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中國終於超美
我有一個朋友,名字叫超美,他現在居住在加拿大,六十年代初出生的中國大陸人好多取這個名字。
“超英趕美”這一口號明確提出最早於1957年,毛澤東回應赫魯曉夫的蘇聯要15年趕超美國說法,所提出的要讓中國鋼鐵產量在15年內趕超英國。毛的提法隨後得到劉少奇在中華全國總工會第八次全國代表會議上發言附和。毛的期望是通過大躍進等群眾運動方式,使中國在指標性工農業品在產量上趕超英美發達國家。在三麵紅旗的口號之下,中國大陸出現了眾多的糧食畝產衛星。全國在以鋼為綱的口號之下又開始了大煉鋼鐵運動。在受到大躍進浮誇統計數字的鼓舞下,毛本人在1958年則又提出了較為著名的提法“十五年超英,二十年趕美”,甚至更為大膽的“二三年”趕超英國,“四五年”趕上美國等說法。除了毛本人以外,也有其他中共官員提出過“十五年趕超美國”等提法。經曆了三年困難時期的失敗之後,毛在七千人大會講話中,把超英趕美的時間尺度放寬到了一百多年。
新加坡智庫最新民調顯示,東南亞民眾在過去幾個月對中國的好感度大幅上升,是2020年以來首度超越美國成為戰略結盟首選。專家認為,若未出現能夠與之匹敵者,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將持續上升。
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4月2日發布《東南亞態勢報告:2024》,在今年1月至2月期間,針對近2000名東南亞民眾進行調查,結果顯示:50.5%的受訪者表示東盟應該與中國結盟而非美國,比2023年的38.9%相比大幅成長;美國則從去年的61.1%下降至49.5%。這是該項統計自2020年以來,首度出現中國好感度高出美國的情形。
研究指出,在東盟成員國中,僅有菲律賓、新加坡及越南的多數受訪者選擇美國為結盟首選,其他7個國家則傾向與中國結盟。從“一帶一路”倡議與對中貿易中受益最多的馬來西亞、印尼及老撾欲與中國結盟的立場也最為鮮明,支持人數超過70%。
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資深研究員佘麗蓮(Sharon Seah)指出,若東南亞地區沒有出現可以與之匹敵者,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預計在未來幾年將持續成長。
調查也顯示,有59.5%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是“東南亞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大國”,遠超美國的14.3%,多數人也認為中國在該地區的政治影響力已超越美國。
值得注意的是,超過6成的受訪者依然對中國的政經影響力保有不安及擔憂。在東南亞民眾看來,中國雖是東南亞國家的重要經濟夥伴,同時卻也是該地區最大的安全隱憂。民眾擔心中國對其國內影響力日益增強、在南海等潛在衝突地區使用武力、利用經濟作為懲罰手段、幹涉他國內政;對於“武統台灣”的擔憂,則有超過18%。
新加坡國立大學經濟學者柯成興(Danny Quah)認為,東南亞人民日益傾向中國而非美國的情況雖然看似是趨勢,“但如果我們看一下基礎數據,它實際上更像是一種翹翹板模式,而不是趨勢”。
此次的調查中,菲律賓、新加坡及越南選擇與美國結盟者依舊占多數。不過,菲律賓之外的國家對於美國的支持普遍減弱。在美國重申對菲律賓的防衛承諾之際,菲律賓對美國的信心從去年的78.8%增加至83.3%的曆史新高。
美國拜登政府自2021年上任以來,多次與東南亞的政府高層互訪,2023年更可視為美國與東盟接觸的高峰。去年美國眾議院通過一項東盟夥伴法案,將東盟與歐盟、非洲聯盟列為同一層級的國際組織,並承諾擴大區域外交及經濟往來。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者莊嘉穎認為,美國在加沙衝突上“強硬、幾乎絕對”的親以色列立場,導致東南亞民眾對於美方的信心下降,“這已經不隻關乎東南亞有大量穆斯林人口的事實”。他認為,“美國阻止和否決聯合國檢視以色列在加沙地區的作為,有損外界對於美國維護當前已規則為基礎之國際秩序的信心”。
(ISEAS、日經亞洲、《南華早報》等)
高!
中國領導人的愚蠢度遠超美國。
這個世界可能有愚蠢的民選領導人,絕對不會有愚蠢的獨裁者,尤其不會在中國。你可以說他壞,但是不能說他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