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227)
2012 (283)
2013 (279)
2015 (102)
2017 (123)
2018 (150)
這個夏天來得羞羞澀澀的,走得也不清爽,把個初秋弄得盛夏似的火辣辣的熱。
我的那盆曾經四季如一葳蕤的折鶴蘭,也同這季節一樣,情緒很不穩定,不知道是因為今年留它自己在家的日子多了,還是什麽,一直不是很開心的樣子。幾天前,我想給它換換土,可一不小心,把其中一株長勢最好的,給碰斷了,把我心疼的不行,趕緊把它放到了一個杯子裏,裝了水,想把根育出來,再放回土裏去:
還好,四天後根出來了:
又放了一周,想讓它們再壯實一些,看看這樣了:
今天,就把它放回土裏了,不知道會長得怎麽樣,今天就記一下。
邊弄土的時候,就想起了胡適的那首《蘭花草》了,嗬嗬~
《希望》原是胡適先生早年寫的一首詩,後被台灣的陳賢德和張弼二人修改並配上曲子,同時改名為《蘭花草》,從而廣為傳唱。1921年夏天胡適到西山去,友人熊秉三夫婦送給他一盆蘭花草,他歡歡喜喜地帶回家,讀書寫作之餘精心照看,但直到秋天,也沒有開出花來,於是他有感而發寫了這首小詩。
胡適是中國現代史上叱吒風雲的大人物,但他的作品真正為大眾所熟知的並不多,這首《蘭花草》可能是流傳最廣的一個。它清新、質樸、深情,對生命的期待與珍惜躍然紙上,而且琅琅上口。但每哼起這支歌,在那優美的旋律中,我眼前浮現的不是蘭花草,而是胡適匆促而執著的身影。當年胡適學成歸來,也帶著一株“蘭花草”——自由主義,他千裏迢迢不辭辛苦把它帶回來,種到中國的土地上,小心地嗬護,殷切地期待它開出花來——何止是“一日望三回”啊!我想,正因為胡適有這種焦急的心情,當他看見這株遲遲不開的蘭花,才一下子觸景生情,萌發詩興。給它取命為《希望》,也許是希望自由主義思想早日開遍中國吧。如今斯人已去,歌聲在耳,想想胡適這株風雨飄搖近百年的“蘭花草”,竟抹不去絲絲的惆悵。
黑體字部分,來自百度,謝謝原作者。
雖然,我沒有一日看三回,但也最少是一日一回的,它的回報也不錯的,有花開了~
祝朋友們:開心快樂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