性低但特異性高,是診斷骨轉移最經濟和最常用的方法。x線平片一般在病灶部位脫鈣率>30%~50%或新骨形成時才能顯示。大多數骨轉移為溶骨性改變,x線表現為骨皮質的破壞;而成骨性改變x線片主要表現為骨密度增高。

    (二)骨掃描(骨ECT)
    在診斷骨轉移方麵,骨ECT敏感性高,對骨代謝特別是骨新生僅占5%時,在病變骨就可出現放射性同位素異常濃聚,在x線平片陽性改變前3。6個月即可顯示骨改變。因此,可作為骨轉移的早期診斷手段。假陰性率約為2%,假陽性率約為3%~8%。單發骨掃描異常約45%見於創傷及炎症。因此,骨掃描異常者應經平片證實,必要時可行MRI或行骨穿刺活檢明確診斷。

    (三)CT,和MIU
    CT和MRI可發現3~5mm的病灶,對骨掃描可疑的骨轉移加以證實。CT對骨皮質改變的敏感性較MRI高,對盆腔骨和肩關節處的骨轉移較有優勢。MRI比X線平片和骨掃描對骨轉移的檢出率高12.8%,對骨髓質(大多數骨轉移最早出現的部位)和骨髓病變敏感性較高。

    (四)活檢
    骨的孤立病灶是惡性腫瘤的第一征象,應排除原發骨腫瘤的可能性,特別對於增生性骨轉移灶,必要時行骨活檢以明確診斷,對於較小的骨轉移灶也可在CT或MRI引導下進行。

    三、治    療

    (一)放射治療
    對局部骨轉移癌作放療,不僅可較快緩解疼痛(有效率80%。90%),而且可不同程度地控製腫瘤,防止病理性骨折;或可使受損的神經功能得到部分或完全恢複;還可使破壞的骨質逐漸修複,獲得長期緩解或臨床治愈。骨轉移常為多部位,但真正全身廣泛骨轉移無法進行放療的病例並不多,多數病人均可用1~3個部位的照射野,在已發現的全部骨轉移灶,亦可進行放療。

    骨轉移癌的放療原則:根據每個病人的整體病情。確定治療目的,如:①單純短期止痛;②一定時間內控製腫瘤的發展並恢複功能;③爭取完全控製腫瘤達到治愈。目的不同,放療的方式、照射範圍、時間和劑量也各不相同。 單純短期止痛者:一般都是活動困難的重症病人,預計生存期不能超過3個月。針對骨轉移重點部位,即造成病人最痛苦的病變處,給予1次至數次的大劑量照射(每次 40~80Gy),多能很快緩解疼痛。 以部分控製腫瘤發展為目的者:這類病人預計生存時間可能在半年以上。對骨轉移發生在脊椎或骨盆等重要部位的病人,為防止其發展至病理性骨折、壓迫神經等嚴重並發症;或對已發生病理性骨折和神經功能障礙者,為了控製其繼續惡化或促進其恢複,給予30~40Gv/2~4周。 進行根治性放療者:照射野應超出病變一定範圍,注意保護周圍正常組織器官,給予放療量50~60Gv/5~6周。這類病人在客觀上有爭取長期生存或治愈的可能,常需合並應用其他抗癌療法。

    (二)雙磷酸鹽類治療 骨磷、氯甲雙酸磷酸二鈉及其新一代的帕米磷酸二鈉(APD),具有選擇性吸附於骨組織,抑製破骨細胞活性,減少骨破壞的作用。目前,‘臨床已用於治療胃癌合並高鈣血症以及溶骨性骨轉移。對骨轉移痛的有效率為68%~85%。這類破骨細胞活性抑製劑對骨轉移癌的溶骨性有一定的對抗作用;臨床用於止痛,與姑息療法和核素治療相似,也適用於全身多發性骨轉移,不能代替放療,但可與放療聯合應用。

    (三)核素治療 核素緩解骨轉移所致骨痛的有效率為51%~91%。體外實驗顯示:核素對癌細胞有一定的殺傷作用。臨床應用核素治療骨轉移可見個別病例有骨質修複作用,但絕大多數病例未見能有效控製骨轉移或防止亞臨床骨轉移灶發展。故核素治療主要是一種止痛性治療,不能控製腫瘤。適用於全身多發小灶性骨轉移所致的多部位骨痛但實施放療有困難者。此外應用巧。釤(巧。Sm—EDTNP)治療骨轉移,因其半衰期較長,可引起白細胞明顯下降,對用過化療或準備用化療的患者慎用。

    (四)手術治療 主要為姑息性治療,用於病理性骨折的固定和椎管的減壓和脊柱的穩定。

    (五)中醫藥治療 中醫治療胃癌骨轉移,依據“腎主骨”的理論,多以溫腎陽、滋腎陰、補腎壯陽之法。采用辨證與辨病相結合的原則。

    1.腎陽虧虛,寒凝阻滯 治宜溫陽補腎,散寒通滯,常用陽和湯加減。藥用:鹿角膠、熟地、炙麻黃、白芥子、當歸、甘草、桃仁等。
    2.腎陰虧虛,毒火內蘊 治宜滋陰補腎,降火解毒,常用知柏八味丸加減。藥用:知母、黃柏、熟地、山藥、丹皮、山萸肉、茯苓、澤瀉等。
    3.氣血不足,陰陽俱虛治宜益氣養血,陰陽雙補,常用十全大補湯加減。藥用:黨參、白術、茯苓、熟地、川I芎、赤芍、當歸、甘草、肉桂、附子、幹薑等。
    4.氣血瘀滯,毒熱蘊結治宜活血化瘀,解毒散結,常用身痛逐瘀湯加減。藥用:桃仁、紅花、赤芍、川芎、當歸、羌活、獨活、杜仲、川斷等。

    以上四型可選加補骨脂、骨碎補、淫羊藿、川I斷、巴戟天、菟絲子、肉蓯蓉、狗脊等。 胃癌骨轉移患者常伴有明顯疼痛症狀,在辨證論治前提下,注意用藥的定性與定位相合,可提高中藥的止痛效果。如行氣活血止痛用三七、當歸、乳香、沒藥、鬱金、川芎、王不留行、香附;散寒祛風止痛用附子、槁本、防風、白芷、細辛、桂枝;祛濕通絡止痛用羌活、獨活、秦艽、全蠍、威靈仙、蜈蚣;頸項痛用葛根、羌活;肩臂痛用桑枝、薑黃;上肢痛用羌活、桑枝;下肢痛用獨活、秦艽;胸痛用瓜蔞、枳殼、檀香;脅痛用川楝子、鬱金;脊背痛用桂枝、枸杞子、威靈仙;腰痛用牛膝、川斷;尾骶痛用牛膝、馬錢子。 此外,胃癌術後或化、放療後選用六味地黃丸對預防骨轉移有一定療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