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共產主義”
加拿大與中國不同,如果說當年中國是向共產主義“全麵進攻”的話,那加拿大就是典型的“重點進攻”啦。
重點進攻的領域就是:醫療保健、社會福利、基礎教育。加拿大有著強大的資源優勢作為“重點進攻”的物質保證。
加拿大的醫療保健係統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曾經是世界上最完美誘人的“共產主義”。那時即使任何外國人在加拿大旅遊、公差或路過,也可享受百分之百的免費醫療。所以當時有很多歐洲人得大病時幹脆買張到加拿大的機票,享受免費治療,多劃算!
可惜再闊的老板也經不起“共產”的折騰。
不到二十年後,加拿大再也頂不住了。隻好修正法案規定:隻有加拿大公民和永久居民才能享受全免醫療保健。
現在又快過去二十年啦,大概加拿大人口嚴重老齡化,看病的人越來越多;此外醫療設施也越來越昂貴;還有支付不斷增長的醫護人員的薪金;醫療保健費用就像滾雪球,越滾越大。政府大包大攬的做法,已使得政府財政壓力與日俱增,而醫療服務品質一年不如一年。
加拿大曾經引以自豪的全民醫療保健體係遇到挑戰。
我無法知道二十年前看病會是啥樣,隻知道現在如果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要去醫院。很多時候到醫院看病已變成一件令人痛苦的事。
看病必須打電話到醫院預約或在附近社區的診所排隊,看急診也得排隊。在物質商品極度豐富的加拿大,也許隻有看病要忍受長時間的排隊等候。
印象最深的一次看病經曆,要算是2001年初的一個晚上。當時剛來加拿大不久,兒子突然病了,上吐下瀉,把夫人心疼的不得了。隻好打電話到朋友家詢問對策。朋友說,到省兒童中心醫院吧,那裏二十四小時開門。
於是,驅車直奔省兒童中心醫院,免費掛號後就坐在侯診室寬敞的椅子上等候。
時間已是晚上十點半,環顧左右大概有七八個家長陪著孩子在等候醫生,整個大廳顯得冷清。根據以往在中國的經驗,這樣少的病人,今晚最多一個小時應該就能結束“戰鬥”。
大概三十分種後,一位金發碧眼的穿白大褂的小姐請我們進去,我們長舒了口氣。進門後,一位看上去三十來歲的女醫生滿臉微笑地讓兒子坐下。
“發不發燒?把舌頭伸出來,嗬,嗬”,女醫生開始提問。
我告訴她,兒子沒吃晚飯,並且已經嘔吐了三次。
她把一根電子數顯式體溫表放進兒子的舌頭下。過了會,拿出體溫表看了看。
說:“可以了,出去在外麵繼續等著,醫生會叫你們的。”
我們一頭霧水,難道你不是醫生嗎?
不過我還是沒開口問,心想:入鄉隨俗,該怎麽招就怎麽招吧。於是就乖乖的在侯診室繼續等待。
又過了三十分鍾,兒子肚子裏又是一陣翻騰,然後嘴一張吐了一地。我們忙豁了一陣才把地上弄幹淨。
夫人開始不耐煩,催著我去問個明白,到底還要等多久?
所有的門都緊閉著,隻有掛號的地方有人在。我回到掛號處,詢問為什麽要等這麽久?
對方回答,夜間隻有兩名急診醫生值班,所以等待的時間要長些。
“剛才給我們兒子看病的不是醫生?”我問道。
“那是值班護士”,對方告訴我。
原來如此,隻有醫生才有開藥治療的權利,護士不過是打前站而已。
“還要等多久?”這是我們最關心的問題。“大概一小時吧,”對方說話顯得底氣不足。
回到侯診室向夫人傳達完畢,看來隻有繼續等待才是唯一的出路。
等啊,等啊。很快一小時過去了,已經是半夜。可還不見醫生的影子。
又過了半小時,兒子又叫嚷著肚子不舒服,接著又是一陣嘔吐。
夫人實在是忍不住了,再次派我到掛號處詢問。
“實在抱歉,可能還得等一會,也許遇到了比較複雜的病情。但今晚醫生肯定會給你看病的。” 掛號處的值班員一臉誠懇地說。
怎麽辦?最焦急煩躁的是鄙夫人,她開始抱怨:“加拿大的醫生怎麽這樣冷血?救死扶傷是最基本的人道主義,難道他們就不懂?”
“我分析,”我也沉著臉說:“可能醫生真的遇到了疑難病症耽誤了時間;要不就是醫生睡著了。反正今晚運氣不佳。”
我回過頭來望了望兒子,問道:“現在感覺怎樣?”
“嗯,有點渴,想喝水。”兒子回答。
兒子嘔吐幾次啦,當然需要補充水份。
一看表,已快午夜兩點啦!
我們在醫院已經等了足足三個小時了,除了兒子嘔吐了兩次外,不但沒見到醫生,更沒得到啥救護手段,藥當然沒弄到,連水也沒喝上一口。
這樣下去如何是好?我心裏也開始煩躁起來。最要緊的還是給兒子弄點水來喝。前麵就有免費的涼水,加拿大的自來水可以直接飲用。但今天兒子剛好是肚子不舒服,喝生水不妥,應該喝開水比較好。
“要不我們先回去吧?”我征求夫人的意見。
夫人轉過頭來問兒子:“偲偲,感覺怎樣?”
“好些了,好像不再要吐了,”兒子回答。
“先回家吃點從國內帶來的藥,要是還不行,我們天亮後再來。”我提出了“撤離”方案。
夫人還在猶豫,顯然是在考慮既然等了三個小時,現在“撤離” 不是前功盡棄嗎?
“我看偲偲的病不會有大礙。胃不舒服,最怕的就是惡心難受但既不吐又不瀉。現在兒子該吐的都吐啦,回去好好休息,應該很快就可恢複。”我小時候經常腸胃不好,因此略懂一點常識。
夫人聽我這麽一說,終於下了決心:走吧。
回到家,趕緊給兒子燒點開水,然後吃了兩顆國內帶來的“正氣丸”。第二天上午,兒子的病就好了。
來加拿大的頭兩年因為沒有做生意,周末有時間,因此經常去教堂。主要目的還是交朋友、學英語;當然也多多少少要學點神的知識。
一天做完禮拜後,我們認識的幾位朋友在一起聊天。一位老基督徒指著一位在旁邊玩耍的看起來不到十歲的小女孩,說:“她來加拿大還不到一年,現在得了癌症,希望神能保佑她。”
我一臉的驚訝:“那為什麽不去醫院?”
“當然去了。要動手術需要排隊。”
“排隊?”我越發沒回過神來,問道:“這可是人命關天的事情,加拿大不是很講人權嗎?”
這位老基督徒心情沉重地回答:“要動手術的人太多了,她至少要等三個月。”
三個月對癌症病人意味著啥誰都明白。
“這不行!”我有點憤憤不平:“加拿大不是很發達嗎?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啦?”
“可以到美國去動手術,但需要一大筆錢。我們教堂正在幫她籌集資金。”
我明白了。她的家人帶她來教堂,就是希望神能幫助他們籌到足夠的錢去美國動手術。
去年,我偶爾在英文報紙看到一篇社論《可以改變我們的社會價值嗎?》,裏麵講了一個在社會上引起爭論的真實故事。
在加拿大小到看病大到動手術,都得排隊。
一個從印度來的移民家庭,男主人不幸得了嚴重的腎病,需要更換腎髒,正在排隊等候捐腎者。醫生告訴他,他前麵還有一百多人在作同樣的等候,估計要三年時間才可能輪到他。
醫生同時也告知他和他的家人:他的腎衰竭已到了晚期,,怕很難熬到三年等候時間。
男主人絕望之餘,他的遠在印度的弟弟想了個辦法。他弟弟在英特網上發出求救信息,希望能短時間內在全世界尋找到捐腎者。真是工夫不負有心人,不到三個月就找到一名在巴基斯坦的年輕人,願意無償獻出一個腎髒。幸運的是各項血液指標都相符合。
然而他們高興的太早啦。雖然男主人的醫生很願意為他提前施行腎移植手術,但遭到醫院和加拿大腎捐贈協會的質疑,認為這違背了加拿大機會平等的社會價值。
理由是:這對排在他前麵的一百多位換腎等候者不公平。
講公平,不就是見死不救,眼睜睜要這位男主人死嗎?這也不符合人權的價值觀,應該救一個算一個才是。
講人權,而違背了機會均等,全民免費醫療製度就是基於“機會均等”這個理念。不論貧富、貴賤、種族,應該人人都有同等的機會得到相同的醫療服務。
如果為救這位男主人的性命,可以讓他先動手術。是不是告白於天下:以後隻要誰有辦法弄到腎髒,就可以“插隊”;隻要誰更有錢,就可以先手術;隻要誰是名人、高官,就可以獲得優先。那加拿大辛辛苦苦建立的全民健保體係不是白忙活了吧?
沒錯!這個話題實際上就是對整個全民免費醫療保健體係的直接挑戰。
人權,平等,都沒錯。
錯的是我們這些政客們僵化教條的思想。
如果現今的中國領導人仍死抱著過去那套“社會大同,絕對平等”的“純潔共產主義”理念,最後誰都沒飯吃。現實社會就是這樣,要允許一定的差別的存在,社會才能向前發展。
如今在加拿大看病,特別是大病,越來越難。麵對殘酷的現實,加拿大的政客們如今的對策仍然是:盡可能增加投入,往這個無底洞繼續扔錢。
當然加拿大是個民主社會,目前大部分加拿大人仍然對全民免費醫療保健存有幻想。即使政客們心裏明白問題的症結,也不敢貿然行事。
問題的症結並不是缺少資金,這隻是表麵現象或者說是“症狀”。
就像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的國營企業,叫嚷著要政府多給資金,其實給再多的錢也不一定救得活國企。
加拿大全民免費醫療保健體係根本的問題在於:資源的有效利用率低。
一方麵醫護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這方麵潛力太大了。如果讓醫生護士的收入與工作業績直接掛鉤,對醫生的收入稅也適當優惠,那他們也就不會像當年給我兒子看病的醫生那樣,躲在裏麵就是不出來,你急他不急。
另一方麵所有的不太嚴重的日常疾病全擠在免費係統裏,占住了過多的醫療資源。這大大影響了嚴重疾病的整體治療能力,難免動手術就要排長隊等候啦。
像普通感冒、拉肚子、小外傷等小病應盡量由家庭醫生解決,大力發展家庭醫生是個好主意。或者適當擴大非處方藥的範圍,讓一些圖省事的人可以直接到藥店買。現在任何一點小病小痛都得看醫生拿到處方後才能到藥店買藥。現代人的小病小痛實在太多啦,
還可以建立掛號收費製,對於大病來說,掛號費完全是象征性質的;而對小病來說,人們就會考慮到沒有必要花這個冤枉錢,因為到藥店買點感冒藥(如果將來有的話),或打電話請家庭醫生,要劃算得多。
甚至可以允許私立醫院的存在,解決大病的等候問題,可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這樣可以讓老百姓有多種選擇。大病全免費;小病既可以免費、半免費或自費,取決於你想快還是慢,想簡單還是想複雜。
實現了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就能走向良性發展的道路。
我相信,遲早有一天加拿大會別無選擇,走上醫療製度的改革之路。
基礎教育也是加拿大的重點“共產主義”對象。
加拿大很早就實施了全民義務教育,當年可真是地地道道的全方位免費。幼兒園的日托費用全由政府包幹;小學的學費、書籍費、交通費全免,還有免費早餐和中餐;中學生除了吃飯外也是全免。真可謂是人間天堂。
然而不幸的是:如今早已今非昔比。
原來政府由於長期被醫療保健支出壓的喘不過氣來,顧東顧不了西。早就允許基礎教育領域實行“雙軌製”。
比如:公立幼兒園隻有在魁省可以自己掏7加元/天的費用。加拿大其它英文省早就要自己掏5~8加元/小時的費用,弄得很多上班族隻好女的留在家裏看孩子。實話實說,魁省的福利在加拿大,甚至在整個北美都是最棒的。
公立小學卻是一枝獨秀,也許是小學主要還是玩的階段,沒有必要花冤枉錢進私立小學。
但公立小學的福利也是一年不如一年。
記得來加拿大的頭一年兒子剛八歲。學校裏有免費早餐:牛奶、麵包、巧克力和甜點;有免費午餐:每周五天有五種菜譜。第二年,早餐隻剩下免費牛奶;午餐每月要收十加元。第三年,免費早餐沒了,午餐要到教堂提出申請,隻有低收入家庭才能享受每月十加元的午餐。
再後來隻剩下交通車是免費的啦,可惜學校離我家太近,無法“享受”該項福利。
而所謂“免費”教材全都是不知已用過多少輪回的舊教材。
原來公立學校的教師經常罷工,要求政府加工資。也許政府被整的沒法子,隻好想盡辦法降低開銷,結果就是免費早餐、午餐沒了,教材隻有舊的用。
而公立中學卻麵臨著私立中學的挑戰。
中學階段的學習非常重要,特別是從中學四年級起的考試成績將作為上COLLEGE 的入學成績。因此,家裏條件比較寬裕的家長們紛紛把孩子送到私立中學,這樣的家長現在越來越多。
是不是加拿大的家長越來越有錢?那倒不是。主要還是公立中學的學習環境和教育質量都有不少問題。
最大的問題是:加拿大公立中學無法實行“優勝劣汰”。全民教育的宗旨當然是每個孩子都要接受基礎教育。因此,就是學生考試成績打零分,公立中學也不能趕他走。好的差的學生放在一起,老師就隻能教的少些、慢些。
這就是為啥公立中學的會考成績普遍較差的原因吧。
私立中學不講情麵,成績不行就請下課或轉學。當然私立學校的老師待遇也要好些,工作的積極性自然就不同。
就這樣,私立中學的學生成績越好,就越吸引更多的家長把孩子送來。蒙特利爾的中國移民家庭大部分孩子都在私立中學就讀。
到最後,表麵上加拿大是全民免費義務教育,實際上變成了部分自費教育。
私立中學的費用不菲,除學費外,教材、校服、交通、午餐、文具等等全部都要家長出血。在號稱發達、富裕的加國,還要每年掏四到五千加元送孩子上中學,而每年向政府交納教育稅一分不少,豈不是對加拿大全民免費教育理念的
凡事都有例外。
加拿大社會福利的“共產主義”旗幟卻依然巋然不動。
近幾年,政府在社會福利方麵的投入增長不少。
特別是對兒童的生活補助金近兩年直線上升,是不是政府特別想要加拿大人多養點小孩?是啊,加拿大啥都不缺,就缺人。我朋友養了兩個孩子,現每年從政府那裏可拿到約9000加元的補貼。
低收入家庭的退稅額也增加不少。
畢竟加拿大國力強大,資源豐富。特別近年來加拿大經濟發展強勁,聯邦政府財政盈餘每年還在穩步增加。
有強大的物資基礎做後盾,加拿大社會福利的“共產主義”應該會堅持下去。與教育、醫療不一樣,社會福利不需要複雜的運作,發錢就行啦,簡單又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