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2024 (97)
中國商飛威脅歐美?
德國《商報》(Handelsblatt)以“空客和波音需要擔心中國的三大理由”為題,刊發評論指出,盡管中國商飛暫時還沒有對空客、波音的市場地位構成挑戰,但是西方絕對不應輕視來自中國的對手,否則就可能重蹈汽車行業的覆轍。
“盡管空客、波音的高管表示會認真對待來自中國的競爭對手,但是這兩家企業似乎依然高枕無憂。鑒於之前的競爭對手都蒙受了失敗,這種態度也不足為奇。但是,低估中國商飛這家國企卻是極其危險的。”
“首先,中國商飛項目得到了中國政府的全力支持。盡管波音、空客在開發新機型時也能拿到政府的資助,但是中國政府有著很長遠的規劃。當一個產業被宣布為具有戰略意義時,中國政府的毅力總是令人印象深刻。”
“其次,北京正在大麵積推進戰略性工業項目,他們不僅僅直接支持行業內的從業公司,還會為整個生態係統提供保障。比如汽車產業:在電動汽車廠商之外,國家還對電池廠商提供補貼,寧德時代就已經成為了電池行業的全球領軍企業。”
“其三,中國不再隻是抄襲西方技術。誠然,中國商飛的中短程飛機上有著許多西方零部件,但是這也許是精心算計的實用主義。西方企業的航空發動機已經臻於成熟,所以采用它有助於快速實現自己的目標。而且,采用西方部件也有助於該飛機更快取得西方國家的適航準入。但與此同時,用本土化國產零部件取代西方產品的工作已經在進行中,我們絕不能懷疑中國在這方麵的能力。”
“毫無疑問:空客、波音要是想避免重蹈西方汽車行業的覆轍,就必須立即給予中國競爭對手最高度的重視,並做出快速的反應,比如盡早推出全新型號的飛機。”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Commercial Aircraft Corporation of China, Ltd.,縮寫:COMAC),簡稱中國商飛,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研製大型民航飛機的國有企業。公司目標是生產成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寬體民用飛機製造商。
2007年2月26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大型飛機重大專項領導小組關於大型飛機方案論證工作匯報,原則批準大型飛機研製重大科技專項正式立項,同意組建大型客機股份公司。2008年5月11日,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在上海市成立。
2021年1月20日,隨著最後一架在上海大場機場組裝AARJ21(現稱C909)下線,中國商飛大場生產線正式關閉,以配合大場機場搬遷。公司的前身上海飛機製造廠,就是在此放飛麥道與運10等機體。2021年4月24日,中國商飛江西生產試飛中心竣工,這是中國首個國產大飛機生產試飛中心。
2024年10月,中國商飛先後在新加坡和香港開設辦事處,新加坡辦事處為國產大飛機出海的重要一步,具有標誌性意義;而香港辦事處則將為東南亞及“一帶一路”國家及地區的航空公司客戶提供航材保障、維修支援、客戶培訓等方麵的服務。中國商飛亦和港機集團簽訂合作備忘錄,在飛機機身、部件及物料管理服務方麵建立合作關係,以應對ARJ21(現稱C909)和C919等中國商飛飛機日益增長的維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