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寬

時易乾坤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窮,也要站在富人堆裏

(2008-06-07 06:55:37) 下一個

窮,也要站在富人堆裏

            **承認貧富之間存在差異**

錢當然是越多越好。但是,要是大家都有錢了,那錢也就不值錢了。正因為有了貧富不均,錢才發揮著作用。想成為有錢人就是因為這世界上有著太多無可奈何的窮人。

以色列的共產社會“基布茲”是一種均富思想的典型。可就算在這種平等社會之中,如果某個成員得到了好東西,也會招人嫉妒。因此,生活在“基布茲”這樣社會裏的人們為了保持相互之間的平衡,就絕對不允許他人暴富。但即使這樣,大家仍希望自己比別人富裕。

要想成為富人,我們就應該牢記這樣一個事實,即富人永遠屬於富人的群體,窮人則永遠脫離不了窮人的圈子。

某些人有時卻能夠越過富人和窮人之間的巨大障礙。他們或許從外表上看去更像窮人,但卻一副富人作派。

位列富人之尾比起做窮人之首可能更不像富人。但他們仍寧願擠入富人之列,因為這樣他們就能以富人的方式思考問題,而排在窮人之首則永遠無法擺脫窮人的思維方式。

猶太人中富人眾多,實際上就是由於他們具有富人的思維方式。這不是什麽實用的技術,而是一種處世哲學。猶太人始終將此處世哲學付諸日常生活的實踐當中。

  **要想成為富人,首先要做的是布施**

要樂於幫助比自己更困難的人。提供給他人幫助,自己的心胸也就會極大地豐富、開闊。隻有心胸開闊的人,大家才會喜歡他,願意與他接近,也就是有了好的人緣。有了人緣,自然就會贏得許多商業機會。隻有貪欲的人,是不可能做成大事的。

施惠於他人,並不一定都要給錢。即便是粗茶淡飯,隻要能給他人帶來幫助也是可行的。猶太人有這樣一句格言,“向陌生人施惠即是向天使施惠”,因此猶太人隻要看到比自己困難的人,就會把他請進家裏讓他飽飽地吃一頓。

經濟越不景氣,人們想一朝致富的欲望也就越強烈。但是,世上是沒有免費的午餐的,盲目地不切實際地賺錢,結果可能適得其反,境況會越來越糟糕。這時候就該學學猶太人,變換一下考慮問題的角度。

這世界上有錢人畢竟隻占少數,窮人才是絕對多數。有錢人是依靠從絕大多數窮人 而不是富人 那裏獲得的利益而積斂財富的。

要想致富,首先要搞清楚一點:窮人才是財富的源泉。這裏所說的窮人,一種指的是真正意義上的窮人,另一種是指包括有錢人在內的顧客。為什麽把有錢人也包含在窮人之列呢﹖猶太人認為,買主之所以付錢購買,是因為他手頭沒有這種東西,沒有想要的東西便是貧窮。

但是,如果一次就使窮人不得不支付巨額的費用,那他們手上的錢很快就會用光。因此,要盡量使窮人手頭維持有錢,總能進行購物,即讓他們手中的小額錢財周轉起來,並隻賺取占這些錢百分之幾的微薄利潤。

這便是邁向開展大規模商業活動的第一步。由於顧客隻需支付很少的錢,資本的周轉因而得以順暢,而龐大的顧客數量則使獲得的利潤呈幾何級數增長。

以有錢人為對象的商業活動,例如高級不動產、高級轎車、豪華賓館和俱樂部等,從原理上講,它和以窮人為對象的商業活動是沒有區別的,隻是前者追求的是高級物品、高質量的享受,而後者隻要能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即可,但有一點需求是相同的,那就是想輕鬆地付款。

要想在商業活動中取得成功,“最好是在等量歸還的條件下租給佃戶作種子用的小麥,但不可借給他們食用”。

把小麥借給他們做播種之用,起碼還有歸還的希望。但是食用是單純的消費行為,吃完了以後,別無他法隻能再去借,這樣很有可能會使借租者陷入更加貧困的境地。結果出租者的利益也將受到極大的危害,很可能會使借貸成為呆賬。所以,猶太社會嚴厲禁止這種消費借貸,同時嚴禁收取消費借貸利息。

實際上不隻是消費借貸,就連生產借貸也可能因資本的流通不順暢,而出現無法收回出借物的情況。

仔細斟酌使支付順利進行的方法是經濟活動的基礎,買方和賣方都要充分考慮如何創造順利回收貨款的環境和條件,如何製訂合理的價格,以及如何提供促使交易順利進行的商品和服務等。這一過程中就暗含著使企業和經營活動發展壯大的機會。

創造良好的付款條件,在實際經營活動中往往不被注意。但是,建立起大財團和大企業的人士無不在這一點上下了不少功夫。

歐洲著名的銀行家羅斯柴爾德由開舊工具店起步;英國最大的百貨公司馬克斯·斯賓塞最早隻是一家寒磣的西裝店;美國石油大亨哈默,靠在酒精中添加藥用生薑液製造薑汁啤酒發家而步入國際市場;日本淺野建築的創始人淺野總一郎靠在神田賣水起家,他現在就任東京證券交易所的董事長。

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熟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狀況,並由此發展出自己的事業。他們掌握了那種出售好像沒什麽大利的物品卻能從中獲取利潤的智慧。他們十分明白這個道理:隻要能馬上回收資本,則即使是看似垃圾的廢品都有可能成為巨大財富的源泉。比起隻是尋求看似精美的成品,還不如重新審視、發掘舊物的潛力。基於這樣的觀點去重新審視商業活動,就有機會改變思維方式、創造出新的觀念。

不要以為我在宣揚嫌貧愛富,也不要覺得我趨炎附勢,我不過是在闡述一種有效的思維模式。

日本有位窮其一生研究猶太人經銷商法的思維和行為習慣的教授,叫手島佑郎。 30 多年的研究成就了他名為《窮,也要站在富人堆裏》的世界暢銷書。

聽說有一次,手島佑郎應北京最知名的一所大學邀請來做專題演講。麵對人頭湧湧的聽眾,手島還沒講話就有學生提問:

“請教授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告訴我們,什麽是猶太人的經銷商法?”

“回答你的問題之前,我可以先問你三個小問題嗎?”手島說。

“請問!”

“有一天,兩個人從很高的工業煙囪裏同時掉了下來,其中,一個人的衣服很髒,另一個人的卻很幹淨。請問你覺得他們中誰應該去洗衣服?”手島問。

“衣服髒的那個,這還用問嗎?”提問的學生有點鄙視手島問這麽幼稚的問題。

“錯,因為衣服幹淨的人看見另一個人衣服很髒,以為自己很髒,所以自己跑去洗衣服了。”手島淡淡的回答。

“又一次,這兩個人又從煙囪裏掉下來,仍然是一個的衣服幹淨,另一個的髒?你認為這次誰應該去洗衣服?”手島再問。

“衣服幹淨的那個人去洗。”學生又搶著回答。

“又錯。衣服髒的人覺得上次明明是對方比我幹淨,人家也去洗了。說明我更髒些,於是這次衣服髒的人去洗了。”手島有點冷笑提問提問的學生了。

“第三次,這兩個人再次掉進了煙囪,大家認為誰去洗呢?”手島又問。

“髒的。”

“幹淨的。”

“兩個都去洗。”

“兩個都不去洗。”聽眾門七嘴八舌。

“請問大家,有誰看見過兩個人同時從煙囪裏掉下來?有誰看見會是一個人衣服幹淨,一個人髒?” 手島又問。

全場鴉雀無聲。

“既然沒有人看見過這種現象,那麽你們的回答有智慧和站得住腳嗎?這就是猶太人經銷商法的最高境界。”

過了片刻,全場突然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啟示:將別人的思維快速導入你自己的思維中來,你就站主動和有力地位。猶太人認為窮,也要站在富人堆裏就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思維和行為模式。

生活中,你喜歡跟窮人在一起,其實你再成功還是一個窮人。在乞丐中做得最成功的最多就是一個乞丐王。而在富人圈裏的那怕是富人的高爾夫球童,至少也是富人。因為天天與富人一起,學到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就給球童奠定了成為富人的基礎。

天天跟小雞在一起,永遠隻是雞;所以,小雞要找駝鳥交朋友才有提升;已經是駝鳥了,就要找長頸鹿交朋友。

為什麽領導的秘書最容易升官和被提拔?當官也有方法,想當股長就經常跟科長交在一起,要當科長就經常要跟處長在一起,要當處長就要經常跟局長在一起,要當局長就要經常跟廳長在一起。。。。。。

細細想一下,很有道理。

  (摘自《窮也要站在富人堆裏》,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