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86)
2014 (1)
2017 (2)
2018 (1)
虎年虎威:愣頭小子吻癱機場 慈善大戶捐呆國人
沒想到,新年的第一周海外華人就不甘寂寞,在沉悶的恐怖威脅氣氛中,殺出兩條似乎毫不相幹的新聞。一條是,美國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萊文教授宣布,耶魯2002屆畢業生張磊已經承諾,將向耶魯大學管理學院(SOM)捐贈888萬8888美元;另一條是,美國警方逮捕了在數天前違規進入紐瓦克國際機場安全區,和女友吻別的留美中國籍男博士江海鬆(Haisong Jiang,音譯)。
這兩則新聞在華人中都有震撼作用。這起“吻別事件”正好發生在美國機場“草木皆兵”之際,突顯了機場保安的漏洞百出。有人把這件事情與中國人慣有的不守規則聯係起來,我認為有點小題大作,自己往自己臉上摸黑。我個人認為,一個人的偶然越軌行為,不應當被泛化到一個群體。我們這些海外華人本來自己生存就夠不易了,為什麽還要為別人的錯誤買單呢?當然我還沒有發現美國主流媒體有這方麵的聯想,倒是我們自己的同胞自我批評的精神可佳。話說回來,在美國,以某個人的行為來貶低一個群體或一個族群是美國的憲法所不允許的。
就說這恐怖分子吧,幾乎100%是來自伊斯蘭教徒或穆斯林國家,在統計學上絕對有顯著差異,但美國不會、也不敢把這件事泛化,還要一味向穆斯林示好。有人開玩笑地說,美國機場的安檢人員,為了避嫌,另可多檢查坐輪椅的老人或抱在懷中的幼兒,也不敢去多檢查那些一看就知道的伊斯蘭教徒,怕人家控告racial profiling.
我倒是覺得,為了美國的反恐能少花錢多辦事,有針對性地對高危人群多檢查是有必要的,美國人為了標榜人權而在反恐領域搞所謂一視同仁實在是一個錯誤。奧巴馬在這個錯誤的道路上走的很遠了,所幸他正在糾正。
回頭再說江海鬆的行為,他實際是本能地耍了一小聰明。我說本能,是因為很多人在頭腦不清醒時都會去犯類似錯誤。在中國,這種事無時無刻不在發生。不要告訴我在美國沒有。那些在不該用手機的時間和地點用手機聊天的普通人,那些逃稅漏稅的議員,那些拿公款嫖娼的官員,還有那些上班時間泡妞的市長、州長們,性質其實都差不多。小江這件事如果不是發生在風聲鶴唳的時刻,可能根本沒有人去理會,這種事情可能天天都在美國機場上演。問題是,負責保衛機場的警衛為什麽會擅離職守?這個問題一天不解決,美國的安全隱患就一天不會消除。
張磊給耶魯大學的千萬捐贈本來是一件莫大的好事,我們高興還來不及呢,可他的行為卻遭到了某些人的質疑甚至謾罵。有人說他不愛國,有人說他有了城裏後媽,忘了生他、養他的祖國親媽。也有人把這種在美國非常簡單的捐贈行為與中國教育製度的失敗掛上了鉤。
這件事反映出國人一種非常根深蒂固的人際關係的概念,做什麽事都要不偏不倚,走中庸之道,要看別人的臉色,擔心一碗水是否能端平。這樣的人看來,張磊給耶魯大學捐贈可以,但一定也要捐款給他在中國的母校,人民大學,而且數目至少要對等。這要說來,那他以前就讀過的幼兒園要不要捐?小學、中學要不要捐?他出生的地方教育機構要不要捐?什麽時候是個頭?
這使我想起國內很多有錢人沒有一個正常的、健康的渠道去回饋社會,不像在美國,為社會福利事業捐贈已成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大多是不留名的。有時聽到國內的有錢人、名人迫於社會壓力,而不情願去為災區捐款,真是覺得可惱、可歎、可笑。中國社會在這方麵需要邁開大步,讓有錢人為富而仁,既可減輕政府的負擔,也可緩解貧富差距過大所帶來的社會矛盾,更重要的是,孩子從小接受這種社會熏陶比任何空洞無物的宣傳都有效百倍。
華人社會發生的這兩件事,一反一正,意義雖然不同,但從側麵又折射出我們國人的心態,值得我們深思。
新的洋奴致典型代表!
總而言之,美方的反應是典型的惱羞成怒-如此吹噓的防範措施竟然被一個被愛情燃燒著的年輕人輕而易舉地突破了, 他們能不惱怒嗎?
再看看那兩對不請自來到白宮赴宴的白夫婦,他們被起訴了嗎?所以說,如果江同學被監禁,他完全可以空警方種族歧視, 不信的話,如果一個白小夥幹同樣的事你說他會被監禁嗎?
大家拭目以待!
有這麽多人替他叫好,蠢,什麽時候,北大清華培養的外國留學生也這麽死心塌地
孝敬中國大學就說明中國教育成功了
有這麽多人替他叫好,蠢,什麽時候,北大清華培養的外國留學生也這麽死心塌地
孝敬中國大學就說明中國教育成功了
《時代潮》 (2000年第十期) 本刊實習記者 胡繼紅 記者 王子君
新千年伊始,張磊回國
2000年2月3日,張磊回國了。盡管隻有半年,他就可以拿到美國耶魯大學的碩士學位,他還是回來了。回國的日子並不是刻意選定的,但這一天正好是中國的除夕。這巧合似乎寓意了張磊全新的、光明的道路與前景。
張磊回國創業。誰也沒有想到,短短半年時間,他所創辦的SinoBIT 中華創業網就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在網站倒閉風險來臨的時候,中華創業網於8 月起開始了贏利,而且是高贏利,這意味著中華創業網開創了互聯網企業贏利的先河。軟庫中華基金的首席代表石明春評價說,中華創業網是中國最有影響的投資品牌。張磊一時成了網絡界的新聞人物。他的名字和他的中華創業網上了紐約時報的頭版,還出現在《華爾街日報》、《亞特蘭大時報》、《韓國經濟日報》、香港《大公報》等世界十幾家主流媒體,國內報道的文章已多達140多篇。同時,中華創業網獲得了美國新聞集團的投資,這是該集團在全球第一次對新興的初創企業進行投資。
這時候的張磊才28歲,正值生命的黃金季節。如果留在國外,他可以獲得金錢、汽車、高爾夫式的生活,還可以與妻子享受家庭的樂趣。但他都放棄了。有人把他的舉動稱為“愛國”,他解釋說:“一個人的發展有他的必然性,我17歲入黨,回國的舉動應該說是水到渠成的事。對祖國的感情發生在一年 365天, 隻是在回國的這一天體現罷了。”
1990年,張磊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金融專業,時值學校實行學生班主任製度,張磊以良好的綜合素質自然而然地當上了學生班主任。大學4年,張磊積累了豐富的社會工作經驗,深深領悟到這樣一種哲理:真正的成功,不是一個人的成功,而是要帶領一個團隊去成功。這種體會又漸漸延伸了內涵:每一個公民若都能將自己的智慧與才華奉獻給自己的祖國,這個國家必然會強大。現在,他以自己的行動實踐著為國奉獻的信條。
抓住契機,建功立業
1998年,張磊出國留學,他選擇了美國耶魯大學的國際經濟專業,同時攻讀國際關係和工商管理碩士。與所有的留學生一樣,麵臨著未來的大方向發展選擇。在這以前,他在亞洲開發銀行和美國金融界一些有名的機構裏工作過,他完全可以在那些發達國家裏謀到相當理想的職位,但張磊選擇了回國,不能不說,是機遇與眼光讓他作出了這樣的選擇。
身在海外的日日夜夜,張磊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中國,時常與他的老師與同學探討中國的發展問題。這中間,拉迪給予他的影響是巨大的。尼克拉斯·拉迪是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首席中國問題專家,兼任兩任克林頓政府的中國問題顧問,也是耶魯大學的兼職教授。他得知張磊有回國發展的想法,很高興,也很支持。他說,中國存在著數字鴻溝,中國還很落後,但落後也意味著機會與希望,處在全球新興市場中的中國,不需要經曆美國工業大革命階段,而可以直接跨越到信息時代。中國的有線通訊不發達,無線通訊運用卻極其廣泛就是實例。他鼓勵張磊回國,將海外工作的經驗與所學知識融於實際工作中去,把握機會,為國出力。
1999年10月,張磊代表耶魯大學回國參加了 “CDMA2000 ----中國電信高層研討會”,再一次感受到中國事業的發展。正好中國加入WTO協定簽訂,張磊敏感地意識到回國的時機到了。因為這消息對於海外的中國人來說是一個信號, 它表明了中國與世界接軌、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大潮的決心。這種體會又漸漸延伸了內涵:每一個公民若都能將自己的智慧與才華奉獻給自己的祖國,這個國家必然會強大。現在,他以自己的行動實踐著為國奉獻的信條。
抓住契機,建功立業
1998年,張磊出國留學,他選擇了美國耶魯大學的國際經濟專業,同時攻讀國際關係和工商管理碩士。與所有的留學生一樣,麵臨著未來的大方向發展選擇。在這以前,他在亞洲開發銀行和美國金融界一些有名的機構裏工作過,他完全可以在那些發達國家裏謀到相當理想的職位,但張磊選擇了回國,不能不說,是機遇與眼光讓他作出了這樣的選擇。
身在海外的日日夜夜,張磊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中國,時常與他的老師與同學探討中國的發展問題。這中間,拉迪給予他的影響是巨大的。尼克拉斯·拉迪是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首席中國問題專家,兼任兩任克林頓政府的中國問題顧問,也是耶魯大學的兼職教授。他得知張磊有回國發展的想法,很高興,也很支持。他說,中國存在著數字鴻溝,中國還很落後,但落後也意味著機會與希望,處在全球新興市場中的中國,不需要經曆美國工業大革命階段,而可以直接跨越到信息時代。中國的有線通訊不發達,無線通訊運用卻極其廣泛就是實例。他鼓勵張磊回國,將海外工作的經驗與所學知識融於實際工作中去,把握機會,為國出力。
1999年10月,張磊代表耶魯大學回國參加了“CDMA2000 ----中國電信高層研討會”,再一次感受到中國事業的發展。正好中國加入WTO協定簽訂,張磊敏感地意識到回國的時機到了。因為這消息對於海外的中國人來說是一個信號, 它表明了中國與世界接軌、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大潮的決心。 張磊決定回國。他要在中國的市場上作一個職業經理人,進行一種非常規範化的創業。他希望自己能作出一番輝煌的成就,把生命的亮點奉獻給祖國,為海外的中國人回國創業起到一種示範作用,連鎖效果。
SinoBIT中華創業網的三套車要建“百年老店”
張磊回國一個月後,他的合作夥伴孫燕軍也從美國回到了北京,與身在北京的張磊、楊戈匯合。他們三個是大學同學,畢業後雖然天各一方,但一直保持著密切聯係,等待著共同創業的時機。 1999年下半年,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以極強的滲透力影響了全球,三個人敏感地認識到了作為年輕人靠自己自身的才能、理想、幹勁兒為祖國、為社會、為自己創造財富的機會已經到來,互聯網會為他們提供一個成就事業的平台。由於職業關係,他們了解到國外的投資者對中國的互聯網和高科技越來越看好,他們運用經濟學的原理不看起點,也不看終點,而是看到這落後起點和先進終點之間的巨大距離,決心在中國舉起創業大旗,開辦私人的風險投資俱樂部。楊戈說:“我們理解創業者在尋找種子資本過程中脫胎換骨般的經曆。我們看過很多公司的商業計劃書,但不幸的是大多數都不合格。我們也看到很多創業者把大量寶貴的時間花在寄一份又一份的商業計劃及一輪又一輪的談判上,但最終都石沉大海。我們就是來架起一座橋梁,使資金的需求者和提供者進行有效的交流,這樣創業者就可以把有效的精力放在公司業務的發展上,從而最快、最大限度地達到目標。”他們堅信,中國的Yahoo!和Amazon.com都會在近幾年誕生, 而他們的 “SinoBIT.com就是這一場革命的催化劑。
在中關村的兩間14平方米的某證券公司的大戶室裏,SinoBIT 中華創業網誕生了。他們沒有絞盡腦汁地為網站取一個新潮的、有啄頭的名字,而起名“中華創業”,將他們對祖國的情感和幹事業的信念緊密相聯。他們要建立起本土化、適合中國、麵向中國大眾的服務網絡,要建一個經得起市場風雨的“百年老店”。憑著各自的優勢----孫燕軍三年來在世界一流機構的工作經驗和對國際投資人的了解、張磊在耶魯大學學到的風險投資前沿理論以及他對美國互聯網商業模式的研究成果、楊戈從事風險投資的經驗和積累的大量數據和資料,他們形成了創業團隊核心能力的最佳組合----年輕、充滿活力、有豐富的工作經驗。2000年1月14日,SinoBIT中華創業網正式開通了。
他們從資本、人才、技術等等各方麵幫助國內企業,不斷組織中國企業去國外巡回交流,為國內許多房地產公司、家具集團、零售銷售集團創造了二次創業的好機會,增加了贏利,擺脫了困境。
對於留學生的回國,國家有許多市場優惠政策,為他們在中關村設置了基地,而張磊卻沒有去享用這個國民待遇。他說:“我不是因為有這些才回來的。中國還不富裕,我們不能因為回來就要得到優惠待遇。”他們現在的辦公室,從裝修到陳設也都極為樸素簡單。但他們的青春與智慧,卻一天一天顯示出卓爾不凡的光彩。
對祖國的火熱真情,支配著張磊和他的夥伴們在創業的路途上耕耘。
如今的中華創業網,已經是一個全員持股的公司,會員企業13000多家, 遍布北京、上海、香港、舊金山,投資者200多家,代表資本超過100億美元,被譽為國內創業投資門戶網站的領導企業。但張磊很平靜地麵對這一切,因為他知道這距他們的理想境界還相當遙遠。
愣頭小子吻癱機場,應該說誰說我們中國人不浪漫;
慈善大戶捐呆國人,則應該說誰說我們中國人沒有仁慈的心!
為什麽總有人要以所謂政治的頭腦看問題呢?活的累不累!
都像你這樣, 就什麽事情也幹不成了。
,,,,,, 說的也在理,不過這是問題的另外一麵。我們不是在這裏為小江的行為辯護。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麽要對警衛失職的事搞個清楚。你不能指望每個人都那麽守規矩、聽話。納稅人的錢養了機場那麽多人不是指望大家都是良民。萬一小江換成了恐怖分子呢?那豈不是輕易得手了。想想你保衛的是美國總統,你能擅離職守嗎?
thinkaboutsomething:
在沒有發現“其他問題”之前,我們應當假定張磊的錢是合法所得,不應當有second guessing.如果你說捐款有作秀的因素?那麽我倒希望這種作秀越多越好。比爾蓋茨不是做個很多秀嗎?至於逃避稅收,我隻能說會少交一點稅,但絕對不會100% 這也是美國高人一籌的地方。讓社會和捐款人都能有所收獲,當然社會得益更大。
至於政治因素,那就看你怎麽去想了。不能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吧。
中國人活得累,就是這麽來的,做什麽都要瞻前顧後,不能保持真性情的作自己。
愣頭小子吻癱機場,應該說誰說我們中國人不浪漫;
慈善大戶捐呆國人,則應該說誰說我們中國人沒有仁慈的心!
為什麽總有人要以所謂政治的頭腦看問題呢?
活的累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