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古傳八段錦立功圖訣述秘

(2009-03-07 16:51:49) 下一個
http://yb196262.blog.163.com/blog/static/100992448200902465231104/

   傳授/郝文聖  整理/史明 

八段錦是中華養生術中優秀的一種健身方法。從古流傳至今,已有八百餘年的曆史,其間曾經過無數人的改編,練法也多種多樣,大體上可分為坐功和立功兩大類。坐功則保存著我國古代另一種席地而坐的跡象;站功則在內容上豐富多彩,且各有傳承。坐功重在養心,立功重在練形;坐功以杜絕妄念為要,習之無所苦而頗不易致;立功以高下如法為要,初習之時,四肢不免酸痛,然兩三個月便可純熟,目前國內流傳較廣,而又便於集體演練。筆者曾隨先師陳盛甫教授習坐、立功八段錦,後又隨先師郝文聖老先生習傅山(道教龍門派第六代“真”字輩)醫學及諸導引按摩功法,郝師未言明是否道教內傳,隻言其家傳且無文字記載。此文所述即根據郝師所傳,並參考清·婁傑所輯《八段錦坐立功圖訣》進行整理,由於此套功法與世傳有所不同,故特將其整理成文以饗讀者,並在編末附無名氏之原始八段錦圖譜供讀者參考。

八段錦立功譜文(功訣)

手把碧天擎(擎天式);

雕弓左右鳴(關弓式);

鼎憑單臂舉(舉鼎式);

劍向半肩橫(負劍式);

擒縱如猿捷(猿蹲式);

威嚴似猛虎(虎踞式);

更同飛燕急(飛燕式);

立馬告功成(立馬式)。

說明:

此套功法除與其它八段錦相同的八正式外,尚有出手入手十式,恰與天幹數相合,並且穿插於各正式之中。舉凡文中所言停頓者,初習以三息(一吸一呼為一息)為準,以後可逐漸增加愈久愈妙,其名正式,尤宜多停數刻為佳,其輔式以天幹數標之。

下麵筆者詳細介紹此套功法

甲字式

原注:小臂直,大臂微斜,手掌平,指尖離身寸許,微向後胯。

說明:先師郝文聖老先生傳授時,隻是口傳心授,無文字表述,此據清·婁傑所輯《八段錦坐立功圖訣》一書所增,特此說明,後不再賛述。

具體動作:麵南背北,成並足姿勢站立,頂頭豎項,挺胸收腹,沉肩墜肘,斂臀鬆胯,舌抵上齶,下撮穀道,靜息凝神,鼻吸鼻呼,意守丹田。稍停片刻後,兩臂微開,手腕內旋使手心向地,掌與地平,指尖朝身,虛腋撐肘,指尖離身寸許,微向後胯;同時,開兩足跟,再開兩足趾;再開兩足跟和兩足趾,使足尖朝內微抱如內八字形。呼吸自然,雙目向前平視。如圖甲所示。

要點說明:

此式中含有無極式,須心無雜念,靜心凝神,調勻呼吸,尤其是搭上下鵲橋時,不可妄用拙力,應微微用力即可。兩足開後,其間距與肩同寬,(初練時,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放寬兩腳間距,尤其是老年人做為體操練習更應如此,否則會站立不穩。後同不再賛述。)使井泉穴相對(肩井穴與湧泉穴),三穴一線(即百會穴、丹田穴、會陰穴),頸後大椎穴微微前頂,此皆道家實修珍秘,不可小覷之。兩掌根有向下搨按之意,雙手指尖微微上翹,從而使手之三陽和三陰經脈得到修煉,使氣血暢通無阻。而且是道家“玄陰掌”之初式,修成後可使掌心凸起,觸物搨按勁猛無比。惟練時須采日月之精華,宇宙自然之清氣,意境幽遠,分步而為,久久功成。

乙字式

原注:提手至耳後,掌心向前。

具體動作:上式稍停,腳下姿勢不變;雙手腕外旋,使掌心朝上,然後緩緩由胸前托起;當托至心口平齊時,雙手腕內旋,使兩掌向上劃一順時針立圓,兩手提至耳後,掌心向前;兩大臂與肩平齊,上臂彎曲,掌指離耳寸餘。目向前平視。如圖乙所示。

要點說明:

此式重在提托,故呼吸配合相當重要;提托時,意念在雙掌勞宮穴,兩掌有發熱發脹之感;當手提至兩耳側時,雙掌意念有推撞之意;久而習之,掌力大增。初習時,兩大臂要盡量抬平,以打開腋下的極泉穴;兩前臂微屈,中指盡量回翹,掌心涵空要有外凸之意;但不可將動作做出,意念行之即可。雖為初習,亦不可過於僵硬,盡量求其柔順。

丙字式

原注:蹲須身子挺直,胯與膝平如坐馬式。兩臂要直,其寬窄高下視肩為準。手掌要平,指尖微翹,十指相對約離二三寸。

具體動作:上式稍停,下體腳下步勢不可移動變化,身體慢慢往下蹲坐成坐馬式;同時,兩手以指尖輕觸托摸耳外緣,然後隨身體下蹲之勢,雙手向前緩緩向前推出,兩臂伸直與肩平,掌指相對,盡力旋展。目向前平視。如圖丙所示。

要點說明:

耳為腎竅,腰乃腎之府。兩掌指觸撫耳輪以震動腎經;四平坐馬,膝胯相平,腰身正直,均為腰功之必備。中醫認為:腎常虛不足,宜緩補之。腎須溫養,故動作宜緩慢,不可過於迅猛。雙掌前推時,應含推撞之意,兩手掌 根盡量前伸,且有暗勁相助。定勢後,雙臂姿勢不變,意念配合呼吸,用掌根微微向前用力,但不可用拙力。式子雖簡,含意頗深,久練自會勁力充盈。初習時可能姿勢不達要求,隻要堅持研練,自會達到動作要求,符合要領。

丁字式

原注:兩掌相對,手指朝上。

具體動作:上式稍停,坐馬式下體姿勢不變;兩掌臂同時由前向外、向下劃弧合抱於體前,兩臂伸直,十指彎屈,兩掌相對,手指朝上,如掀如搬巨石一樣,全身合住用整勁。目向前平視。如圖丁所示。

要點說明:

此式運作時宜緩忌快,兩手臂伸展環抱時劃弧要圓活順暢,緩緩行之,力達雙掌;兩臂要伸直,兩掌指相距約三寸左右。不沉肩、墜肘、圓脊,以意行氣,氣行力至,要力注掌指,要有掀、搬、抱、托之意。

戊字式:

原注:提手時,肩不可聳。

具體動作:上式稍停,身體緩緩上起仍保持內八字站立姿勢;同時,兩臂隨起立之勢,雙臂屈肘,掌指相對略有間隙,由下向上順胸前向上提起,緩緩上提至與口平齊,掌心指向上,掌指相對。目向前平視。如圖戊所示。

要點說明:

手向上提 與身向上起應相互配合,同時進行,不可割裂開來。上提至口時,兩大臂應與肩平齊,肩要鬆沉不可上聳。兩小臂有擰翻之勁力,打開兩腋下極泉穴,使勁力直達掌指。手有托舉之意,腳向下蹬踩,頭向上豎頂,整個身體形成上下爭力,意念貫注於雙掌。

第一段:手把碧天擎(擎天式)

原注:大臂橫平,小臂直豎,手心向天,方正為度。

具體動作:上式稍停,下體內八字站立姿勢不變;兩手同時旋翻轉在體側肩上劃一平圓,手心向上,掌指指向頭部兩側,十指遙遙相對;兩大臂與肩平齊,兩小臂與大臂相互垂直。目視前方。如圖1所示。

要點說明:

兩掌以腕為軸,左逆右順劃圓要平而順,雙手十指盡力向頭兩側伸展,應鬆沉肩部。兩掌有向上托舉之意,十指有相吸相斥之感。應力求鬆柔圓順,不可太過僵滯。

己字式:

原注:十指朝上,大小臂垂直。

具體動作:上式稍停,下體內八字姿勢不變;兩掌外旋,使兩手掌心對額,十指微屈,兩掌相距約五六寸,大小臂略垂直,兩手如攀重物,目視兩掌心。如圖已所示。

要點說明:

兩掌旋腕劃圓要圓活自然,兩大臂略比肩低。意念雙手如攀巨物,掌指用力,高及額。久練此式,力貫雙掌指,可有撕拽之勁;且十指勁力強盛。

庚字式:

原注:兩臂直,十指尖相對約離二寸。

具體動作:上式稍停,雙手緩緩向下攀至頰前,然後雙腕內旋雙掌順勢伸臂向前推出,屈體下蹲如丙字式;然後再繼續做丁字式,戊字式。當戊字式做完,雙掌提至與口平齊後稍停,雙腕內旋,翻掌使掌心朝下,並向下按;兩臂伸直,兩掌下按於身前,掌指相對約離二寸,下體姿勢仍保持內八字站立式。目向前平視。如庚圖所示。

要點說明:

做庚字式時,氣亦應隨手之下降而下沉,雙掌向下應有搨按勁,十指微翹,力貫雙掌。

由前述動作解說可以看出:這一段是個小組合,以後每段均如此,而且不斷重複其主旋律,這是其它八段錦套路所沒有的。在練習過程中,加強了意念活動,比其它八段錦的體操形式又高出一個層次。

第二段:雕弓左右鳴(關弓式)

原注:兩臂要平,左射目注左手,右射目注右手。

具體動作:上式稍停,下體內八字站立式姿勢不變;兩手由下向上提起,手腕邊外旋邊向上提,當提至與口平齊時,手心朝上,兩手在體前交叉,兩肘下垂;然後,兩肘平抬,頭向左轉,雙手分開;右手向右緩緩屈指後拉,左手立掌,掌指上,掌心朝左緩緩向左推出,雙手如彎弓式。稍停後,雙手複緩緩回收至體前交叉,繼續做右式,動作相同,惟左右方向相反。目視前推手前方。如圖2所示。

要點說明:

在這一式中,雙手上提吸氣,分開後呼氣,呼吸要深長,動作應緩慢,前推之手盡力外伸展,目注於食指尖。此式有開胸肺,順氣血,通經活絡舒筋,增強臂力之功效。此式在傳統形意門內功中稱為“蛇形功”,其用意,用力,讀者可參考相關書籍更能體會此式之精妙。

辛字式:

原注:兩臂舒展,掌心向前。

具體動作:上式稍停,身體轉正,雙目平視前方,下體姿勢保持不變;同時,兩臂向左右方向伸展開來,兩臂與肩平齊,旋腕使雙手掌心向前,五指自然舒張,大拇指朝上。如圖辛所示。

辛字式稍停後,可將兩手提至耳後,如前所述乙字式,然後接著做丙丁戊庚四字式動作。此即第二段。

要點說明:

做這一式時應虛腋、沉肩、墜肘,五指各分,且盡力用暗勁外展。意念貫注有兩種方法:其一是勞宮穴;其二是五指尖。雖然意念部位不同,但其結果卻基本相同。這一式可以做為一個特殊的樁功來練習,如少林門的展翼樁、地功門的天地日月樁,均與此大同小異,千萬不可小覷其功效。在地功門天地日月樁功中,意守部位為兩掌勞宮穴,兩臂盡量外展,從不自然而求自然,當兩掌有熱、麻、脹感覺後,加強意念,此時兩掌變厚變大,可與天地相接,達天人合一。此時你會感覺到自身已不存在,融入天體之中,逍遙自在。但此時切不可為外景所惑,應一氣貫穿,微守丹田即可。此屬初步功成,練到此可保君一年四季不用求醫部藥,其詳細功法體係容有機緣再敘。但切須牢記“持之以恒,堅持不懈,自會成功。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讀者自行體悟,自可妙悟玄機。

第二段功法中仍然不斷重複其主旋律,形成一組動作功法,不斷加深,提功煉意,使自身修為更進一層。

第三段:鼎憑單臂舉(舉鼎式)

原注:胸要少挺,目微上視。

具體動作:前式稍停,由庚字式轉成戊字式,雙腳內八字站立姿勢不變;當雙手由下緩緩上提與口平齊時,雙手腕內旋,右手翻轉掌心向下,五指微屈,盡力向下順胸前按壓;左手翻轉後掌心向上,五指微屈,由口前向頭頂部盡力托舉,兩手背上下遙遙相對。目微上視左手。如圖3所示。

要點說明:

雙手舉按要盡量展臂用力,以兩手掌根處著力為佳;兩掌背遙相對,形成二爭之勢;吸氣時,目微上視,可清泄陰火;此式宜慢宜緩,不可過於僵直,以便舒筋活絡,打開手臂穴道。對治療高血壓疾病甚有幫助,但須嚴格按動作要領去做。

壬字式:

原注:翻掌時,目注上手。

具體動作:上式稍停,雙掌猛翻,雙掌心遙遙相對,目視左掌;然後,左掌順胸前劃落,右掌沿胸前上提,兩掌緩緩相合於口前;同時,緩緩屈體下蹲成坐馬步式。目視前方。如圖壬所示。

上式稍停,隨即起身,下體仍保持內八字站立姿勢不變;同時,左掌右掌內旋,向頭頂上撐舉;左掌沿胸前下按,雙掌背遙遙相對。至此,舉鼎式方告完畢。前式稍停,繼續按前法做壬字式,當兩掌相合後,蹲身成坐馬步式,雙掌亦同時向外翻推成丙字式;接著繼續做丁戊庚三字式動作。至此,第三段結束。

要點說明:

翻掌時,動作要幹脆利落,快而不僵;相合時,動作宜緩宜慢,掌成陰陽,掌心相對,兩勞宮穴相應,兩掌間有相吸相斥之感,使氣息相連,通經活絡。久而習之,可使手之三陰三陽經脈通暢流利,自無肢節阻滯之疾。

在這一段中分左右而行,動作較多,難度較大,要求較高;故而宜緩宜慢,配合呼吸,以意行氣,氣行雙掌,久練功自出矣。

第四段:劍向半肩橫(負劍式)

原注:臂肘稍屈,掌心向上,頭顧左右足踵。

具體動作:上式稍停,由庚字式轉換成戊字式。下體內八字站立姿勢保持不變;左臂緩緩向左背後插轉,右臂緩緩向頭頂撐舉;上體姿勢盡力不變,頭向左轉,目後視右腳後跟。上動稍停,身轉正後,右臂緩緩向右背後插轉,左臂抽出向上緩緩舉於頭頂上;上體姿勢盡力保持不變,頭向右後轉,目視左腳腳跟。左右勢法相同,惟方向相反。此即負劍式。上式稍停,身體轉正,雙臂向左右兩側伸展,高與肩平齊,掌心向前,一如前辛字式;稍停之後,繼續接做乙丙丁戊庚五字式動作。至此,第四段結束。如圖4所示。

要點說明:

此式舊說由庚字式後接練負劍式,可師傳時卻是庚戊同做後接練負劍式;舊說做辛字時,動作直接轉換。可餘師傳卻是兩臂回合於胸前,而後緩緩舒臂展伸。特此說明。

練負劍式時,臂肘雖雲稍屈,但亦應力求伸直,此即:曲中求直君莫忘,展開兩臂氣力增。背後插轉之手,掌背緊貼上舉手之腰部,掌要平;初習時,上體可隨勢左右旋轉,待習練日久,旋轉幅度會越來越小,頸部活動範圍會越來越大,頭頸旋轉會更靈活自然。

第五段:擒縱如猿捷(猿蹲式)

原注:前抵兩臂宜直,寬窄高下視肩為準。拳出掌回,坐馬不變。

具體動作:上式稍停,由庚字式轉換成戊字式,雙手由下經胸前提至口時,雙掌變拳緊握。然後,屈體下蹲成坐馬式。雙腕內旋,使拳心向下,展臂雙拳用力向前撞擊,力達拳輪;隨即雙拳變掌,手腕外旋,使掌心朝上,屈臂收回於胸前;然後,雙腕內旋,握拳向前撞擊,如此三次。當雙掌收回於胸前時,翻手外推如丙字式,繼續接練丁戊庚三式。至此,第五段結束。如圖5所示。

要點說明:

握拳之法練習時有兩種:其一是螺絲拳,如形意門中常用此握拳法;其二是握固拳,即大拇指扣於掌心,其餘四指覆之,諸多道家實修功法均要求如此,讀者可參閱拙作“十二段錦養生術”。各有其用,各有其妙。由拳變掌時,雙掌可原處左順右逆劃一圓,然後回收。雙拳前撞時,速度要快,勁力要猛;雙掌回收時,動作宜緩,應圓活柔順,不可僵滯呆板。自始至終,衝拳回掌,目隨手之出入而視之,其它各動,要求同前。

癸字式:

原注:十指交叉,盡力上舉。

具體動作:上式稍停,由庚字式轉換成戊字式,當雙掌由下經胸前上提至與口平齊時,雙手十指自然交叉,然後雙腕內旋,使雙手掌心向上,雙臂緩緩向頭頂上盡力上舉。目平視前方,如圖癸所示。

要點說明:

雙手交叉上舉時,動作宜緩宜慢,有托舉之意;亦含頂撞之勁意。雙臂盡力伸展,雙掌盡量用力,力達雙掌根,掌心微外吐。

第六段:威嚴似猛虎(虎踞式)

原注:屈身掌及地,左右繞足行。

具體動作:上式稍停,下體內八字姿勢不變,雙掌仍然保持十指交叉,身體彎屈向下俯身,雙掌外旋隨體下俯,雙掌向下在體前按壓至地麵雙足之間。少停頓,雙掌自然分開,雙手仍掌心向下,順足尖沿腳外側向後摸至足跟處,然後再逆轉回至原處。稍停頓後,身體緩緩上起,雙手翻轉掌心向上亦隨其上提與口齊;然後,屈體下蹲成坐馬步式,雙掌內旋翻轉,使掌心向外推出,如丙字式。繼續做丁戊庚三字式。至此,第六段結束,如圖6所示。

要點說明:

初習此功時,由於肢體僵硬,可下按至膝,雙手分左右摩膝;如果患有風濕或類風濕膝關節炎,久練此式定可活動自如。隨著習練的時日久長,自可漸至地麵。惟在膝部時,以手摩觸膝眼穴、陽陵穴為佳。可逐步及三裏穴、豐隆穴、昆侖穴等相繼施為,逐漸行之,其效更佳。習練時,一定要緩慢,不可過快;雙掌應盡力下伸,但不可上下起伏,尤其是患高血壓病症者更應注意,切記!雙手繞足行是指左手繞左足,右手繞右足,雙手可抱足前和足後,視自身功力而定,不可強行練習。

第七段:更同飛燕急(飛燕式)

原注:臂與肩平,掌心向下,微開肩。

具體動作:上式稍停,下體內八字站立式保持不變,由庚字式轉換成戊字式,雙手掌心向上,由下沿胸前上提至與口平齊;然後,雙腕內旋,使掌心向下;隨將兩臂向左右伸展,使兩臂與肩平齊,掌心向下;立身中正,兩臂微向後仰,如紫燕斜飛。目視前方。如圖7所示,此即為飛燕式。上式稍停,屈臂使兩手提至耳後,如乙字式;繼續接做丙丁戊庚四字式。至此,第七段結束。

要點說明:

此式之雙掌要盡力向左右伸展,要鬆肩虛腋,不可僵滯,更不可抬肩聳肩;身體正直,不可前俯後仰;雙臂微向後仰,具開胸肺,順氣活血,通經筋舒之功;兩臂外張直接牽動手三陰和三陽經脈,並且使背部肌肉群得到鍛煉,從而使頭項肌亦有所發展,直接作到腦後玉枕和夾脊二關;十指外伸展,須用暗勁,不可用僵勁。若雙臂不外張,則為少林之展翼樁,不可小覷。

第八段:立馬告功成(立馬式)

原注:足踵離地,用力下頓三次。

具體動作:上式稍停,由庚字式始,前腳掌著地,足跟離地,使身體上起;然後,保持庚字式姿勢不變,用足跟用力頓地三次。目向前平視,如圖8所示。

上式做完後,仍保持庚字式姿勢,輕閉雙目,調勻氣息;然後,雙臂緩緩放至體側,略略走動數次;接著,再繼續左右踢腳,左腳向右側踢,右足向左側踢,左右各踢十餘次;然後,左右兩腳再向左右外擺踢腿,各擺踢十餘次;做完踢腿後,再以兩手前後摔動十餘次;然後,調勻呼吸,收功。至此,第八段結束。

要點說明:

足跟頓地時,應用地麵的彈力,連續頓足三次。此式之目的是振動足三陽和足三陰經脈,使氣血通暢,流利無阻,身體安康,袪病延年。所謂:健康始於足下。此為八段收功,故其為一組手足活動動作。踢腿盡量高踢,且手臂可伸展與肩平齊相互配合,如同武術訓練中的基本功一樣;前後摔臂時,如果不輪轉,以肩關節為軸,前摔時掌心朝前,後摔時掌心朝後,可用力亦可不用力,視練功目的而定。若雙手輪轉,可原地,亦可配合步法做烏龍盤打。總之,舉凡武術動作中的基本功均可在這一段練習,其鍛煉相當廣泛。

從這套八段錦整體結構來看,以文象起,以武象結束。故而練習完了以後,調理氣息就顯得非常重要。學者不可不知。

調理氣息之法,可根據個人喜好進行選擇,如道家內傳“逍遙步”、“仙鶴步”,“引氣歸元功”等均可參考行之。切不可驟然停止,以免氣血瘀滯有傷身體!切記!

至此,八段錦立功全部述畢。

說明:

1、這套八段錦功法動作難度較大,讀者在練習時要根據自身條件可選其中的任一、二段進行演練。初習時,姿勢可放高點,待有了一定的基礎則可放低架勢,但呼吸和意念要領不能變。初習時,如不能很好配合意念和呼吸,可以將其做為體操去練習,但後再逐步加之,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2、這套功法與其它功法不同之處,時時注意呼吸,刻刻留意意念。意識活動貫穿於整個功法之中。至於意念活動不可太過,亦不可不及,應根據自己實修過程中逐步調節,以適中為度,總在似有似無之間。

3、讀者在修習時, 對傳統中醫針灸學稍加涉獵,明白人體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循環之理,並對人體氣血進行有個常識性了解,以便於實修。筆者將逐步整理部分針灸學歌訣供讀者修習各種功法時參考。

4、功法作用可參考文後所附“原始八段錦圖訣”,相互結合,相互參考。

附注:

目前,立功八段錦在全國各地習練者眾,流傳的套路也相當多。據筆者所知,就有七八種之多,但大多以無名氏的原始八段錦發展起來的,並且結合了中醫傳統理論使之更加完善更加科學。為此國家為提高全民健身實效,特出版了一套叢書光碟。八段錦衍變不在本文所述範圍,筆者當另撰文研討。

 原始八段錦功訣(簡圖附後)

兩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雕,

調理脾胃單舉手,五勞七傷往後瞧,

搖頭擺尾去心火,背後七顛百病消,

攢拳怒目增氣力,兩手攀足固腎腰。

 

本文在整理過程中,由於手頭資料匱乏,之恩師已做古,雖筆者數易其搞,但水平所及,故當有許多遺漏和謬誤,尚請名家巨子斧正,以利功法的完整與係統。謝謝!

此文曾經在武林雜誌上發表過,讀者可以參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