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中國著名保健專家洪昭光教授倡導的健康生活新理念

(2009-03-07 00:59:56) 下一個
http://tesqingdaoxiaoge.blog.163.com/blog/static/82592521200911424736139/

中國著名保健專家洪昭光教授倡導的健康生活新理念:

"天天都有好心情,健康快樂一百歲"。

洪昭光論健康

走近洪昭光(一)

8月16日上午的安徽大劇院,1500多人的報告會場,不斷爆發出一陣又一陣開懷的笑聲和熱烈的掌聲。六十四歲的中國著名保健專家洪昭光教授中氣十足、聲如洪鍾,融合心理學家和保健、醫學專家的最新信息,用富有哲理而又風趣幽默的語言,讓我們領悟到健康最大的絕招是快樂。這就是洪昭光教授倡導的健康生活新理念--"天天都有好心情,健康快樂一百歲"。

早就聽說健康使者--我國著名保健專家洪昭光先生,並傾慕已久,今日終於有幸和我們的研究院、所領導一起,麵對麵聆聽了這位近期獲得"國際和平獎"的洪昭光教授的精彩報告--健康生活新理念,遺憾的是沒有來得及向洪教授當麵請教。

洪昭光教授的健康報告自然而高遠,精辟而不俗,用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聽得懂,有意思,用得上。在日益關注生活質量--健康生活每一天的21世紀,洪昭光把大眾健康科普教育做到了人們心裏。

洪昭光給健康科普總結了三條標準:"一聽就懂,一懂就用,一用就靈"。為了加工出那些琅琅上口的健康格言,洪昭光下了不少功夫 ,首先對複雜繁多的醫學知識進行分類概括,然後是提煉,最後是字斟句酌。有時睡夢中靈光一閃,醒來後也會趕緊找紙筆記下來。

"健康麵前人人平等,遵循健康規律,你的身體就可能一生平安",洪昭光這個名字以及與之有關的膾炙人口的健康忠告,比如"養心八珍湯"、"一二三四五"和"紅黃綠白黑"等等風靡一時,早已 "潤物細無聲"地改變著人們的健康觀念和生活方式。

洪昭光教授不僅積極倡導健康生活的新觀念,並且一直堅持身體力行"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這一健康的四大基石:每天早晨6點半起床,起床後在宿舍區附近散步、鍛煉。有時,遇上聽過自己健康講座的人,也會聊上一會兒,順便告訴一些合理膳食、適量鍛煉等保健方法。7點半左右回家用早餐,燕麥、牛奶是餐桌上的必備之物。8點多到辦公室上班。一日三餐吃得很清淡,極少吃烹炸的食品,不僅喜歡吃新鮮的蔬菜,而且喜歡生吃,最愛吃涼拌蔬菜沙拉。遇到再忙的時候,也盡量保持每天走路、午睡的習慣。有時也連著幾天參加宴會,但會盡量吃清淡的,吃七八分飽。洪昭光從不吸煙。很多年了,無論多忙,都堅持每天步行一小時。漫步在街心公園的林蔭道上,享受著濃濃的綠意和清新的空氣,身心放鬆。

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真正幫助洪昭光教授做到了控製體重、預防肥胖、提高機體工作能力和增強機體免疫力。1961年,他大學畢業時的體重是62公斤,如今四十多年過去了,他的體重依然維持在62公斤上下。

他的飲食理論也是與時俱進,從四句話十六個字,精練到兩句話八個字"什麽都吃,適可而止"--別因為年紀大了就禁食這個禁食那個,別懼怕有病後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其實,什麽都能吃,但吃什麽東西都要有個度,這個火候一定要掌握好。

洪昭光認為,最重要的是健康意識,你一定要意識到生命和健康都是單行線,是一江春水向東流,一旦逝去,永不複返,因此再忙也不能透支健康、濃縮生命。忙不是理由--新加坡總理吳作棟每天帶著大家做操,小布什每天堅持跑步,56歲時,5000米的成績是21分鍾。你首先要想清楚你想要的是什麽,如果你想要的是健康,那再忙也不會忽視健康。

現代人物質生活很豐富,但心態不夠好。物質的需求容易滿足,但心靈達到滿足則太困難。所以要加強這方麵的修養。不然,麵對當今變幻的世界和激烈的競爭,物質再豐富,心靈也會痛苦。在任何情境下,如果能聽其自然,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態,就擁有了健康的基礎。

洪昭光說話總是慢聲細語,做事也是態度平和,他說,我一般很少有著急上火的時候,因為我知道急了也沒用,於事無補。但是,心理再平衡,該著急也會著急,該上火也會上火,隻是,別過分。心理平衡不是麻木不仁,不是心如枯井,是理性的平衡。喜怒哀樂一樣,都要適度。

洪昭光以"順口溜"總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一日三餐,粗茶淡飯;上班不用車,全憑兩條腿;吃飯隻飽七八分,穿衣留下三分寒;與世無爭不生氣,平靜生活最舒心。"

老子的四句話"大道至簡,大醫至愛,適者有壽,仁者無敵",既是洪昭光教授40多年從醫的感悟,也是為人、為醫、養生的至理箴言。

走近洪昭光(二)

家庭與健康

中國著名保健專家洪昭光教授積極倡導健康生活新理念,從他的報告中,人們不難發現,洪昭光十分注重心理平衡的保健因素,極為重視家庭健康。

談到健康,可分為三個層次:個人健康、家庭健康和社會健康。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庭健康。因為家庭健康社會就健康,家庭穩定社會就穩定,家庭幸福社會就幸福。家庭健康不僅是個人身心安寧、事業成功、生活幸福的源泉,而且還是社會健康的基石和保證,因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人體健康的60%掌握在自己手裏,而家庭健康幾乎全部掌握在自己手裏。

他把家比喻成一座花園。精心嗬護,則百花齊放;不去關愛,則一片凋零。家,需要慈母般的愛心,園丁般的精心和織女般的細心。男人是土壤,女人是雨露。沒有責任感,沒有至真至純的愛,家就不成其為家,花園就無法茂盛鮮豔。

不久前美國白宮總統保健醫生給布什總統的建議,對家庭健康具有普遍意義。那就是每天夫妻相處12個小時以上,要共進午餐或者晚餐,要休假或者度假,全家出去玩,盡量夫妻手拉手。這樣,感情好、誤解少,家庭就幸福,身體就健康。健康幸福的家庭中,不僅雙方神清氣爽,精力充沛,皮膚滋潤光澤,而且很少生病,因為幸福能使體內的內啡肽含量升高,生長激素濃度也高,所以機體免疫力增強。最新研究表明:對幸福的期望和預期也有神奇的效果,可使腎上腺素水平下降70%,皮質醇下降39%(這兩種都是壓力激素),而使人感覺愉悅的內啡肽增加27%,生長激素水平上升87%(這使人免疫力增強)。心理學研究證明:在人生43種"生活事件"中,"中年喪偶"的打擊力度高居榜首,高達100分,遠遠超過"入獄"(73分),由此也可見家庭關係的重要性。

關於保持新世紀家庭健康,洪昭光提出了 "三寶":

        第一寶是話聊。話聊是談心、交流和溝通,話聊的威力很大,幾乎家中一切矛盾、隔閡、誤解、猜疑都可消除,可以使家庭成員親密無間,產生巨大的幸福感。說起話聊,真奇妙:一聊雙方誤解消,二聊大家心情好,三聊能治血壓高,腫瘤糖尿都見效。話聊舒解鬱悶氣,話聊提高抵抗力。  

  第二寶是牽手。皮膚的接觸能產生明顯的心理和生理效應,不僅兒童和嬰兒有明顯的"皮膚饑渴",需要母親的愛撫,成人的感情也需要皮膚接觸,輕揉和按摩對每一個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巨大益處。夫妻可形容為"牽手",家庭中的許多矛盾,一經牽手都煙消雲散了--早起出門牽牽手,身心愉快向前走;晚上回家牽牽手,一天勞累無憂愁。但是千萬不要牽錯手,牽著小蜜的手,心兒就顫抖;牽著情人的手,血壓往上走,這樣動脈硬化會加快,壽命會縮短。

  第三寶是愛窩。甜蜜的愛窩從社會學、生理學、心理學上講都是家庭健康的重要法寶。科學、健康、藝術的性生活是家庭的、生理的、心理的、倫理的滋補品,能使雙方身體健康,心情愉快,心靈淨化,人格升華。這一點,萬萬不可掉以輕心,而且從青年、中年到老年,其重要性絲毫不減。

  再看洪昭光的家庭幸福三步曲:

        第一步,戀家--世上隻有家最好,男女老少離不了。男人沒家死得早,女人沒家容顏老。有家看似平淡淡,沒家頃刻淒慘慘。外麵世界千般好,不如家裏樂逍遙。

          第二步,關愛--男士想要身體好,下班回家半小跑,一杯清茶一張報,閑來多往廚房跑。女士想要容顏俏,天天三笑最重要,晚餐就吃八分飽,夫妻燈前把話聊。

         第三步,話聊--說起話聊真奇妙,防病治病都有效;天天話聊三四起,家家快樂甜如蜜。

關於家庭健康,在洪昭光的報告中,多次強調了一個是話聊,一個是牽手的作用。當前提高家庭的質量,一定要牽手。家裏的事情,不論有多少,通過牽手和話聊都是能夠解決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牽錯手。他出去散步,經常看到一些海歸派,對對夫妻都是手拉手的,年輕的海歸派們不但手拉手,還胳膊拉著胳膊走,邊走邊聊。而本地的夫妻都是前後分開走,前後隔著一、二米。

現實中要做到家庭和睦,夫妻恩愛,敬老愛幼,其樂融融,不是很容易的。對家庭來說,愛首先是奉獻,是付出,不是獲得和索取;愛是心心相印,不是等價交換;愛是天長地久,不是一朝擁有;愛是相依為命,相濡以沫的真情,不是朝三暮四、拈花惹草的花心。現在社會的壓力這麽大,人人都可能有心理障礙,家庭成員之間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幫助,世上隻有家最好:家是沙漠裏的綠洲,家是生活中的港灣,家是人生的驛站,家是夫妻之間的心理診所。美國最新研究發現,丈夫的身體健康狀況好了,妻子的身體也就健康了,這是一種相互的良性影響,家庭健康每個人的事業也容易成功。

總之,家庭健康是全方位、多層次、動態變化的,不是一次性關心就夠了,無法一勞永逸,它需要家庭全體成員用整個身心去關心它、嗬護它、愛它,一天也不能放鬆。

關心健康,要從現在做起。健康麵前人人平等,遵循健康規律,你的身體就可能一生平安。讓我們珍惜健康、享受健康、創造健康!

走近洪昭光(三)(上)

心理與健康(上)

在洪昭光的理論中,最為關鍵的保健因素是心理平衡。他是一個普通人,所有困擾人們的煩惱他都有。每每遇到不順、誤解和非議,他都會用周恩來和馬寅初這兩位偉人身處逆境時的胸襟和風範鼓勵自己。在生活中,他也不是一帆風順,他經曆過中年喪偶的巨痛,經曆過一場大病的考驗...... 也許,正是因為這些磨難,才使他修煉出一身抗壓的本領和一腔浩瀚胸襟。

洪昭光說,人生最大的意義是快樂,天天都高興,天天都快樂,每天清晨一睜眼,太陽是新鮮的,心情是美好的,生活是充實的--這就是"健康快樂一百歲"的健康新理念。

"健康快樂一百歲"本來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但當前的情況卻是,中國人均壽命不短--71.8歲,但是健康壽命不長--隻有62.3歲,在世界上隻列第81位。人的身體健康,歸根到底最重要的是一個心態。健康四句話,其中心理平衡這句話就占了一半以上,合理膳食占四分之一,也就是說你隻要記住"心理平衡、合理膳食"這兩句話,就掌握了健康的關鍵因素。

心理平衡的作用超過一切保健作用的總和。你隻要注意心理平衡,就掌握了健康的金鑰匙。我們調查了很多一百多歲的健康老人,他們為什麽健康呢?吃得好還是錢多,都不是。很奇怪,有些健康老人,早睡早起,身體好,有些健康老人卻晚睡晚起;有些健康老人說他不吃肉,所以健康,有些人則偏愛吃肉,還專吃肥肉;有的健康老人不抽煙,但有的還抽煙;有的老人愛喝茶,有的不喝茶--生活方式五花八門,但有兩條,所有的健康老人都是一樣的:第一是健康老人個個心胸開闊,性格隨和,心地善良,沒有一個健康老人心胸狹窄,脾氣不好,愛鑽牛角尖。為什麽 ?因為心胸狹隘,活不到一百多歲,第二,沒有一個健康老人懶惰,要麽愛勞動,要麽愛運動。

如何才能健康一百歲,很簡單,就是"三自一包百歲不老"。

"三自"是--自己關愛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首先你自己要愛你自己,如果自己不愛惜自己,抽煙酗酒、沒事找茬的話,那就不行了。第二就是要自己教育自己,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第三就是自己要解放自己,心態要放好。無論是誰有病都沒有關係,按照現在的科學水平,癌症都是不可怕的,更不要說心髒病了。所以心態放好,自找苦吃不行,要自己解放自己,不要有一點病就疑神疑鬼,自己給自己加壓,自己製造煩惱,自己跟自己較勁,千萬不要。如果自己跟自己較勁,你沒有病也比有病死的快。

"一包"是--服用一包長壽方"養心八珍湯",讓你心態平衡,心理健康。可以說心理健康了,生理就健康,免疫力就好,抵抗力、"代償能力",所有好的東西都增強了。"養心八珍湯"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華,中國五千年文明是博大精深的,這個"養心八珍湯"天天要喝,保證你天天快樂,天天高興,健康一百歲。

"養心八珍湯"共有八味藥。

        第一味"慈愛心一片":社會公德20個字,第一個字就是愛,愛心是做人的根本,現在的希望工程就是愛心工程,幸福工程也是愛心工程。同時愛國也是很重要的,鄧小平同誌說我深情的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冰心老人說過,隻要有了愛就有了一切。如果沒有愛心的人,千萬不要跟他做朋友。

  第二味"好肚腸二寸":做人必須善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你對人好,人家對你好。這個道理古今中外相同,身體健康要維生素,心理健康也需要維生素,善良就是心理健康最好的維生素。

  第三味"正氣三分":做人必須要做好人,絕不能做壞人,不能貪汙,不能腐敗,越是腐敗死的越快。

  第四味"寬容四錢":做人如果心胸狹隘不團結,那是什麽事都做不成的,要做大的事情必須要有大的心胸,因此寬容要多。

        第五味"孝順常想":現在社會人心浮躁,離婚率越來越高,離婚的速度越來越快--5月1日結婚,10月1日就離婚了。現在人的價值觀改了,道德觀也變了,年輕人找對象隻要看對方孝順不孝順就可以了,如果對方不孝順,不論他現在多好,絕對是白眼狼。任何人都是從小吃媽媽的奶長大的,如果對父母不孝順,也不可能跟你白頭偕老的。

  第六味"老實適量":老實是好東西,為什麽適量?因為社會太複雜了,對方老實你也老實,對方不老實,你就別太老實,以免上當受騙。老實是要因人因事而宜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有人老是老實受騙的話,不要怪"養心八珍湯",因為老實是要適量的。

         第七味"奉獻不拘":奉獻社會,你會很快樂,有人說,奉獻永遠比索取快樂,這種快樂越多越好。

         第八味"回報不求":做了好事不求回報,這就是雷鋒的精神。也就是李瑞環同誌常講的"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隻要你不斷的做好事,自然會有好結果。

以上這八味藥,我們共置"寬心鍋"內炒,不焦不燥,再放"公平缽"內研,越細越好。三思為末,淡泊為引,做成菩提子大小,和氣湯送下,清風明月,早晚分服。功效--誠實做人,認真做事,奉獻社會,享受生活,調適心理,陶冶情操,淨化心靈,升華人格,消災去禍,延年益壽。

洪夫人說,最佩服洪昭光的是,他永遠是平和的,從來不著急。他不會把辦公室的煩惱帶回家,也從來沒有聽到他在家裏說別人的是非。問洪教授如何能修煉到這種境界,他說,他常飲自己配的健康處方"養心八珍湯",即慈愛心、正氣、孝順、奉獻、好心腸、寬容、老實、不求回報。洪教授說,此配方看似平常,但卻精深。要做到這八點,需要好好地修煉自己的品行,做到物我兩忘,寵辱不驚,奉獻不拘,回報不求。

心理與健康(中)

洪昭光教授說,現代人的物質生活很豐富,但是心態不夠好,我和大家都一樣,要加強這方麵的修養。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要學會完善自己,順應自然,放棄狹隘的自我。在任何情境下,如果能有一種平衡的心態,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就擁有了健康的基礎。

我們曾經采訪過很多有名的老中醫,比如說,像關幼波教授、幹祖望教授,還有吉良辰教授,他們都是八、九十歲的老人了,我們去采訪他們時,當時有很多觀眾朋友看我們的節目,會從畫麵上看到,他們個個精神矍鑠,談吐口齒都很清晰,而且思維也很敏捷,當聊到"您怎麽養生","養生的秘訣是什麽"的時候,他們都會提到這兩個字,那就是"平衡"。

如何保持平衡、穩定的心態?首先要正確對待自己,對自己的人生坐標定位要準確、到位,不要越位,不要錯位,也不要自卑不到位;其次是正確對待他人,正確對待社會,永遠對社會有種感激之心,這個要做到了,好多事都能解決。世界上有兩種人,第一種人是樂觀的,積極的,正麵觀點看問題--天天高興,天天快樂,他看這個世界是非常美好的,天天都是春風桃李。還有一種人用悲觀、消極的態度看世界--天天是不順心的,見天著急,看誰都不順眼,他看這個世界是昏暗的,正是秋風葉落時。而樂觀的人是使勁努力,最後得到成就更努力;而悲觀的人呢,根本就不相信自己能夠達到什麽目標,當然不付諸努力,那就越來越得不到,也就越來越生氣失望。

這是根本的人生態度:如果一個人見誰都生氣,整天悶悶不樂,這人必然有悲劇的結果;如果有健康的性格,就一定有健康的人生,看到的都是健康的世界。記住,這個基本的世界觀是非常重要的。現在改革開放,很多利益在調整,不穩定、不平衡的事太多了,你怎麽來看?如果你悲觀看世界,天天都在生氣,從早到晚,每一件事都能活活把你氣死,讓人生氣的事太多。反之,樂觀看今朝,你會發現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是共和國成立以來最好的時代。所以,一位哲學家有言:"生活像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遵循健康規律,一生平安;你違背健康規律,肯定碰得頭破血流。

有這麽一個局長,從局長位置上退下來了。一次打電話要車,車子慢了五分鍾,由於當局長的時候車子準時到,這次他就很生氣:我剛一下來,怎麽車子就來慢了呢?來了之後更生氣了,竟然給他派了一輛桑塔納,不是奧迪。就這麽點小事,他馬上氣病住院了,好不容易搶救過來還半身不遂了。我說,要是我根本不會這樣,電話打完了,車子慢了十分鍾我也不著急,有十分鍾我就多休息十分鍾。如果你死了,中國人口還是13億,中國有的是人啊,所以要正確對待自己。

實際上一個人心理平衡,什麽病都不容易有,有了病好的也快。心理狀態對心腦血管病的發生、發展影響很大,有時大得不可想象。有位心肌梗死病人,因出現大麵積心肌梗死,室壁瘤,裏麵還有血栓,上北京安貞醫院做冠脈搭橋,來到我們科住院,我說:"你要做手術可以,但要做一個心肌存活試驗,如果心肌還有存活的,搭橋就有效,心肌都死亡了,搭橋也無效。"可是做試驗一看,同位素顯示沒有存活的心肌。哎呀,這下可完了。剛巧,那天醫院有一堂健康教育課,每月一次。聽課結束,他說:"我當了一輩子銀行行長,不知道什麽是健康,怎麽得到健康,怎麽去做才健康。現在才知道,這‘健康四大基石'太好了。"

他回去後自己寫了幾句話:第一句,忘掉過去。因為當行長時是高朋滿座,前呼後擁,現在不做行長了,如常想過去,心裏就難受。第二句,不看現在。新行長比他當行長時還威風,與之相比會不愉快,所以不看現在。第三句,享受今天。每天養花養魚,聽廣播,散散步。第四句,展望明天。行長聽了我們的課,知道冠心病人如能好好保養,可以活90多歲,所以對明天充滿信心。結果約兩年後,他回來複查,拍片子一看,心髒明顯縮小。放射科的大夫以為片子拿錯了,重新拍片後,心髒還是明顯縮小,放射科大夫說:"哎呀,兩年前心髒這麽大能活到現在就很少,現在心髒隻能更擴大,怎麽會縮小呢?真是第一次見到。"又給他做了超聲心動圖,也顯示心髒明顯縮小,心功能明顯改善,血栓消失。他現在天天爬山,活得很愉快。忘掉過去,享受現在,展望未來,這就把握了心理平衡的金鑰匙。

我們住院部有一個病人,別人下棋時就喜歡給人"支招",人家不理他就生氣,看著這個人快要輸了,他也越來越著急了,又再次支招,人家又不聽他的,哎呀,不得了,氣上加氣,臉色越來越難看,最後突然痙攣,然後沒氣,就這麽死了。你看,結果輸棋的還沒有死,看棋的先給氣死了。這真是輸棋的人下棋的水平低,心理水平高,氣死的人是下棋的水平高,心理水平低。

人本來是有很強抗病能力的,可是精神一崩潰,一下子什麽全完了。有一位院士,聽人來告訴他一個消息,說某某人死了。原來這個死者是他的秘書,相處非常好。他一想,跟我這麽多年,得了這種病,死了我都還不知道,就感到很難受,一直難受,結果是--到晚上這位科學家也死了。可見心態對一個人的健康影響有多大,冠心病、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都與此有關,因此心態穩定的確很重要。(穆易)

走近洪昭光(三)(下)

心理與健康

一個人心態好,世界上一切都變得很美好,走到馬路上,看到陽光明媚,藍天更藍,空氣更清新,滿大街的人都高興。其實,我個人高興就感到世界很美好;我自己不高興,心裏難受,就是山光水色你也欣賞不了,山珍海味也沒有味道。假設躺在一張最好的床上,一萬多元錢一張的高級席夢思床,躺在那翻來覆去整夜作惡夢,心情不好,床再好,也沒有用。實際上就是這樣,心情好,一切都美好,所以杜甫講過"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北京有一千個抗癌的明星,當時醫生說最多活一年,但是結果為什麽不象醫生說的那樣呢,就是因為這些人心態好,不著急,不害怕,對未來充滿信心,充滿希望。另外家庭溫馨和諧,愛人關心,而且單位的領導好,有家庭和社會支持。這些,正是成其為抗癌明星的緣故。

有一個女孩子到醫院檢查,得了子宮癌,進行了六個療程的化療,化療以後頭發掉光了,眉毛也沒有了。然後又說是轉移了,第二次又要開刀,開刀後竟然又轉移到另一側的卵巢。這樣,三年裏開刀12次,太多的麻醉、化療,苦不堪言,慘不忍睹。她最後就想,還不如死掉算了。恰巧一個朋友來看她,聽她說想死,這人就勸說,你不要往絕路上想,生命是很可貴的,你想想來到這個世界容易嗎,再想想你有沒有過高興的事,什麽事最高興,你自己說吧。這女孩子回答,我生病前一個星期在海邊劃水,陽光明媚,海浪很好,海鷗不斷的叫,我忽然感覺到人和自然融合為一體,大海就像母親一樣,那天我劃了一天的水,非常的高興,沙灘、海鷗、藍天,那一天給我的印象是最美好的。行,與其在醫院等死,不如到海邊去玩。到了海邊,一走路就摔了跤,因為太消瘦,站不住了。好,為了去玩努力練習,兩個半月後總算能夠走路了;又練了兩個半月,能踏上滑板滑水,還遇到一個小夥子陪著他滑,就這樣過了兩年。在這段時間,醫院也開了很多單子,催她去檢查和化療,但是他沒有去,兩年之後才去的。結果檢查發現:身體的情況非常的好,是幾年中的最好狀態。檢查完她說,我不去治病了。又接著開始滑水,再滑了兩年,參加了世界女子滑板大賽,還得了冠軍。她得了冠軍之後,很少有人知道他是晚期癌症的患者,而且她現在線條優美,精神非常好,這是真人真事。

洪昭光教授還說,如果想健康長壽,每一個人都得要保持三種正直、愉快的心態,或者叫"三個快馬加鞭":第一助人為樂;第二知足常樂;第三自得其樂。為什麽要助人為樂,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自己能夠淨化靈魂、升華人格,所以助人是人生最大的快樂。我的病房裏住著一些大款,我經常勸他們,你有錢要知足,不要吃喝嫖賭,你吃喝嫖賭,得了愛滋病,死得更快,還沒有藥治。你有錢趕緊捐給希望工程,你把錢給老少邊窮地區,他高興,你高興,全社會都好。說到助人為樂,有人說,我可助不了人,我沒錢怎麽助人?唉,你看,誰比我更有錢,他地位還更高。嗨,我說,你可別這麽比,這麽比,會氣死人,你想,他錢比你多,可是他風險比你大,他地位比你高,他壓力也比你大。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所以知足常樂。還有個自得其樂,就是倒黴的時候,一定要樂,倒黴的時候怎麽還快樂?唉,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人生是風水輪流轉,沒有一個人永遠走運,沒有一個人永遠倒黴,巴爾紮克講過:"苦難是生活最好的老師"。你現在倒黴,意味著光明在前麵啊,所以你要自得其樂,禍福相依存,苦難是生活最好的教師,所以一個人要永遠保持快樂的心情。

張學良將軍,1932年就是國民革命軍副司令,海陸空的副總司令,僅次於蔣介石,1936年卻成為階下囚,從天堂到地獄,這麽大的打擊,人家的血壓一點也不高,如果心理不平衡,度量小,十個張學良都死了,而他無論受多大的挫折,都能維持心理平衡。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教授,中科院在北京為他舉行七十歲生日慶祝會時,他說,我一輩子做事做人的原則,以杜甫‘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為浮名絆此身'兩句為準則。仔細推敲世界上的萬物道理,做一些快樂的事情,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高興的、有益的事,不必為了一些虛名,而放棄了自己喜歡做的事。

我在遇到不順、誤解時,經常想想馬寅初老先生的兩句話"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觀天外雲卷雲舒"和冰心的"世事滄桑心事定,胸中海嶽夢中飛"。我們沒有一個人說,自己可以改變世界,誰有那麽大本事可以改變世界?你改變不了世界,但是你可以完善自己。不光是練肌肉,還得練心髒,還有心靈,有一個美好、高尚的心靈,這樣你一定健康長壽,你會覺得世界天天美好。所以冰心老人講,有了愛便有了一切。生活上,我也曾經曆過中年喪偶的劇痛和緊接著一場大病的考驗,這些都是磨練。古人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在心頭,人生都是好季節。"我覺得,以我的人生感悟告誡處在現代社會壓力下的人們,"適者有壽,仁者無敵","善待家人、善待他人、善待自己",是我的社會責任。

能夠生活在今天的社會裏,真是非常的幸福,而且非常的幸運。共和國成立五十四年,現在是最好的黃金時代,中華民族五千年,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偉大輝煌,世界銀行評估,中國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走過了西方世界幾百年的曆史。二十世紀是中國全麵振興的偉大時機,二十一世紀呢,中國一枝獨秀,欣欣向榮,蒸蒸日上。處於這樣的時代,我們要格外的關愛自己,我們要健康快樂一百歲,這樣,個人少受罪,兒女少受累,節省醫藥費,造福全社會。隻有遵循健康規律,我們才能做到"健康七八九,百歲不是夢",就能夠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做出更大的貢獻。 (穆易)

走近洪昭光(四)(上)

生活方式與健康(上)

按照生物學原理,人的壽命最長為150歲,最短也可達到100歲,國際公認的人類的正常壽命應該是120歲。可現在小學生有高血壓、脂肪肝,兒童得了成人病;年紀輕輕就動脈硬化,青年人得了老年病。提前得病、提前殘疾、提前死亡已成為當今社會的普遍現象。

影響人類健康最主要的疾病總稱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占總死亡率的三分之二,其中的心腦血管病就超過了四分之一,形成的原因既有內因也有外因。內因是遺傳基因,外因是環境因素。而內因是多基因遺傳,外因是多危險因素,內因外因交互作用而形成疾病。病因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比如,一個人高血壓,可是不抽煙、不肥胖、膽固醇不高、注意飲食和運動,危險性就低。如果他是高血壓,又抽煙又喝酒,肥胖再加上愛激動等等,這樣危險性就高多了。慢性病形成原因中,遺傳因素隻占15%,社會因素占10%,氣候因素占7%,醫療條件占8%,而個人的生活方式占到60%,這就說明遺傳不是主要的。目前基因草圖是畫出來了,但進入治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基因不能解釋一切,人類基因的差異有限,而生活習慣差異極大,隻有靠自己關愛自己才是最實在的。

現在很多醫生隻看病,不會看病人。你怎麽不好?高血壓。還有什麽不好,抓點藥走人吧。他把病人當作一種機器,千篇一律。實際上人跟人不同,心理狀態、性格相差很多,你看病人必須懂得調整他的心理狀態, 還有生活方式,這需要醫生有廣泛的知識。洪昭光看病,有自己的特色。安貞醫院的第12病區屬於高幹病房,住院的病人幾乎全都是患心血管疾病的。在給他們治病時,洪昭光教授發現,很多疾病的誘因緣自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習慣,稍加注意是可以避免的。於是,他給病人看好病、開完處方後,不是簡單地讓護士送藥打針就完了,而是走進病房"額外"給病人講講"你為啥會得這個病"、"平時怎樣生活才能避免生病"等等。不知不覺地,他開始琢磨起該如何把科學的道理傳播給大眾。

每次在醫院看到公費醫療的病人,國家花費那麽多的錢財為其治病;又看到私費的病人最後傾家蕩產還不一定治好病,洪昭光總是很痛心。"人找病"而非"病找人"的現象讓老教授開始反思:提高中國人的健康意識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了。作為研究心腦血管疾病的專家,出於對社會的高度責任感,洪昭光對現代社會人類易患的諸如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肌梗塞等疾病的誘因進行了深入的探索與考證,提出了健康生活新理念,講述了"最適合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養生之道,告訴你許多健康的技巧,使人們數十年的生活方式隨之改變,找到了一種高質量的活法兒。

洪昭光說,"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是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而人類壽命的縮短正是由於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現在有些人,每天大吃大喝,體重超標,首先是膳食不合理;出門不是坐奧迪,就是坐奔馳,上樓乘電梯,就是放棄運動;每天兩包煙,頓頓都喝酒,就是煙酒無度。即使年輕人,也不能自以為身強力壯,便忽視保養,健康必須從年輕時就精心嗬護。而四大基石中,歸根到底最重要的,是隨時保持心理平衡,這是我們健康最主要的保證措施。一個人有病不可怕,心腦血管病,都不可怕,但是心態不好就麻煩了,心理平衡的作用超過了一切保健措施和一切保健品的綜合。

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國人的健康水平,用最簡單的道理解決最複雜的問題,這是中華醫學的最高境界。洪昭光用了五個數字"一二三四五"和五種顏色"紅黃綠白黑"來概括中國營養學會的建議和美國的"健康食物指南金字塔"。可以說, 膳食中的"一二三四五"保證了營養,那麽飲食中的"紅黃綠白黑"呢,則讓人們遠離疾病。

先說"一二三四五":"一"就是每天一袋牛奶(可用酸奶或兩倍豆漿代替),一袋牛奶可以強壯一個民族;"二"是每天250克到400克碳水化合物(即主食,如米飯、饅頭,數量因人而異,調控主食可以調控體重,提倡"飯前喝湯,苗條健康");"三"是每天3-4份高蛋白食品 (每份為1兩瘦肉或2兩雞鴨或2兩魚蝦或1個大雞蛋或2兩豆腐或半兩黃豆,動物蛋白以魚肉為好,植物蛋白以黃豆最佳,日本人的長壽與海產品、豆類吃的較多有關。);"四"是四句話,有粗有細,不甜不鹹,三四五頓、七八分飽;"五"是500克蔬菜和水果(400克蔬菜加100克水果)。

再看"紅黃綠白黑":"紅"是西紅柿(熟)等紅色食品,避免冠心病(還有紅辣椒,刺激體內放出內啡肽,可以改善情緒、減輕焦慮);"黃"是胡蘿卜、紅薯、老玉米等黃色蔬菜,補充維生素;"綠"是綠茶和深綠色蔬菜,防癌、減少動脈硬化、延緩衰老;"白"是燕麥粉或燕麥片,不僅能降低膽固醇,還對糖尿病、老人便秘有療效;"黑"是每天5-10克黑木耳。

這個黑木耳啊,對調節血液粘稠度有很大好處。有一次我為病人看病,碰到一個很有錢的台灣企業家,這個人得了冠心病,血管都堵了,要到美國做心髒搭橋手術。到美國一看,醫生說:"不行,現在排的滿滿的,你一個半月以後再來。"一個半月以後他再去,一做冠狀動脈造影,嗨,三個血管通了。醫生說,你沒有病,血管全通了,不用搭橋,你回去吧。哎,你怎麽治的?病人說,隻用了一個偏方:10克黑木耳,1兩瘦肉,3片薑,5枚大棗,加6碗水,文火褒成2碗水,給點味精,給點鹽,每天吃一回,吃了45天,血栓都化了。

其實,健康食品也不必拘泥於紅、黃、綠、白、黑,我們提倡合理膳食,即什麽都吃,食物越雜越好,但最重要的是"適可而止"。適可而止有兩個標準:一個主觀標準,一個客觀標準。主觀標準--吃飯七八分飽就夠了,趕緊離開飯桌;客觀標準--體重小於身高減一百,這表明您的身材適當,腰帶越長壽命越短。現代人生活水平提高,每天大魚大肉似過年,飲食攝入高脂肪、高熱量,而運動減少,體重超標,增加了患病的機會。洪教授認為,這與人們是否掌握科學的健康生活知識有很大關係。以美國的白領和藍領為例,白領地位高,錢多,生活好,他們受教育程度高,健康知識多,自我保健意識強,因此他們的患病率明顯比藍領少。美國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健康的生活方式能使高血壓的發病率減少55%,腦卒中減少75%。糖尿病減少50%,腫瘤減少1/3,平均壽命延長10年以上。因此,如果我們提高了衛生保健知識,那麽我們就可以在經濟發達的同時更健康,而不是更多病。

洪昭光教授還用東方的哲學,詮釋了"健康四大基石"的核心是中國古人說的"適者有壽"。人和自然是一種天然和諧的魚水關係,適者生存。"適者有壽"中,"適"字是指適度、適當、適應。適度是指凡事不過分、不過激、不走極端;適當是指把握好事物與環境之間的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關係;適應是指隨著外界環境變化,自身也要相應地變化,即與時俱進。(穆易)

走近洪昭光 (四)

生活方式與健康(中)

很多人認為健康與工作是矛盾的,實際上有了健康才有事業和幸福。中年人承上啟下,工作任務重,就認為沒有時間保健,實際上隻有健康才有生活,生命之樹才能常青。"陽光、空氣、水和運動"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運動像陽光一樣重要,跟空氣一樣重要。"膳食、睡眠、運動"是健康的三大要素,也沒有離開運動。而誰會不吃飯不睡覺呢?不運動倒是常有的。但是,請大家千萬記住"過猶不及",運動也是一把雙刃劍,過分的運動反而傷害身體。有人一個星期不運動,禮拜天就加緊練啞鈴和舉重,這樣的運動不但沒有好處,還會損傷身體。一些劇烈,刺激性強的運動,可造成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心肌缺氧導致腦溢血、心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一位奧運會花樣滑冰冠軍在一次練習中猝死,年僅27歲,屍檢證明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而當有胸悶、胸痛、呼吸困難或在淩晨、空腹進行大運動量時,可造成低血糖、心血管意外或猝死。美國報道,平均每11萬個運動小時有一次猝死發生,但步行運動十分安全,未有意外事件報道。從運動學的角度來看,無論是跑一公裏,還是走一公裏,能量消耗都一樣,隻與距離有關,而與速度無關。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漸進、適度運動。

世界衛生組織說,走路是最好的運動。步行運動,可以使高血壓、心血管病、糖尿病減少。醫學研究表明:有心肌梗死、冠心病的兩組人,一組每天大約走4公裏,一組基本上不走路,結果走路那組比不走路組的冠心病、死亡率各下降60%。步行運動還可以使人從內到外散發著青春的魅力,是不花錢的化妝品和健身器,讓人皮膚滋潤,神采奕奕,體態優美,步履輕盈。研究表明:一組中年婦女在醫生指導下進行8周逐漸加量的步行運動,結果平均脂肪減少6公斤,肌肉增加3.6公斤,體重淨下降2.4公斤,參加者普遍感到神清氣爽,心情愉快和從未有過的充沛活力。

除了步行,還有一項運動很好,值得提倡,那就是打太極拳。太極拳是種特殊的運動,柔中帶剛,陰陽結合。太極拳最主要的好處是改善神經係統,使之年輕化。打拳堅持三五十年之久,能使平衡功能改善。

古人雲"百練不如一走","百練走為先",強調了步行走路是各項運動之首。奧林匹克運動的故鄉希臘,愛琴海岸山崖上也刻著這樣的字句:"你想變得健康嗎,你就跑步吧!你想變得聰明嗎,你就跑步吧!你想變得美麗嗎,你就跑步吧!"當然,這個跑步是慢跑,相當於快步行走。這個步行走路的好處啊,真正是不得了:雷潔瓊95歲,唯一愛好就是天天走路;陳立夫每天步行,他活到101歲。還有北京東華門邊的普渡寺,有一個窮道士,政府每月給他15塊錢,這個人很特別,每天早上起來,就拄著拐杖從東華門走到建國門,再從建國門返回,一年四季天天走兩個小時,已經96歲了,身體還非常好。其實他哪有什麽好的營養,隻是每天早上起來,棍子一拿就走路,就這麽簡單但一直堅持,每天兩個多小時。--步行運動堅持下去,真的可以代替很多保健品。

步行的奇妙作用還表現在對神經係統功能的改善方麵,尤其是平衡功能。步行使神經反射協調、靈敏,反應靈活,不易摔倒,步行者心情好,抑鬱焦慮減少,思維及記憶功能改善。德國海得堡市有一條"哲學家小道",當年德國著名哲學家黑格爾,就是在這條小路上,不分寒暑來回步行,思考著人類的命運,提出了著名的"辨證法"。

早在上世紀20年代,美國著名的心髒病學專家,總統保健醫生懷特博士提出:從進化論和生物力學的角度看,步行是人類最好的運動,對健康有特殊益處。他的科學論著成為教科書影響了整整幾代人。懷特建議健康成人每日應步行鍛煉,並作為一種規律性的終生運動方式。他將步行鍛煉作為心髒病人和心肌梗死後康複治療的方法,並取得良好效果。他認為每日步行鍛煉能夠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今天,醫學界終於證明了他當年的天才預見。1993年Malloy對62例勞力性心絞痛的冠心病人進行了研究,經冠脈造影前後對照,發現運動幹預組平均每周耗能1876卡,相當於每周運動5天,每次步行或慢跑2.6公裏。一年後冠脈造影斑塊消退者為28%,而對照組為6%,加重者在運動幹預組為10%,在對照組為45%,兩組有顯著差異,而每次步行超過4.2公裏者,斑塊幾乎全部消退。1997年,Laczoix通過對1645名65歲以上老人4年多的前瞻性研究發現:與每周步行少於1小時的老人相比,每周步行4小時以上者,其心血管病住院率減少69%,死亡率減少73%。懷特博士不僅大力呼籲,還身體力行:80多歲來中國時,住在12層樓,他也步行上下樓,從不坐電梯,並堅持每天步行活動。

在我們的身邊,也不乏這樣的實例:比如,我所計財處的薑桂萍女士,家住東區,上班的路程有好幾裏,可年已半百的她天天堅持步行上下班,數年過去了,盡管工作任務日益繁忙,身體卻一直很好,連感冒都不大惹她。劉保華先生已近花甲,仍然勝任高強度的工作,身體絲毫不弱於年輕人,這與他的天天步行運動也分不開。他住在合肥市內,有幾次誤了班車,騎車幾十裏,甚至幹脆步行回家,他都不覺得累。匡光力先生,曾在體檢中被查出"三高",尤其是血糖特別高,可他沒休息,也沒吃什麽藥,一個多月後再去檢查,竟然一切正常。原來他的訣竅之一是,每天堅持步行1小時;之二是,雖然"什麽都吃",卻堅決做到"適可而止"。還有,保持心理平衡也是非常重要的,千萬別忘了常飲"養心八珍湯"。

因此,最好的健康之道是預防,最好的醫生是我們自己。洪昭光教授認為,在我國,健康教育的普及非常重要。健康知識是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的人都需要的,如果沒有健康知識,人的一生就會遇到很多麻煩,一個人對健康的無知可能毀了他的一生。在國外口腔健康被認為是第一重要的,因為口腔的健康,可以減少很多病,如動脈硬化、心髒病。世界衛生組織也非常重視口腔健康,以減少心肌梗塞、高血壓的發病率。有戶農民很有錢,一年收入20多萬,他給小孩買煙花爆竹,出手就是2千多。這麽有錢的人,全家7口人共一把牙刷,他認為刷牙是多餘的。結果這家7口人中有4個得高血壓。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中島宏博士指出"許多人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死於無知、死於愚昧"。西方的白領是透支金錢、儲蓄健康,貸款買車、旅遊保健,中國人正好相反,透支健康、儲蓄金錢。他們說,前半輩子用命換錢,後半輩子用錢換命。可是卻忘了生命與健康是一條單行線,一江春水向東流,奔流到海不複回,再好的高科技都不可能讓患病的身體恢複到健康的狀態。可見,生命和金錢是不能畫等號的。

健康麵前人人平等,你遵循健康規律,你就一生平安;你違背健康規律,你肯定碰得頭破血流。哪怕你是國王、皇帝,一樣死得比百姓還快,健康麵前人人平等,不因財富地位而有所變化。我們科裏來過一位病人,是一個公司董事長,38歲的億萬富翁,廣泛性心肌梗塞,室壁瘤,他的血一抽出來就凝固了,血液太粘稠了,上麵厚厚一層油,很重的高脂血症,他體重188斤,腰圍3尺3寸半。雖然心肌梗塞是救活了,但心髒很薄,正常10毫米,他才2個多毫米,跟牛皮紙一樣。這個心髒很危險,一咳嗽心髒就破了,大便一使勁,心髒也破了,拄著拐棍很小心。他真是百思不解:"為什麽上帝對我這麽不公平。人家38歲不得病,80歲都沒得病,怎麽我38歲輪到這麽要命的病,怎麽我這樣倒黴?"我告訴他,自然規律是一樣的,上帝是最公平的。那你為什麽得病,很簡單,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你違背了這些規律。第一,合理膳食,你這個大款,天天大吃大喝,山珍海味,生猛海鮮,你膳食不合理,所以188斤,高脂血症。第二,適量運動,但你出門就坐奧迪,有時坐奔馳,起碼坐個桑塔納,你上二層樓都要坐電梯,每天不運動。第三,戒煙限酒,你一天兩包煙,頓頓都喝酒,煙酒無度。第四,心理平衡,你大款哪有心理平衡,身邊多少女秘書,你平衡得了她們嗎?好,你這個大款,今天拉著小秘的手,心裏就顫抖,你明天拉著情人的手,血壓往上走;你大哥大、BB機身上掛,白天呼你,晚上叫你,掙了錢你就激動,賠了錢你就著急,你天天沒有心理平衡。你看,健康四大基石你條條對著幹,你不得心肌梗塞,誰得心肌梗塞?這正好說明上帝公平,健康麵前人人平等,誰違背誰倒黴,誰順應誰健康,這就叫好人一生平安。

對於年輕的一代,洪昭光的觀點是:健康花錢是投資,是儲蓄,而不是消費,而且回報率很高,它不但節約醫藥費,更能提高生活的質量。所以對年輕人來說,不要儲蓄金錢而透支健康。等你年紀大了,再拿出儲蓄的錢來買健康時,你會發現自己的錢根本不夠花,自己的生活質量更是變得一塌糊塗了。關心健康,要從現在做起。(穆易)

走近洪昭光(四)(下)

生活方式與健康(下)

長期以來,人類社會一直在為解決溫飽問題而奮鬥,這一觀念早已根深蒂固、深入人心。幾十年前,人們還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基本營養不足,健康自然無從談起,而今大吃大喝、大腹便便,體內垃圾食品過剩,同樣是一種不健康的表現,伴隨而來的心腦血管、糖尿病等"富貴病"自然越來越多。幾乎所有減肥專家都認為,肥胖的主要原因就是吃得太多又不運動,過剩熱量消耗不了。但這不是物質文明的過錯,而是精神文明不足,健康觀念陳舊造成的。因為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更加豐富多彩;同時科技的發展也使得以前需要大量體力消耗的活動,變得不太需要體力了,人們對熱量的需求已較幾十年前有了很大變化。因此,一日三餐對於許多人來講,不一定就是一種健康的飲食模式。人們每到吃飯時間就會有一定饑餓感,更多的隻是一種習慣性反應,並非一定是身體所需。至於輕微饑餓為什麽會導致動物健康長壽,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內爾森教授解釋說,細胞死亡是衰老的重要因素,而輕微饑餓會激發體內的潛能,使之拯救細胞不死。於是,他進而建議說,那些平時喜歡大吃大喝的人,不妨有規律地在自己一日三餐中減去一餐或減少每餐的食量。

民間俗語稱"常帶三分饑,飯吃七分飽。"明代李漁的養生之道是,饑飽之度,不得過於七分,原因就在於"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輕微饑餓有利於健康。1991-1993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的沃爾福德教授,和他的7位同事在亞利桑那州大沙漠"第二生物圈"裏,與世隔絕地生活了兩年。減少食量後,8位科學家的血壓平均下降20%,血糖和胰島素平均下降30%,膽固醇值由平均的195下降到"極其健康和正常的"125。其中,男子的體重平均下降18%,女子的體重平均下降10%。

科學家在實驗室對老鼠做過類似實驗,輕微饑餓,確實有助於長壽。實驗中,讓一部分老鼠吃飽,而讓另一部分老鼠食量減半,結果表明:半饑餓實驗鼠的體能和精神狀態,比吃飽的實驗鼠好得多,心髒更健康,免疫力更強,生殖能力更旺盛,壽命延長70%。有關肥胖症的研究也顯示,同樣身高但體重越重的人死亡率越高,壽命越短;相反的,同樣身高但體重越輕的不吸煙人士,死亡率越低,壽命越長。因食量較小容易躲過食物的慢性毒害,人體大病的機會就較少,而且體重輕者心髒負擔也輕,故能安享長壽。

在北京,住洋房的人條件很好,開汽車、雇保姆,結果到醫院一查,竟然是營養不良、貧血,這樣好的條件,為什麽得營養不良,到底飲食要注意什麽?我說,合理膳食記住二句話就可以了,什麽都吃,但是要適可而止。東坡肘子是可以吃的,一片兩片嚐嚐味道可以,但頓頓吃是不行的。雞蛋也是可以吃的,但是不能每天六個雞蛋吧,要適可而止。什麽是適可而止?就是吃飯七八分飽,這句話千萬別忘了。老中醫說過一個秘訣,若要身體安,三分饑與寒。美國有一個保健醫生,來中國說了一句話,吃飯七八分飽,走路上樓慢跑。其實日本人早把這些用到小學生身上,現在日本的小學生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冬天就穿一個小褲衩就在雪地裏跑了,孩子適當的冷和饑,可以激發他的抵抗力和生命力。小孩子從小到大,不知道什麽是饑餓,自然吃飯不香,腦子不靈。讓孩子餓一餓,立刻就聰明了,回家就會到處找吃的,不會做飯,自己馬上就學會了。饑餓的孩子比飽食終日的孩子記憶力和身體更好,但是一定要適度。

現在,人們時常會提到性格決定命運,決定健康程度。你的性格開朗的話,你的生活就可能過得有滋有味,豐富多彩,而如果老是處於封閉自己的狀態,恐怕你的生活圈子就會越來越小,然後越發感受到孤獨,孤獨是可以殺人的。動物實驗表明,外界刺激多,神經係統就發育好,要是外界給它封閉起來,一直沒有任何感官刺激,很快開始萎縮了,神經係統傳導功能都不會發展。

心理平衡,對老年人來說意義更大一些。為什麽這麽說呢?年輕人可能工作忙碌,他覺得很充實,心態的暫時不平衡,由於繁忙的工作會淡忘。現在社會上有不少"空巢家庭",兒女長大都出去工作了,家裏就剩父母了,兒女能夠一星期、半個月回去看一次就不錯了,平時全是老人自個兒過。還有一部分老人,孩子到國外去了,家裏就隻剩下老兩口了。另有一種情況,比如說有些海外華人,他們的老人,為了照顧子女,為了照顧孫子、孫女,來到了國外。一到白天的時候,他們一樣出去很忙,老人留守在家也感到很寂寞,我覺得這是需要慰藉的。最好的辦法應該是,他的業餘愛好越多越好,可以種花,每天給花澆水,看花草怎麽生長,有人稱花卉為心理的按摩器;還可以養魚,養點小魚,或者養個烏龜呀,哪怕養個昆蟲什麽的;或者集郵,或者書法,反正隻要有業餘愛好,他就會專心在自己的愛好上,這些愛好,就能吸引他的注意力,他會感到時間過得很快,生活很充實,他心理就容易平衡。當然知識就是健康,讀書也是很好的。有些人非常痛苦和孤獨,甚至於想不開。有時一本書,就像一股清泉進來,書中的某一個形象給他力量,那是不可抗拒的。業餘愛好多一些,人的心理狀態就好一些。另外,還可以經常接觸社會,廣交朋友。比方你子女確實不在,沒關係,和街坊、鄰居、朋友交流,大家在一起不光是打發時間,也能夠增長知識,開闊心胸。這就是我們前麵說的話聊。

還有這樣一種現象,現在老年朋友中,肯定每個人的人生不都是一帆風順的,他有坎坷,有挫折,有磨難,這個我想不論在中國,還是其他的國家,人的一生走過來都是這樣。可能在這一輩子裏邊,他也不能說完全受到公平的待遇。老年人的心態,對自己的健康影響很大,有的老年人可能就會去回憶自己的過去,回憶之後,他就會覺得自己很苦,而且好像很多苦難怎麽就在自己身上發生,他越這樣就越悲觀,這種悲觀的情緒嗬,有時就會導致他失眠、健忘,甚至引起一些疾病的發生。我覺得,有的時候回憶是好的,有的時候恐怕麵對現實,或者往遠處看,對老年朋友來說更重要。有一個老人,他年輕的時候本來條件非常好,但也受過不少很不公正的待遇,他說,生活本來就是這樣的,沒有一個大家都是公平的可能,總有人要受到委屈、冤枉,他認為可以理解,最後活到90歲高齡。

"養生請勿待老時",北京中醫藥大學養生教研室張湖德強調,養生的關鍵是做好人體陰陽平衡和協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要注意精神養生、環境養生、睡眠養生、飲食養生、房事養生、運動養生和藥物養生。在生活中培養良好的養生保健之道,要隨遇而安,飲食切勿過度,注意調整心理平衡。俄羅斯諺語說,笑是力量的親兄弟。馬克思說,一份愉快的心情勝過十劑良藥。美國科學家新近提出,笑容可能是最好的藥物,甚至對幸福的期望也同樣具有神奇的有助健康的作用。

關心健康,要從自己做起。在健康諸因素中,個人生活方式的影響是60%,生命的主動權就在我們手中,健康最主要還是取決於自己。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是金子,健康最寶貴。健康是一,其餘都是零:雖然人生的財富、地位、名譽、家庭,都是很重要的,但失去健康就失去了一切,有了健康才有了未來和希望。健康的鑰匙在自己的手裏,一個人本事再大,地位再高,榮譽再多,也是領導的,沒有領導的愛護、關心和栽培,怎麽有你的現在呢?成績也是大家的,沒有大家的齊心協力,怎麽能夠得到這些成績呢?金錢是子女的,金山銀山,你死了一分錢都帶不走,你空空手來也還得空空手走。老婆是人家的,你死了,老婆跟著人家跑了。所以,榮譽是領導的,成績是大家的,金錢是子女的,老婆是人家的,隻有身體才是自己的。

總的說來,健康對我們是最寶貴的,那麽健康不能靠高科技,不能靠藥物,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藥物是時間,最好的心情是寧靜,最好的運動是步行。古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指出:"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醫生,醫生是幫助本能的",你看我手上拉了一個口子,一會兒出血就凝固了,一個禮拜就愈合了,我們腸子壞了,截了一段,沒事;肺壞了,切掉一個,也沒事;腎髒壞了,那都可以治,你身體有著強大的再創能力,隻要你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態。

"天上不會掉餡餅,天上同樣不會掉健康"。健康的鑰匙掌握在自己手中,保持健康關鍵是預防為主,健康教育理念雖然不可能讓一個人長生不老,可是如果能夠從小開始,一直按照健康理念去做,那麽,每一個人都不難做到:"60歲以前沒有病,80歲以前不衰老,輕輕鬆鬆100歲,高高興興一輩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