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起來,天空飄著輕雪,就想起了媽媽常說的一句話:“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便暗喜,這是年景好的兆頭啊!
昨天有中文課,準備的時候,看快到‘元宵節’了,就決定講它的內容,其中還加了兩首小詩。一是清朝符曾的《上元竹枝詞》: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
想這符曾一定是北方人了,要不咋不吃湯圓,吃元宵呢~~~
早晨煮湯圓的時候,又想起了媽媽蒸元宵的情景了。那時,媽媽通常會在前一天,把玉米葉用水泡軟,十五的清晨,會把水燒開,再把玉米葉鋪到簾子上,然後,將元宵一個個地擺好,蓋上鍋蓋蒸。當時,覺得那些玲瓏晶瑩的圓丸子,好吃極了。。。
另外一首是元好問的《京都元夕》: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遊人笑語中。
讀這首時,我就想:元大人不知是沒回首,還是咋的,反正好像沒有辛大人那麽幸運哈,但他用那麽熱鬧的節日氣氛,把自己的那份孤寂,襯托的也很落寞了。。。
其實,我們常常會即使‘不尋’,驀然回首時,燈火闌珊處的‘那人’,也會在,但未必是別人,有時,也許就是另一個的自己。。。
加兩張去年拍的、即像大餅,又像燈籠的月亮的片~~~
實際上,以前,十五也是中國的‘情人節’,所以,有很多的詩詞都是與情有關的,因為,在南方元宵節,也是春天開始之日。。。
再加一首《彩雲飛》,祝福朋友們:元宵節開心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