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寬

時易乾坤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不能不聽】: 一組由民歌鋼琴改編的管弦室內樂plus

(2009-04-11 17:47:37) 下一個


【不能不聽】: 一組由民歌鋼琴改編的管弦室內樂plus


這是一組我珍藏已久,記載了人生軌跡的優美短曲。每次聽到它們都會喚起遙遠的記憶,酸甜苦辣盡在其中……


佛漢•威廉斯(
Vaughan Williams: “綠袖子幻想曲” (Fantasia on Greensleeves) 

《綠袖子》是文藝複興時期英國的一首愛情民歌,據說是亨利八世所作。後來流傳下來,成為英國民歌的一顆瑰寶,不知被多少樂人一遍遍地演繹。歌詞憂傷動人,先由情人獨唱,歌隊再把他的心思重複一遍。此後鍾情人每唱一個詩節,歌隊都將該詩節再重複一遍。歌中的情人對戀人一往情深。他身為君王,卻愛上了一個平民女子。他一生都在追求,但卻未得應允。他甚至令宮廷上下都身穿綠衣,好讓他每天想著戀人,但直到他死去,他的戀人都一直沒有到來。 

這首民謠的旋律非常古典而優雅,似娓娓敘來一憂傷而美麗的愛情故事,聽之,讓你思緒萬千。但它受到世人喜愛的層麵卻不僅僅局限在愛情的領域,有人將它換了歌詞演唱、也有人將它作為聖誕歌曲,而它被改編為器樂演奏的版本也是多不勝數,有小品、有室內樂、有管弦樂…,而這其中又以上述的《乞丐歌劇》和英國作曲家佛漢威廉斯 (Vaughan illiams) 所寫的《綠袖子幻想曲》(Fantasia on Greensleeves) 最具代表性。 

在《綠袖子》的諸多樂器版本中,最能表現此曲略為淒美的情境,除了最早的魯特琴版本、吉他版本一直以其獨特的音色而獨樹一幟。另一方麵,在眾多古典吉他改編的版本裏,又以英國魯特琴音樂家佛朗西斯•卡汀 (Francis Cutting) 所做的編曲最受大眾所推崇和喜愛。 

此外,比較著名的版本尚有奧地利吉他家卡爾•夏伊 (Karl Scheit)為吉他二重奏所寫的《綠袖子變奏曲》。 

《綠袖子幻想曲》是沃恩-威廉斯(Vaughan Williams)的代表作品。此曲意韻悠遠,充滿幻想的意趣,讓人浮想聯翩,又略帶一絲憂傷,全曲聽來纏綿而悠揚,優美而清亮,抒情性極濃。音樂讓我們在“綠袖子幻想曲”裏能夠嗅到清新草原氣息,見到遼闊的藍天綠地,甚至還有幾隻羊兒無憂無慮地在湖邊吃草—綠袖子的幻想就是如此清新可愛,遠遠地從天國似的地方來到你的耳際,如夢如幻,讓人忘卻一切煩憂,任思緒飄向不歸地遠方…… 

著名才女蓮波曾將此英詩按詩經風格譯成漢文。讀之,令人讚歎不已。 

下麵這篇譯文是來自《讀書人》 

《袖底風• 綠袖》 

我思斷腸,伊人不臧. Alas my love, you do me wrong

棄我遠去,抑鬱難當. To cast me off discourteously

我心相屬,日久月長. I have loved you all so long

與卿相依,地老天荒. Delighting in your company

綠袖招兮,我心歡朗. Greensleeves was all my joy

綠袖飄兮,我心癡狂. Greensleeves was my delight

綠袖搖兮,我心流光. Greensleeves was my heart of gold

綠袖永兮,非我新娘. And who but my Lady Greensleeves

我即相偎,柔荑纖香. I have been ready at your hand

我自相許,舍身何妨. To grant whatever you would crave

欲求永年,此生歸償. I have both waged life and land

回首歡愛,四顧茫茫. Your love and good will for to have

伊人隔塵,我亦無望. Thou couldst desire no earthly thing

彼端箜篌,漸疏漸響. But still thou hadst it readily

人既永絕,心自飄霜. Thy music still to play and sing

斥歡斥愛,綠袖無常. And yet thou wouldst not love me

綠袖去矣,付與流觴. Greensleeves now farewell adieu

我燃心香,寄語上蒼. God I pray to prosper thee

我心猶熾,不滅不傷. For I am still thy lover true

佇立壟間,待伊歸鄉. Come once again and love me 

綠袖子(Greensleeves)

阿九  

1
唉,我的愛,你心何忍,Alas my love, you do me wrong,

將我無情地拋去。To cast me off discourteously.

而我一直在深愛你,I have loved you all so long,  

在你身邊我心歡喜。Delighting in your company. 

綠袖子就是我的歡樂,Greensleeves was all my joy,

綠袖子就是我的欣喜,Greensleeves was my delight,

綠袖子就是我金子的心,Greensleeves was my heart of gold, 

我的綠袖女郎孰能比。 And who but my Lady Greensleeves. 

2 

假如你是在輕看我, If you intend thus to disdain,

我會更加迷上你, It does the more enrapture me,

縱然如此,我依然, And even so, I still remain,

愛著你,做你的囚徒。A lover in captivity. 

綠袖子就是我的歡樂, Greensleeves was all my joy,

綠袖子就是我的欣喜, Greensleeves was my delight,

綠袖子就是我金子的心, Greensleeves was my heart of gold,

我的綠袖女郎孰能比。 And who but my Lady Greensleeves. 

3 

啊再見,綠袖,永別了,Ah, Greensleeves, now farewell, adieu,

我向天祈禱,賜福你,To God I pray to prosper thee,

因為我一生真愛你, For I am still thy lover true, 

求你再來,愛我一次。Come once again and love me. 

綠袖子就是我的歡樂,Greensleeves was all my joy,

綠袖子就是我的欣喜,Greensleeves was my delight,

綠袖子就是我金子的心, Greensleeves was my heart of gold,

我的綠袖女郎孰能比。And who but my Lady Greensleeves. 

格裏格 Grieg: 《晨曲》 

格裏格應邀為易卜生的詩劇 《培爾•金特》 寫了配樂,完成於18741875年間,但他從配樂中選編的兩套組曲(各分四段),卻到18881891年才先後編出。這兩部組曲都是曲作者格裏格的代表作品。 

愛德華•格裏格(Edvard Grieg (1843-1907), 挪威最傑出的作曲家。生於卑爾根,15歲時去德國萊比錫音樂學院學習。 後去哥本哈根從加德為師。1864年結識了作曲家裏夏德•諾德拉克後,共同從事研究挪威民間音樂的工作。1867年創辦了挪威音樂學校,根據挪威詩詞創作了具有獨特風格的抒情歌曲,整理改編民間歌曲。其妻歌唱家尼娜是他作品最好的解釋者。 

格裏格能巧妙地將主題用古典結構形式和現實的傳統音調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從而使它與真正的民間音樂難以分辨。在創作中,他經常突破一些清規戒律。1868年創作了《a小調鋼琴協奏曲》,使他成為當時作曲家中的佼佼者。後期作品,一般都采用短小抒情形式,十分成功。代表作為交響組曲《培爾•金特》。 

柴科夫斯基、西貝柳斯、德彪西等都曾受到他的影響。他在挪威威望很高,逝世後受到國葬。 

《培爾•金特》取材於挪威民間故事。除了格裏格之外,沒有人能夠為可憐的培爾•金特對山魔王的廳堂的訪問寫出這種富於表情的音樂,表現那裏的那些好惡作劇的小侏儒撲在他身上掐他、咬他時的情景,或者那具耐心的索爾維格在那孤獨的棚屋裏等待著多年在世界上流浪的培爾•金特時唱的那首溫柔的歌曲。甚至當格裏格描寫培爾在埃及和東方奇異的國家裏的冒險行為時,他的音樂聽起來在某種程度上幾乎總是有“挪威風味”的。 

這首《晨曲》似乎更象一幅在令人愉快的挪威樹林的黎明時光的音畫, 而不是在摩洛哥沙漠裏一個神秘的塑像在日出時說的話。成千上萬從來也沒聽說過易卜生的話劇的人們,都在唱機和收音機裏懂得並熱愛格裏格的音樂。 

維瓦爾蒂:《四季》 

意大利作曲家維瓦爾蒂是巴洛克晚期最為著名的三位代表人物之一,也被稱作是巴洛克協奏曲之王。《四季》是維瓦爾蒂最膾炙人口的協奏曲作品,取自《和聲與創意的實驗 Op.8》中12首協奏曲中的前四首。這套作品由維瓦爾蒂在1725年創作完成,題獻給波西米亞伯爵莫爾律。三百年來,《四季》以其自然、曼妙的構想和優美的歌唱性而被廣為流傳。 

維瓦爾第,小提琴協奏曲《四季》作品大約作於1725年,是維瓦爾第大約五十歲時出版的十二部協奏曲的第一號到第四號,合稱《四季》。這部協奏曲以套曲的形式分《春》 、《夏》、《秋》、《冬》四個部分。而每部分又分為三個樂章。 

這四部協奏曲是維瓦爾第最著名的作品,其中的旋律至今仍長盛不衰。四部作品均采用三樂章協奏曲形式的正宗標題音樂,不僅照給定的十四行詩配上音樂,而且還運用了不少描寫手法。維瓦爾第在總奏與主奏交替形成的複奏形式上,巧妙地配以標題。在維瓦爾第之前,還沒有人以標題音樂的方式譜寫過協奏曲。 

《四季》之所以能夠在三百年後的今天擁有如此廣泛的知名度,並能被廣大聽眾所接受,與它鮮明的標題性和優美的歌唱性是密不可分的。《四季》所包含的四首作品分別被冠以《春》、《夏》、《秋》、《冬》的標題,每首作品包含三個樂章,構成四個相互獨立、彼此間卻藕斷絲連的“整體”,實在是作曲家巧妙的構想。維瓦爾蒂為每個樂章都附上了一段詩詞,以文字形式描繪每個樂章所力圖表現的主題,起到“畫外音”、“解說詞”的作用。所以聽眾隨著這些優美詩句的引導,非常容易進入作曲家所營造的音樂氣氛中,或許這就是《四季》得以成為最受歡迎古典入門曲目的原因所在吧。事實上在很多人看來,就算沒有這些文字,從音樂層麵來領悟這部作品,也沒有太大的難度。因為蘊含其中的主題,將隨著精致、優雅的旋律源源不絕地流出,作曲家對四季變換細致入微的刻畫早已深藏在音樂當中。不過,這裏還是讓我們來讀一讀維瓦爾蒂的詩句(每一段代表一個樂章): 

《春》

一、春天來了,無限歡欣。小鳥唱著歡樂之歌來迎春。微風輕拂清泉,泉水叮咚流淌。天空烏雲籠罩,電光閃閃,雷聲怒號。雷鳴電閃轉瞬即逝,鳥兒重又婉轉歌唱。

二、在鮮花盛開的草地上,在簌簌作響的草叢中,牧羊人在歇息,忠實的牧羊犬躺在一旁。

三、伴隨著鄉間風笛歡快的音響,在可愛春天的晴朗天空下,仙女們與牧羊人翩翩起舞。 

《夏》

一、夏日炎炎,畜群困倦,鬆林似火燒。斑鳩和金翅雀在聲聲歌唱。清新的微風迎麵吹來,轉瞬間陣陣北風勁吹。牧人驚恐,為自天而降的厄運而哭泣。

二、困倦的病體輾轉難眠,更懼怕那電閃和雷鳴,畜群也為蒼蠅所困擾。

三、啊!他的恐懼才剛開始:傾盆而降的冰雹,毀壞了他的莊稼。 

《秋》

一、農夫們載歌載舞,喜慶豐收多高興。大夥兒舉杯痛飲,以酣睡結束這場歡樂。

二、不少人離開了人群,到涼爽的空氣中去散心。這季節吸引著人們,來享受那甜美的一覺。

三、獵人拂曉出發,帶上號角、獵槍和獵狗,追趕那逃遁的野獸。獵狗狂吠,獵槍鳴響,受傷的野獸驚恐萬狀,東奔西竄,精疲力竭,最終被降伏而死亡。 

《冬》

一、北風凜冽,白雪皚皚,冰天雪地,戰栗不止,頓足奔跑路途艱,牙齒咯咯直打戰。

二、熊熊爐火暖身心,室外雨雪下不停。

三、冰上溜,慢慢行,謹防滑倒要小心,忽然急轉而摔倒,爬起身來又急跑,不料滑到冰窟邊。 

埃爾加:《愛的禮讚》Edward Elgar Salut d'Amour 

《愛的禮讚》亦譯作《愛的問候》及《情人的問候》是埃爾加送給他妻子的曲子。題贈給新婚妻子的一首小品。原名Liebesgruss,出版了鋼琴獨奏、鋼琴和小提琴、管弦樂改編曲三個版本,後改名為Salut d'Amour。整首曲子輕柔悠揚,平靜中體會款款的親情,友情,愛情! 

《愛的禮讚》是小提琴獨奏曲。本曲是英國作曲家愛德華-埃爾加(Edward Elgar,18571934)的代表作之一,而且是小提琴獨奏曲中的名篇。本曲具有典型的“小夜曲”風格,輕鬆而典雅,是極適用於舞會和沙龍等場合的音樂。 

愛德華•埃爾加(Edward Elgar,18571934),英國作曲家,自幼隨父親學鋼琴與小提琴,異常勤奮,主要靠自學掌握了多種樂器的演奏,尤以小提琴見長。1885年承父業任伍斯特教堂風琴手。他的音樂真實自然,富於創新精神,對英國音樂的發展很有促進。其妻卡羅琳•艾麗絲•羅伯茨對他幫助極大,其成功之作幾乎全是在婚後創作的,著名的有:大合唱《傑龍修斯之夢》、《b小調小提琴協奏》、《第一交響曲》、《第二交響曲》、《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合唱曲《黑色騎士》和《奧拉夫國王》等等,他的藝術毫不偏狹,思維極為寬廣,曾受德國浪漫主義的影響,風格莊嚴而淳樸,英國人民把他看作是英國的貝多芬。 

他一生忠心耿耿地為提高英國的音樂水平而努力,1904年曾封為爵士並獲功績勳章。此外,還獲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坎脫勃萊及美國耶魯大學音樂博士學位,1924年被聘為英王禦前音樂教師。 


帕赫貝爾
:D大調卡農》Johann Pachelbel canon 

帕赫貝爾是17世紀後期的德國管風琴家和作曲家,是在巴赫前一代中偉大的管風琴家之一,風格融會南北特色,以他為代表形成了中德學派。曾在維也納、斯圖加特任管風琴師。 

1695年起任紐倫堡聖塞巴爾杜斯教堂管風琴師,在此終其一生。其作品有簡樸的對位風格,同時顯示出他對意大利曲式的精通。他的眾讚歌前奏曲把北德宗教性較強的旋律移植到南德較為抒情的音樂氣氛中去,自成一體。 但他最有名的作品還是《D大調卡農》。全名——D大調為三把小提琴和巴鬆管的卡農和吉格。 

【卡農(canon)】簡介 

卡農(canon)起源於意大利與法國,約出現於十三、十四世紀。卡農的名稱最早作“caccia”,古法語作“canon”,故一般認為其稱謂來源於古法語,意思是“依靠”。(此說存疑,維基英文版的相關詞條說古法語的“canon”意為“learned”博學的,學術的)(這一古法語的“canon”從語源上說來自於希臘語的“kanon”,意為“規律、法則”,因此一般認為卡農的原意為“規則”。)卡農曲在十五世紀上半期至十六世紀中期(尼德蘭樂派(Netherland School)時期)迎來了它的黃金歲月。 

卡農(canon),是複調音樂的一種。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為另一聲部所摹倣,即嚴格的摹倣對位。帕赫貝爾的D大調卡農,現在已是大眾名曲,在不到五分鍾演奏長度裏,所謂“頑固音型主題”一共出現28次,這樣的安排聽來一點都不感到膩。我們現在經常能夠聽到的這個作品形式其實已經不是帕爾貝爾的原作了,他是由著名巴洛克音樂學者也是亨德爾作品的開發和確定者Karl Franz Friedrich Chrysander18261901)的學生也是他的好朋友Max Seiffert所改編的,後者曾經同樣也是研究巴洛克音樂的學者,並是JAN PIETERSZOON SWEELINCK (1562-1621)作品的研究者和版本確定者。 

卡農(canon)是一種音樂譜曲技法,和賦格一樣是複調音樂的寫作技法之一,也是利用對位法的模仿技法。卡農同時也指以此種技法創作出來的音樂作品,比如巴赫的《五首卡農變奏曲》。 

卡農的所有聲部雖然都模仿一個聲部,但不同高度的聲部依一定間隔進入,造成一種此起彼伏,連綿不斷的效果,輪唱也是一種卡農。在卡農中,最先出現的旋律是導句,以後模仿的是答句。 

根據各聲部高度不同的音程差,可分為同度卡農,五度卡農,四度卡農等;根據間隔的時間長短,可分為一小節卡農,兩小節卡農等;此外還有伴奏卡農,轉位卡農,逆行卡農,反行卡農等各種手法。 

十九世紀的交響曲、奏鳴曲常用卡農手法,其中最著名者乃是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今天我們最熟悉的卡農作品乃是帕赫貝爾(Johann Pachelbel)的《D大調卡農》(Canon and Gigue in D),也稱作《帕赫貝爾的卡農》(Pachelbel's Canon)。 

此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啟奏,三把小提琴間隔八拍先後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後僅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僅兩小節的旋律供重複拉奏;大提琴從頭到尾也僅有兩小節,重複達二十八次之多。這段音樂雖然不斷回旋往複,但其旋律之美不讓人覺得單調,反而感覺動聽悅耳。 

此曲由於電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為配樂而廣為人知。韓國電影《我的野蠻女友》中采用了此曲的改編版喬治溫斯頓(George Winston)的專輯《December》中的《帕赫貝爾的卡農變奏曲》(Variations on the Canon by Pachelbel),更使之風靡一時。 

此曲還作為代表人類文明的成就之一,被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通過人造衛星送入太空。 

斯凱島船歌Skye boat song 

斯凱島位於蘇格蘭西部。斯凱島船歌Skye boat song是蘇格蘭很老的名曲,背景是王子海上逃難的故事。《skye boat song》的旋律在很久之前就出現於赫布裏底群島, 而其歌詞直至19世紀才有。歌詞大意講述了Charlie王子於Culloden Moor戰敗之後,幾個忠心的漁夫在風雨交加中幫助他渡過South Uist島和Skye島之間波濤洶湧的大海的故事。這首曲子也許是王子內心的獨白:戰場的失意,大海裏的狂風暴雨,還有生死未卜的前程……據說開始沒有歌詞,後來根據故事加了歌詞,根據故事意思翻譯的歌詞如下: 

Speed bonnie boat, like a bird on the wing,

Onward, the sailors cry

Carry the lad that’s born to be king

Over the sea to Skye

Loud the winds howl, loud the waves roar,

Thunder clouds rend the air;

Baffled our foe’s stand on the shore

Follow they will not dare

Though the waves leap, soft shall ye sleep

Ocean’s a royal bed

Rocked in the deep, Flora will keep

Watch by your weary head

Loud the winds howl, loud the waves roar,

Thunder clouds rend the air;

Baffled our foe’s stand on the shore

Follow they will not dare

Speed bonnie boat, like a bird on the wing,

Onward, the sailors cry

Carry the lad that’s born to be king

Over the sea to Skye. 

心愛的船在加速 象個鳥在飛行 

向前,船員在呼喊

帶著剛生來做國王的小王子

穿過海洋到斯凱島

狂風在呼叫,巨浪在咆哮

雲雷撕破天空

我們的敵人受困在岸上

他們不能冒險追擊

盡管海浪的拍打,仍能溫柔的睡眠

海洋就是張豪華的床

深深地搖晃,弗洛拉依然睡著

守望在你疲倦的頭旁邊 

這首歌的原唱者是美國六七十年代相當出名的民謠歌手裘蒂•考林斯judy collins ,莎拉•布萊曼翻唱過。Paul schwartz 保羅 -蘇瓦茨演唱的這首用的是大提琴,低沉迷茫,曲子是鋼琴曲和風笛演奏的。 

勃拉姆斯: 一往情深搖籃曲 

勃拉姆斯曾經寫過兩首搖籃曲。一首是作品49號第四首,另一首是作品91號第二首。但是,這前一首比後一首流傳得要廣得多。人們通常提到勃拉姆斯的《搖籃曲》,都是指作品49號這一首。 

1864年,勃拉姆斯在漢堡遇見了一個維也納的青年女歌手,名叫貝爾塔。奧地利姑娘特有的溫柔嫵媚和天真爛漫,比起一本正經、不苟言笑的北方姑娘來,自有一種神秘的媚力。貝爾塔讓他一見鍾情了。從她身上,勃拉姆斯感到他注定要終老於此的奧地利土地是那麽可愛。他寫信給他的朋友約阿西姆(18311907)說:維也納畢竟是音樂家的聖城,通過貝爾塔,使他感到這個音樂之都對他有著雙重的吸引力。他曾跪倒在格累台納夫人麵前,求她發出邀請,讓他和這個姑娘會麵。他和貝爾塔的愛是兩廂情願的,但在談婚論嫁的時候終於遭到了不可克服的障礙。 

十年以後,當勃拉姆斯知道她——法柏夫人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而那第二個孩子剛出生不久,勃拉姆斯就決定寫一首《搖籃曲》送給法柏夫人。他沒有忘記法柏夫人最喜歡維也納風格的圓舞曲,於是他從阿爾尼姆和布蘭丹諾的《兒童奇異的號角》詩集裏,選出一首童謠,按維也納圓舞曲情調寫成了這首搖籃曲(作品494)。在這支曲子的伴奏部分裏,他用了許多切分音,來表現媽媽搖著孩子睡覺的規律動作。將主旋律給左手彈奏,右手彈伴奏。這樣,就造成一種恬靜、安詳的氣氛。深切地表現了母親溫柔和慈愛的內心情感。“晚上好,夜裏好,玫瑰花、丁香花都已閉上眼,你也快睡覺”的曲調,是一首用古老的奧地利方言吟唱的倫德勒舞曲的自由對位。在漢堡時,貝爾塔經常對勃拉姆斯唱這首舞曲。 

這首搖籃曲剛寫成的時候是降E大調,後來人們在演唱時把它提高了一度,變成了F大調。所以,現在出版的歌譜都是F大調的。 

勃拉姆斯很喜歡他的這個曲調,十年之後,當他創作《D大調第二交響曲》時,《搖籃曲》的主題動機竟自然地出現在這部交響曲的第一樂章裏。 

勃拉姆斯的這首《搖籃曲》經常出現在音樂會上,成為一些歌唱家的保留曲目。由於它的曲調優美動人,一些演奏家和樂隊還把它改編成不同形式的器樂曲來演奏。 

奧芬巴赫:《威尼斯船歌》選自奧芬巴赫的代表作歌劇《霍夫曼的故事》第二幕。 

歌劇《霍夫曼的故事》共有三幕,敘述了主人公霍夫曼向友人講述的三次愛情經曆。第二幕敘述的是霍夫曼在威尼斯與美女朱利埃塔的戀愛故事。幕啟,布景展示了威尼斯運河旁庭院裏的繁華景象:琳琅滿目的畫廊麵向著大運河,台階上鋪陳著帶裝飾圖案的大地毯,各種花草在火炬的映照中顯得異常鮮豔。容貌出眾的名妓朱利埃塔一麵招待賓客,一麵與她的情人達彼圖托一起唱起這首歌唱美麗的夜晚的"船歌"。歌曲從獨唱到二重唱,後又加入合唱,以6/8拍蕩漾的節奏描繪了威尼斯河上迷人的夜景。 

約克•奧芬巴赫 Jacques Offenbach,1819-1880),法國作曲家、古典輕歌劇創始人之一。原籍德國,科隆猶太教堂樂師之子。從小學習大提琴,1833年入巴黎音樂學院,一年後退學,到喜歌劇院任提琴手。1839年初次以戲劇音樂作曲家的身份出現。一生為巴黎各劇院寫過一百零二部舞台音樂作品,大多數是輕歌劇,曾雄霸巴黎樂壇;有些還借題發揮,以巧妙的筆觸對時政與第二帝國“上流社會”的資產階級風尚進行諷刺。他被認為是一位真正懂音樂美,閃耀著音樂精神的罕見的作曲家。其代表作有輕歌劇《地獄中的奧菲歐》、《美麗的海倫》、《格羅什坦公爵夫人》以及浪漫歌劇《霍夫曼的故事》(遺作)等。 

阿爾華諾凡:慢板 

Berlioz 柏遼茲: 精靈之舞Dance of the Sylphs from《浮士德的沉淪》(La Damnation de Faust)

《精靈之舞》刻畫了精靈們輕快的舞蹈,舞姿輕盈優美 

德彪西:《月光》(Claude Debussy - Claire de Lune) (弦樂)由鋼琴曲改編 

這首鋼琴曲我以前已經介紹過了,這裏不再重複。 

Peter Warlock Pieds: en-L'Air from Capriol Suite 

Ravel-拉威爾:《死公主的孔雀舞》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éfunt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