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227)
2012 (283)
2013 (279)
2015 (102)
2017 (123)
2018 (150)
一本舊書
兩年前回國,在大學校園的圖書館前,看到一位老先生在賣舊書,我就選了幾本,其中有這本:
幾年前,剛剛學填詞時,常常在網上找詞譜,總是用龍先生的,但真不知道他離我們這麽近,以為他是很久以前哪個朝代的呢。更不知道他就是寫《玫瑰三願》的龍七(因他在家排行第七)。。。
正抱著喜滋滋地看時,三嫂來了,問我是不是又沒講價就買了,我笑了,她說:“看你那傻樣,下次買書,我帶你去好書店,買新的”。。。
要說新書,以前我每次回來,都會買一些,可自從買了這套“四大名著”,讀的時候發現:漏缺的,重複的,不菲的價格,也隻是做個裝飾了。
而這書雖然舊,但印刷極其認真,僅是它的出版說明,就值得反複閱讀:
詞興於唐代,經過五代的發展,極盛於宋代,是一種配合音樂可以歌唱的樂府詩。
詞主要來源於樂府和民間文學,但和唐代的音樂繁榮分不開的。在唐代,以琵琶為主要樂器的西域音樂已經大量傳入,民間歌曲也很發達,故《舊唐書·音樂誌》說:“自開元以來,歌者雜用胡夷裏巷之曲。”這種西域音樂和民間歌曲結合後,創製出無數動聽的新樂曲,從宮廷到民間都很流行。詞的產生和創作,主要就是配合這種新型的樂曲,因而當時把詞叫做“曲子”或“曲子詞”。
由於詞和音樂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從而產生了嚴格的聲律和種種形式上的特點。每個詞調都是“調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有它的固定形式。為了適應樂曲的節拍,詞的句子多數是長短不齊的,韻位也是參差不同的。為了配合樂曲的音調,加強樂曲的音樂性,詞中所用的字除分平仄外,有些還要分四聲。由於詞必須受聲律的約束,所以前人把作詞稱為“倚聲填詞”或“按譜填詞”。
這些嚴格的聲律,使詞比詩更具有音樂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內容服務的。詞的每個曲調都表現一定的聲韻,表達一定的情感。前人作詞,如寫豪情壯懷,就用《滿江紅》、《念奴嬌》、《賀新郎》、《沁園春》等一類慷慨激昂的曲調;如寫綿邈深婉之情,則用《滿庭芳》、《木蘭花慢》等一類和諧婉約的曲調。這樣,就能達到聲文並茂,增強藝術感染力。
詞到了南宋,漸漸脫離音樂而成為獨立的文學體裁,不複歌唱了,但這種“倚聲填詞”或“按譜填詞”的方法,依然一直為後世所應用。
從這本書裏學到的東西,遠遠不能用新舊來衡量的。
好女兒。秋晚
悲戚戚琵琶,
無奈歎芳華。
竟在離人心處,
點了顆朱砂。
碧水影蘆花。
一念間、卻又天涯。
玉杯空執,
長風正起,
雁字披霞。
祝朋友們:秋天安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