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2)
我父親是個喜歡旅行的人,他甚至在八十多歲的時候還一個人乘火車在中國到處跑。而我母親則剛好相反,秉承著“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的信念,她一生中離家旅行的次數屈指可數。我自己是個喜歡旅行的人,我從小就向往著周遊列國的生活。我認為自己對旅遊的熱愛不是隨大流趕時髦的行為,而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探索未知的好奇。
世人經常把人生比喻為一場旅行。說每一段人生都有不一樣的風景。而我覺得,如果將旅行僅僅定義為欣賞風景,那就太低估了旅行的意義了。旅行帶給人生的影響,說它可以達到宗教的高度都不誇張嗬。
不止一次地聽說過,當某人得知自己患了不治之症後,決定賣掉一切身家來一場周遊世界的旅行。為什麽他們在得知自己時日無多的時候,選擇去旅行而不是做其它的事情呢?因為他們相信,人生需要親身經曆過多種不同的風景才算得上完美。即使是短暫的人生,人們也希望去親曆,去觀看,去了解自己熟悉的環境以外的世界樣貌。來突破平凡人生的限製去獲得某種生命的完美。
旅行自古有之,而旅遊則是近代才出現的一種生活方式。很久以前人們隻有在被迫的情況下離家出行,如果不是謀生所需,一般來說人們是不會出門旅行的。而且在交通和通訊都不發達的時代,出遠門是充滿了危險和困難的事情。所以才會有流傳至今的“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的勸誡。而“人間行路難”更是導致無數文人墨客在他們的詩句中感歎一朝別離便難以再相見的傷感情懷。
經濟的發展和現代社會的開放,帶給普通人的好處之一,就是可以享受旅遊的快樂。無論生活在哪個經濟層次的人,一旦條件許可,都喜歡出門旅行。地理或遠或近,時間或長或短。“世界那麽大,我想去看看”成為時尚。人們不再滿足於眼前的生活,而是渴望拓展生活的圈子,希冀添加生命的色彩。出門旅遊,就是滿足這種渴望和希冀的最好方式。不記得是哪個哲人曾經說過,生活的小島一旦開始擴張便無法停止。因為小島的周長越是增加,小島對大海的渴望也隨之而增加。當今社會的人們,大都不再留戀偏安一隅與世隔絕的生活方式,而是更加傾心於行萬裏路讀萬卷書、想走就走的開放生活。
深究起來,旅行和旅遊是兩種層次不同的事情。旅遊是一種享受,是人們的選擇,是生活裏多彩的片段。而旅行也許是人生裏一段不得已的過程,具有某種特定的目的。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於旅行的不同愛好。但有一點是所有愛好旅行的人們共同擁有的,那就是對於自身以外的陌生事物和環境的向往。或者說,是當人們基本的生活需要得到滿足的時候,他們更高的精神需求自然就會產生。有需求,就會有願望,有行動。說這是人類發展的必然潮流,也不誇張。
I don't want to get sick or hurt while I am not at home. My body can't take the stress of eating outside food and trying to catch the schedule.
Getting old. 20, 30 years ago it might be fun. Now I'm 50 and have three young kids in the tow. It's impossible to travel for 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