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2024 (97)
歐洲靠戰爭維持經濟發展
3月4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宣布了一項總額8000億歐元的國防計劃。這項名為“重新武裝歐洲”(ReArm Europe)的計劃旨在增強歐盟軍事能力。其中包括向歐盟成員國提供總計1500億歐元的貸款。
此外,歐盟將放寬財政赤字監管,使各國能夠增加軍費支出,並可能在未來幾年內額外增加6500億歐元的軍事開支。
“戰爭經濟”並沒有官方定義,但它具備許多特征。戰爭經濟指的是一個國家動員其資源、製造能力和勞動力,以支持軍事準備和戰時生產。
最顯而易見的經濟變化是工業生產的轉變——從消費品製造轉向武器、彈藥及其他軍事裝備的生產。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公共政策專家佩妮·納斯(Penny Naas)表示,現代武器除了需要傳統的軍事硬件外,還需要技術和數字服務方麵的投入,例如軟件、數據分析、衛星係統以及互聯網。
為管理好這一切,政府通常會加強對關鍵行業和資源分配的集中控製,以便優先將原材料投入與戰爭相關的產業和產品上。此外,燃料和食品等物資可能會受到配給,以優先保障軍事需求。
德國將在未來幾年大幅增加國防開支,這也將改變德國目前的工業格局。可以想象,工作崗位可能會從德國陷入困境的汽車製造轉移到軍工行業。
目前,德國的旗艦工業企業如大眾汽車公司因銷量下降而不得不裁員,而同時,製造坦克的萊茵金屬公司(Rheinmetall)和生產巡航導彈的迪爾公司(Diehl)等德國軍工製造商卻在招聘工人。
根據谘詢公司安永和德國德卡銀行聯合發布的《歐洲國防投資對經濟的影響》研究報告,歐洲的北約成員國預計每年將總共在軍事防禦方麵投資約720億歐元;這筆投資將創造或保障歐洲68萬個工作崗位。
美國谘詢公司科爾尼(Kearney)的德國分部對歐洲國防工業高層決策者進行的調查也得出類似結論,認為該行業的就業機會將在整個歐洲大幅增長。然而,具體需要多少熟練工人,取決於歐洲國家實際增加的國防支出。
歐洲的國防工業主要集中在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和瑞典。作為歐洲第二大武器出口國,德國預計將成為歐洲重新擴軍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根據位於科隆的德國經濟研究所的產業問題專家勒爾(Klaus-Heiner Röhl)提供的數據,目前德國國防行業約有雇員6萬人,另外還有9萬人在提供配套產品的供應鏈企業工作。
由於對火炮、雷達技術、裝甲車輛等軍用設備的需求激增,為應對激增的訂單,軍火廠商一麵尋找新的生產基地,一麵招聘新員工。因此,從目前陷入困境、正在裁員的汽車行業招募人才,不失為一個合理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