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我和先生搭郵輪去加勒比海度假,在頂層餐廳遇見一位從中國大陸來的端盤子的姑娘。她自稱姓萬,是四川恩施師範畢業的大學生。因為學了英語專業,想出來練練本領。趕上郵輪公司招工,經過層層考核,得到受雇機會,簽了兩年合同。考核內容不但有英文熟練程度,還有體能,遊泳技能。每一個受雇的人員不論男女必須會遊泳,一旦發生意外,雇員有援救乘客的義務,最起碼能自救,不能成為援救人員的負擔。
船上的工作怎麽樣?“辛苦”是躲不開的兩個字。年輕人走出校門,剛剛接觸一個新鮮的世界,新奇興奮。時間久了,新鮮勁兒過去,馬上感到厭倦。特別是隨船 上崗,並非想象中的浪漫美好。遊客在船上是鬆弛遊樂,而雇員卻是緊張勞作。
以往郵輪公司多在東南亞國家招收員工,近年才開始在中國大陸招工。船上忙碌穿梭的年輕人,多是菲律賓和馬來西亞人,小萬這樣的華人麵孔很少。幾天用餐,都在她那個自助餐廳,了解慢慢多了些。她二十三歲,和我大侄女同年。這代人在中國,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到大是被寵著慣著長大的。物質不缺,被父母家庭寄予崇高希望。隻要會讀書,會考試,洗衣做飯全是父母代勞。可以說是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草莓族”。
我觀察到小萬的臉上難有笑容,收拾盤碗的動作也比其他人緩慢拖遝,隻有看到領班過來,才加快動作。想來這份工帶來的收獲和快樂,比不過付出的辛勞吧!上船容易下船難。
一天24小時在海上飄蕩,自助餐廳24小時開放,這意味著工作人員隨時都在工作狀態。根據公司安排,每個崗位都緊繃繃的,一個蘿卜兩個坑。常常早午餐在頂層餐廳,晚餐又要抽調到正餐廳。從利益最大化考量,一船啟動,上載的服務人員人數要精簡到最小,以節省資源和空間給客人,用來盈利。即便這樣,偌大一艘萬噸巨輪,承載幾千名乘客,各類工作人員也有八百號。他們本身的消耗和管理,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船上工作,要耐得住寂寞,雇員之間不能有戀愛關係。如果不是美國公民的船員,靠岸後隻能待在船上,無權上岸遊覽。這對打算借此周遊世界的年輕人,是一種限製,也打消他們的積極性。加上每天夜以繼日,不連貫的睡眠,隨時被喚醒,將近16小時的工作時間,沒有堅強意誌或不習慣的人,很難堅持下來。
去年下船前最後那天早上,在早餐餐廳裏,聽到一位看似領班的中年人,對著個黑小夥開導。“就這一餐了,你鬧什麽情緒?馬上到站,客人下船,你就可以休息了嘛!怎麽就不能忍呢?”側眼瞥一下,黑小夥陰沉的臉色才稍稍開朗。
從收益上說,盡管拿到支票時候,可能是很可觀的一筆錢,但是單調的環境,繁瑣的工作,緊張的節奏,都不是那麽好玩兒的。因而船公司對不同的招工對象,簽訂半年到兩年不同的合同。工作崗位不同,合同的長短也不同。當然每家公司也各有妙招,不盡相同。
以前有個認識的台灣人就在船上炒菜,為付費的客人做小炒。他說兩個月賺到的薪水,頂得過普通工的半年。但是歲數大了,受不了顛簸無聊,合同到期就不再續。那麽小萬呢?趁著年輕,走走四方,賺多點錢?——不!兩年對她已經太長。這個安靜的女孩,理想是回國去當老師。船上的工作,權當一種體驗,豐富一下成長記憶。
祝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