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
2016 (1)
2020 (107)
居家過生活,不吃飯怎麽行?山東人愛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這裏的“慌”,念出來的時候,讀輕聲,似是語氣助詞。寫下來,選字時候,覺得“慌”最貼切,就選了它。
民以食為天。舊時候國人見麵的問候語,就是“吃了嗎?”。可見吃飯,是國民日常第一要素。
還沒來美國的時候,曾經好奇,外國人怎麽吃飯呢?也是一日三餐嗎?見過之後才明白,他們也是人,一樣。三餐少哪頓都不成。隻是,在餐飲的內容花色和習慣上,與華人拉開距離,顯出差異。
經濟繁榮的年代,美國人是不做飯的。因而每一個城鎮,遍布最多的就是餐館。專營早餐的食肆都異常火爆,座無虛席。許多美國人家裏的廚房,根本就是擺設,灶台從來幹幹淨淨,不沾油煙。
華人不同。特別是新移民,舍不得把辛苦賺來的美金,花在吃飯上。在外麵解決三餐,確實是貴。尤其是美國難找合口味的中餐廳,對付傳統的中國胃,西餐不對路。多高級的東西,你都不會覺得好吃。
而對普通過日子的人來說,美國超市裏的食材,新鮮,幹淨,又便宜。在家燒飯菜,是多數亞裔移民的選擇。但是,誰做,誰吃,就成了問題。
中國人,特別愛吃。卻又十分鄙視做。
小王在的時候,我叫他幫我炒個牛河粉。他不情願,會在廚房裏摔摔打打,弄出極不和諧的聲音來。起初,我有些詫異。哪裏不對嗎?他是廚師,我是老板,給雇員開飯是他的職責。為什麽請他炒個菜,就這麽困難呢?
我不喜歡別扭,更不放心他洗鍋用料。因為在消極的情緒下,不可能做出好吃的東西。所以,後來我索性不用他,想吃的時候,自己跑到灶台前,用自己的調料,細細烹炒一份菜肴。
慢慢就變成我開飯了。我做的東西,不願意獨享。如果身邊有旁人,總是招呼大夥一起品嚐。這個時候,他就不摔了,有可口的,忙不迭地往盤子裏裝。
我就想,這是人的通病嗬。在國人意識深處,操持鍋碗瓢盆,紮上圍裙圍著鍋台轉,是極其沒有出息的事。而在西方社會,廚師是一種正常又不乏光榮的職業。要是 你做飯做出名堂,可以自己開連鎖餐館,可以出名,可以發財,接受顧客和社會的認可。用自己的專長和能力,賺取尊重與回報。
家裏又何嚐不如此?朋友的婆婆要來探親,一幫姐妹替她高興。這下你可以解放了,孩子放學家中有人,不必急急趕路。繁雜的家務也有暫時的幫手了,他們至少會幫你做飯。
至少會幫你做飯?不盡然。婆婆和婆婆不同,老人與老人有異。這位女友的婆婆一見麵,第一句話首先聲明“不會做飯啊”。女友聽了心裏倍兒涼,雖然壓根就沒指 望老人做飯。但這句話,表達了許多深層含義。婆婆並不是懶惰的人,在家照顧兒孫周到得很。這樣帶氣的話,表示對她是不滿意的。不滿意的緣由,她非常清楚。 與人品性情無關,與緣分深淺無關,與傳宗接代有關。
那有什麽所謂?不就做飯嗎,老人不來不是一樣得做?他們來了不就多做兩份兒的量?做,沒關係。要緊是國人心裏的所想。做個飯就那麽吃虧嗎?
昨天,一個胖大嬸滿臉笑容對我說,我媽媽做飯很好吃。現在她死了,我特別想念她。
看,愛做飯的人,孩子們都會懷念。
在你的家裏,誰做飯給你吃,你要謝謝Ta。
祝福你的兩個寶貝!
我生完第二個孩子,從醫院回家,婆婆做了可口的飯菜外加甜點。很好吃,記憶猶新,我謝謝她。
在家,我和丈夫一起做飯。
喜歡薔薇妹妹的花籃。謝謝你來!
忙裏偷閑寫下來,得到你的稱讚,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