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色戒》中湯唯被“愛國”玷汙,現實中李安被“主流”玷汙

(2008-03-02 16:25:31) 下一個

《色戒》和她的眾多評論

朱教授說:《色,戒》與港台劣質A片沒什麽區別。筆者忍不住笑了:教授一定在鑒賞過不少A片方能給出此結論。一個負麵後果是,眾多好同學們定會開始求證何為A片,並比較求證,不少網站的點擊率與下載量因此提高。

廣電總局說:我們不再像以前了,可以不禁,但隻有剪過才行。結果,香港與內地之間的交流得到加強,大家意見甚大。其實,廣電總局很受傷,想改進,最終還是落得兩麵不是局。

閻作家說:《色,戒》是色情汙染,它美化並醜化誌士,牽涉民族曆史和核心價值等大是大非問題,李安必須道歉,大眾必須清醒,作家必須負責,曆史必須正解,主流必須維護。讀完閻作家之三批《色,戒》,筆者感到比看完電影還壓抑,就像看著一位有教養的潑婦罵街一樣,無力回應,卻要聽任作家大講色情、顛覆、、獸欲、陰道、為主流護航、欲望狂舞、精神缺失、價值迷亂等等同等汙穢的詞語,真難相信這些標準的文革語言竟出自一為體麵女士之口,視李安為異己,大有將其鬥爭至死而後快之意!

麵對湯唯走紅,大陸女演員也開始說:難道隻有裸露才行?

網友gossiper說:“身在異鄉的華人,夾雜在今天的政治局勢下,如何在秉持自身傳統與適應當地社會之間取舍,如何麵對自身的認同,回答我是誰這樣的問題,不但是李安自身的問題,也是傳統中國文人在堅持自身原則與適應社會文化上麵的問題。”“有李安在,是中國人的幸福,也是我們的麻煩。”

“主流女作家”誤導了很多人

自電影上映以來,色、戒二字一直懸在筆者頭頂,橫亙終日。對影片的評論不可勝數,本文僅簡列其中小部分就占去了半頁紙。褒貶暫且不論,一部電影能得到如此眾多關注,誰還能說它不是一部好電影?須知,一部好作品不需要某某家做前綴,不需要咄咄逼人的氣勢,不需要完美無瑕,不需要答案,更不需要服務對象。而《色,戒》做到了,它就像一塊精美棱鏡,情欲、嫉妒、惱怒、驚喜、虛偽、真誠和恐懼等各種心態,醜的,美的,都被剝離得一清二楚,它為這些評論提供了一個展台,因此,研究這些評論比研究電影本身更有意義,某些深層次問題也暴露無遺。

一個地方氣候好,不是說那裏根本沒有雪災;一個國家很好很強大,不是說那裏根本不黃不暴力;一種文化很悠久,不是說裏麵完全都是原創;一個文化人很中國,不是說一定來自大陸或來自所謂的主流。由此,世上本無好壞、主次之分,那又是什麽在困擾我們?答案應該是恐懼。氣候溫和濕潤,有人就開始擔心陽光不夠而有損健康;國產電影榮獲大獎,有人不喜反憂;有華人出彩了,所謂前輩或正統就開始擔心小朋友被毒害,並借此大加討伐。看的,演的,鬧的,睡覺的,還有少數清醒的,整個世界不再清靜。小布什大肆宣揚恐怖威脅,滿世界開火要先發製人,但他怎麽就不從自身找答案呢?恐怕還是因為恐懼,由於恐懼,他才去極力維護已經斑駁的政策和我們作家讚賞的價值觀。在這點上,小布什與閻作家英雄所見略同。他們在大談對手的時候,其實從未放低姿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去了解對手,這也解釋了閻作家不明白土生土長的李安為何不去拍台灣熱血生風的抗日史。相信拍出來了也沒人看,其教育意義其實不如《色,戒》。鄺裕民站在卡車上的鮮亮白色不就是抗日的最好注解嗎?易先生說日本人唱歌就像哭,卻為佳芝的一段歌唱淚濕雙眼,不就是對日本最好的諷刺嗎?學生就像當時的台灣一樣弱小無助,然而他們卻主動勇敢,這不就是最好的宣傳嗎?就因為第一次捅人失敗,鄺裕民就被醜化了嗎?當時的國統區,處處都是像閻作家一樣痛恨的人,作為一個個人,易先生要麽不幹,要麽就得以狠治恨,李安講的就是這個人,與美化毫無幹係。閻作家極為惱火,原因在於自己潛意識裏醜化在先。在那個動亂年代,並不是所有人都像閻作家一般有覺悟,生存才是首要問題,一群學生能夠自掏腰包,甘冒生命危險,不顧自己貞操,合力對付,實屬不易,何談醜化!不知道閻作家是否為台灣想過,一個小島幾經易手,漂泊無歸,怎麽能夠隻要求她拚死殺敵,甚至拯救諾大中國呢?學生需要支援,台灣也需要保護,漂泊海外的華人更需要寬容與理解,何況他們已經做得很出色!

《色戒》及其評論引發的深層次問題

朱教授稱解讀《色戒》很艱難,倒也中肯,關鍵是引出了一個事實,即中國文化在政治割裂下的陌生感。所謂艱難,以及有損主流,蓋出於這種陌生感。人是文化的載體和創造者,大批中國學者去了美國,到了台灣,中國文化所攝範圍也隨之擴展。假設大陸與非大陸的中國文化以相同速度傳承、發展,十年文革應該減緩了大陸這一邊的發展或者變更了發展方向,因此,所謂主流一說值得商榷,相信閻作家不會用“我們人多”來反駁。不同於希臘文明,中華文明以大陸為基礎,以其獨特的包容性,輔以地緣優勢,在曆次外族入侵中同化外族,並延續至今。工業革命敲開中國大門後,先前的地緣優勢不複存在,中國再次麵臨外族入侵,所不同的是,此次主要是文化入侵。同時,中國人原先的四夷,東邊兩夷現已成為中國最繁榮的地區,中國人開始麵對比當年希臘人麵對的地中海還要廣闊的太平洋,中華文明必須適應形勢,吸收借鑒,目光從大陸轉向海洋,大勢所趨,不變革便要死亡!如果國人還在為誰是主流,誰是正宗而內耗,等待國人的將是比《色,戒》還要抑鬱的結局。李安已經意識到並付諸行動,他用過人的細節功夫描述了中國女性的優雅與堅強,中國男性的柔情與血性;他用學生的激情與稚嫩提醒國人,雖然中國已經取得驕人成就,但還遠未成功,在軟實力方麵中國仍顯稚嫩。莫讓天朝上國心態再次誤國!莫讓所謂主流作家阻礙中國文化的回歸與複興!李安用獨特的視角並借易先生之口,道出了對日本人的蔑視,更道出了當前各政治勢力心中的恐懼。整部影片氣氛壓抑,恐怕是導演本人心情的寫照:問題找到了,隻是沒有答案,隻有持久的鬱悶。

另一方麵,閻作家對中國文化受到汙染的擔心其實有些道理。稍稍回想十年前,中國哪有如此多的選美、緋聞和寫真?潛規則也浮上來了,央視竟然都開始鬧性醜聞!香港更為誇張!一個“色”字在不覺之間讓欲望開始狂舞,讓價值迷亂,讓精神變得空虛。相比起來,朱教授也說了,《色,戒》其實不夠色。易先生起初很色,但後來不再僅僅是肉體,而是感情,而是內心的觸動,於是才會送佳芝“鴿子蛋”。對易先生來說,如果不是後來的情,他最初的色險些讓自己送命;對王佳芝來說,色易守,情難防,最終害得同事們一同殞命。影片其實是要告誡觀眾,色須戒,在浮華裏麵應適可而止,否則定會受傷。《色,戒》失誤之處在於高估了觀眾承受能力,高估了性愛場麵的作用,給批評者以口實。至於如何去戒?此題甚大,此處不便展開,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簡單粗暴的封堵不會奏效,僅憑唱高調和家長式的教訓更難奏效。

世上鮮有純粹的堅定,其實大家都怕過,沒關係,恐懼過後的堅定仍舊是堅定。要遭人唾棄的是,恐懼之後的虛偽,冒充堅定,冒充高尚,冒充正義。須知,事情最終都會恢複自身軌跡,虛偽者和偽善者的虛偽和私心終會盡人皆知!至真至善,不論基督還是佛法都大加推崇,讓自己多一些理解,給他人多一些寬容,有什麽不好呢?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