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寬

時易乾坤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不能不聽】管弦:聖-桑之最 (1)-天鵝-死之舞等5首聯播

(2009-02-08 19:39:30) 下一個


【不能不聽】管弦:聖-桑之最(1)-天鵝-死之舞等5首聯播


-桑一生作過很多曲子,但流行並有地位的很少,尤其是他的鋼琴曲、小提琴協奏曲、交響曲都不被看好。我以前介紹了《引子與回旋隨想曲》和《 C 大調小提琴與樂隊浪漫曲》兩首,加上今天要帖的《天鵝》可謂最流行了,也是我自已的最愛。

其實,聖-桑的作品在其形式和技術上的潤飾是突出的,他的配器尤其高明,音樂本身的優美和其深刻的幽默感更是深得人心。有人認為《鋼琴協奏曲1-5》集聖-桑藝術造詣之大成。我有一次從電台裏聽到他的第一鋼協的第一樂章,感覺很活潑華麗,被吸引住了。這樣再去聽其它幾部,感覺風格都差不多。僅以第二鋼琴協奏曲為例,在羅熱精致細膩、清澈透亮的演奏中,鋼琴幻想化的序奏,以及華麗、優美的分散和弦,還有隨著主題的層層推進而難以抑止的華彩,無不讓人叫絕。

我這裏分兩節帖完聖-桑之最。


動物狂歡節組曲The Carnival of the Animals.Le Carnaval des Animaux-Fantaisie zoologique

《動物狂歡節》聖-桑曾於1886年,先後到布拉格與維也納進行旅行演奏,途中在奧地利休息了幾天。就在這些日子裏,他應巴黎好友的請求,寫作了一部別出心裁、諧趣橫生的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在《動物狂歡節》中,作者以生動的手法,描寫動物們在熱鬧的節日行列中,各種滑稽有趣的情形。整部組曲由下麵十四曲組成:

(一)序奏及獅王的行進;(二)公雞和母雞;(三)野馬;(四)烏龜;(五)大象;(六)袋鼠,(七)水族館;(八)長耳人;(九)林中杜鵑;(十)大鳥籠;(十一)鋼琴家;(十二)化石;(十三)天鵝;(十四)終曲。其中隻有《天鵝》一曲是在作者生前發表的。

1、序奏和獅王的進行曲:由雙鋼琴的序奏開始,出現雄偉莊嚴的進行曲,表示獅子的登場;這隻萬獸之王,邁著堂皇的步伐,帶領看動物們的行列。

2、公雞和母雞:母雞用單簧管表示,公雞則以最高音的鋼琴表達。

3、野驢:由鋼琴飛馳般的演奏,描寫在遼闊的草原上,奔跑追逐的野驢。

4、烏龜:這一段音樂是取用作曲家奧芬巴哈的「天堂與地獄」序曲中的一段,活潑快速的康康舞旋律;在此曲中,慢吞吞地演奏出來,跟前段恰成鮮明的對比。

5、大象:在鋼琴的圓舞曲節奏後,低音提琴奏出白遼士所作「浮士德的天譴」中,妖精之舞的旋律以及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中的詼諧曲。這些輕快的音樂,聖桑卻將它拿來描寫大象笨拙的步伐,與滑稽可笑的舞步。

6、袋鼠:袋鼠以長而健的後腿,踢著地麵向前跳躍行進。袋鼠那出奇地長且大的尾巴,也能幫助其跳躍平衡的動作。聖桑用兩合鋼琴交替奏出的裝飾的樂句,描述袋鼠輕快的動作。

7、水族館:由鋼琴彈奏出輕緩的琶音,有如玻璃水族箱裏頭清水的波動,長笛與弦樂,奏出安詳的旋律,描述在水中悠遊的魚。

8、長耳人:由第一和第二小提琴,交互奏出特別的樂句,像是一頭驢頭人身的怪物嘶叫的聲音。

9、林中杜鵑:鋼琴的和弦表現幽靜的森林,模仿杜鵑的單簧管反覆的奏出兩個單音一咕!!

10、大鳥籠:由弦樂器的顫音來表示鳥兒振翅飛翔的聲音,長笛主奏表達小鳥飛躍的情景;鋼琴則模仿鳥籠中小鳥的鳥叫聲。

11、鋼琴家:這真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動物」,曲中反覆彈奏徹爾尼的練習曲,諷刺鋼琴學生不斷苦練單調乏味的音階,多可憐。

12、化石:木琴跟管弦樂合奏出聖桑自作「骷髏之舞」中,骷髏們跳舞的旋律。

13、天鵝:由鋼琴的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接看大提琴奏出美麗迷人的旋律,描述天鵝以高貴優雅、安詳地浮遊的情形。

14、終曲:這是最後所有動物一起活躍熱鬧的大團圓場麵。最後匯集成歡樂的氣氛,在燦爛歡愉的高潮中結束。

交響詩《骷髏之舞》死之舞 Op.40 Danse macabre (Dance of death)

交響詩《骷髏之舞》又名《死之舞》,作品完成於1874年,1875年在巴黎首次上演,是作者所作的四部交響詩中最負盛名的作品。樂曲是根據法國詩人亨利• 紮裏斯的一首奇怪的詩寫成。

樂曲旋律采用了中世紀末日審判的聖詠《憤怒的日子》的曲調,給人以陰陽怪氣的感覺。起初音很弱,逐漸發展到全奏,好像聚集到墓場上的骷髏越來越多,舞跳得越來越熱烈。木琴的幹枯音色,描寫了骷髏在跳舞中的互相碰撞聲。樂曲根據詩的內容,從半夜的鍾響開始,先用豎琴在D音上反複了十二次,表明半夜零點的到來。突然,獨奏小提琴奏出圓舞曲的節奏,描寫死神的骷髏互相擊碰著出現了。作品要求小提琴用特殊的調弦,形象地刻畫出骸骨的擊碰聲。接著由長笛以弱音奏出富有特征的主題,小提琴奏出墳墓的主題,也就是第二主題,描繪出深夜墓地寂靜和恐怖的氣氛。整部作品具有神秘、恐怖的特色。  

  這首曲子根據法國詩人卡紮利的詩歌而作:

  咕咕,咕咕,咕咕,

  這是死亡之舞,

  腳跟著節拍起舞,

  死神也敲著基石,

  在深夜裏猛奏舞蹈的音符;

  咕咕,咕咕,咕咕。

  這是死亡之舞,

  深夜裏寒風呼叫,

  菩提樹的呻吟像海浪呼嘯,

  發亮的骨架,

  帶著帷帳在東奔西逃;

  咕咕,咕咕,咕咕,

  骷髏擁抱著狂舞,

  帶給人們恐懼和痛苦,

  噓, 

  舞蹈的聲浪已經停止,

  骷髏們倉皇逃跑,

  因為已雞鳴破曉。

聖-桑: 歌劇《參孫與達麗拉》Op.47 Samson and Delilah

歌劇概述

三幕歌劇,腳本是聖桑的堂兄弟費迪南•勒梅爾根據聖經舊約故事改編。聖-桑作曲,1874年再次在魏耶德府邸舉行第二幕的試演會,由魏耶德夫人飾演達麗拉。次年以演奏會方式演奏第一幕,由克洛納指揮首演。直到 1877122日,才由當時對歌劇極感興趣的李斯特,在威瑪大公歌劇院舉行全劇的正式首演,巴黎的首演則遲至18921123日才實現,由德尚•朱安演達麗拉,韋爾納演參孫。除這部歌劇之外,亨德爾所寫的清唱劇《參孫》(1743)也很有名。

作曲家聖-桑斯一生共寫了十三部歌劇音樂作品,《參孫與達麗拉》反響較大,成為他的代表作,也是為數不多以次女高音為主角的歌劇作品之一。

-桑在法國常被視為瓦格納的信徒,但《參孫與達麗拉》卻具有典型的法國特征,旋律溫暖動聽,劇辭均衡有力,合唱尤其構思巧妙。

聖-桑簡介

聖-桑(18351921)法國作曲家、管風琴和鋼琴演奏家、指揮家。他出生於法國巴黎的農民家庭,幼年即表現出驚人的音樂才能,美國音樂曆史學家吉爾伯特•蔡斯認為 “他的早熟堪與莫紮特媲美”。聖-桑五歲起開始作曲,十一歲即以鋼琴家姿態登台演出,十三歲進巴黎音樂學院學管風琴,曾多次在比賽中獲獎。1853年起他開始在教堂任管風 琴手,其中有四年在尼德爾學校兼任鋼琴教授,杜卡和福列都是他的學生。1877年他辭 去教堂的職務,埋頭作曲。十九世紀下半葉,在法國藝術界出現了一個以振興民族音樂文化為宗旨的“民族音樂協會”,聖一桑是這個組織的創始人之一。他積極從事音樂活動, 又以鋼琴家和指揮家的身份到各國演出。晚年則熱衷於旅行,19211216日客死於阿 爾及利亞的阿爾及爾城。

聖-桑的音樂創作具有濃厚的法國傳統風格,形式嚴謹而不呆板,旋律流暢,和聲 典雅,通俗易懂,配器絢麗多彩。其作品數量超過一百七十部,幾乎涉及每個音樂體裁和領域。但玉石混雜,質量不勻。較優秀的作品是歌劇《桑孫與達利拉》、《第三交響曲》、 《大提琴協奏曲》,交響詩《骸髏之舞》、第二,三、五《鋼琴協奏曲》、《第三小提琴協奏曲》以及小提琴與樂隊的《引子與回旋隨想曲》等。他與同時代的音樂家李斯 特、柏遼茲、瓦格納等都有交往。1892年獲英國劍橋大學的名譽音樂博士學位,1913年 獲法國(“榮譽團”勳位的光榮稱號(此勳位授予對法國作出卓越貢獻的人士)。此外,他還寫詩作劇,另有《和聲與旋律》,《唯物論與音樂》等論著。

聖桑是技巧最圓熟的作曲家。他有許多作品目前還活躍在樂壇上,但是在法國以外的地方, 其聲譽卻不見上揚。一般對聖桑音樂的批評是:處處都是技巧,卻不見樂念, 徒具形式; 雖說高雅,卻流於膚淺。他在某方麵真可說是法國的孟德爾頌。

聖桑也像當時稍具野心的法國作曲家一樣, 著手撰寫歌劇。他在經過兩度嚐試後,終於在1877年目睹《參孫和達麗拉》的成功。聖桑的其餘十二出歌劇在受人歡迎的程度上都未能超越它。雖然有些學者專家仍堅持《阿士加尼奧》(1890)品質更佳, 但是至今仍然活躍於劇場的卻是《參孫和達麗拉》。實際上盡管世人對他的音樂口碑不佳,但是其至今仍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樂曲數量令人訝然。世人百聽不厭的有 G小調鋼琴協奏曲、 c小調鋼琴協奏曲、第五號 F大調也時獲青睞,其他還有C小調第三號交響曲《管風琴》、B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A大調大提琴協奏曲,以及《天鵝》原始出處《動物狂歡節》。供小提琴與管弦樂團演奏的《引子與回旋隨想曲》也是世人耳熟能詳的作品。交響詩中以《骷髏之舞》最為著名, 《溫花兒的紡車》也偶爾東山再起。

他那些甚少為人演奏的鋼琴曲雖然近似沙龍式的輕音樂,但是卻能以其特質與客觀性而不至流為窠臼,反而頗具效果, 尤以 C小調觸技曲 (第五號鋼琴協奏曲最後樂章的獨奏版) 為最。此曲的光芒可視為銜接李斯特與拉威爾樂風的一座橋梁。或許聖桑在今日樂壇的地位值得我們重新評價。 

如果有一天人們的口味也隨著時代遞嬗而有所改變,突然驚覺聖桑出神入化的技巧,輕盈又不失典雅端莊的樂念竟是那麽迷人, 屆時聖桑音樂的卷土重來就有望了。然而問題征結是,聖桑始終以次級作品最為人知——如《參孫與達麗拉》、《天鵝》、《骷髏之舞》—— 而非出色的鋼琴、喇叭、弦樂七重奏、 D小調小提琴奏鳴曲, 以及降B大調鋼琴四重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