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日語發源於中國東北?

(2021-11-14 01:22:21) 下一個

日語發源於中國東北?

最新研究顯示,包括日語、韓語、突厥語在內的泛歐亞語係語言有著共同的祖先,發源於今中國東北的遼河流域,隨著農耕文明傳播到東北亞和中亞的廣袤地區。

(德國之聲中文網)一項綜合語言學、基因學和考古學求證的跨學科研究顯示,包括現代日語、韓語、蒙古語和土耳其語在內的眾多語言可能有著共同的源頭,其使用者的祖先是約9000年前生活在今中國東北部的農耕居民。

這些語言所屬的阿爾泰語係、或稱泛歐亞語係語言的起源和早期傳播,是亞洲史前史研究中一個最具爭議的話題。這些語言雖然有很多共同之處,但多數產生於後期的文化交流。不過早有研究顯示,它們有著共同的起源,但這一源頭在何處,迄今尚無定論。

屬於泛歐亞語係的有98種語言,其中包括韓語、日語、多種突厥語、蒙古語以及在西伯利亞和中國東北存在的多種通古斯語。

本周三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最新研究揭示,數以億計的該語係語言使用者有著共同的祖先,他們是新石器時代生活在中國遼河流域、種植小米的農民。隨著這些農民後來遷移到東北亞廣大地區,他們的語言向北向西流傳到西伯利亞和中亞草原,向東被帶到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

現代漢語有著另一個源頭,漢藏語係語言的鼻祖大約與阿爾泰語係出現在同一時期,也與小米農耕相關,但地點在黃河流域。

研究團隊由來自英國、法國、德國、中國、日本、韓國、俄羅斯、捷克、荷蘭和新西蘭的研究者組成。他們為98種語言的詞匯概念設計了一個數據庫,找出了與農耕相關的核心傳承詞匯,繪出了一張語言族譜。

馬克斯-普朗克人類曆史研究所的考古學家、作者之一哈德森(Mark Hudson)介紹說,他和同事研究了中國、日本、朝鮮半島和俄羅斯遠東的255處考古遺址,比較了陶器、石器、動植物遺骸等人類遺跡之間的相似之處,還研究了來自不同地點的269份古代農作物遺存樣本的產生年代。

結果顯示,中國東北的農民後來開始種植水稻和小麥,來補充小米。當這些族群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來到朝鮮半島,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從那裏遷到日本時,這種農作物的“穀物籃”得到傳播。

此外,科學家們還分析了23具出土遺骸的基因,將其與現存的9500年前生活在東亞和北亞的人類基因數據,以及今天這一地區居民的基因進行比照。結果證實了此前的一個認知:日本和朝鮮半島居民的祖先來自西遼河流域。這推翻了認為泛歐亞語族語言使用者之間沒有基因關聯的觀點。

“一個人的語言、文化和族群的根可能不在你所處的國界之內,接受這樣一個現實一定程度上是重新定義自己的身份認同”,研究報告主要作者、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類曆史研究所的考古語言學者羅比茨(Martine Robbeets)說,很多人還並不情願這樣作。

她說:“日本、韓國、中國這樣有實力的國家常常被描述為代表一種語言、一種文化、一個基因圖譜。但讓有民族主義訴求的人感到不爽的一個事實是,包括亞洲在內,所有語言、文化和人類都是混合的產物。”(路透社、wissenschaft.d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