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2024 (97)
李柱銘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有“香港民主之父”之稱的資深大律師李柱銘(Martin Lee)獲得了今年諾貝爾和平獎提名。根據香港媒體“香港自由新聞”(Hong Kong Free Press),挪威議員瑪吉德(Mathilde Tybring-Gjedde)和佛洛裏希(Peter Frolich)遞交了這個提名。兩人本2021年2月1日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表示,他們希望透過提名能夠“鼓舞香港民主運動……”。
李柱銘(1938年6月8日-),廣東惠州人,成長於英屬香港,早年於九龍華仁書院畢業,並於香港大學取得文學士(英國文學與哲學)學位。之後,他在聖若瑟英文中學當一名授課教師。 三年後,他前往英國倫敦林肯律師學院學習法律。李柱銘是一位天主教徒,籍貫中國廣東省惠州市,與太太方綺娥育有一子李祖詒,是香港的大律師。其父為中華民國軍事及政治人物李彥和。
六十年代的香港是國共鬥爭的戰場,在他初任大律師時曾替一批親中共的工會工人辯護,這當然可以視為律師工作的中立特質,誰人來聘便為誰辯護,但在當時的政治氣氛裏為左派工人辯護毫無疑問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有說這是李柱銘及後被委以基本法起草委員的原因之一。
1985年參與立法局法律界功能組別選舉。同年成為香港立法局非官守議員,並從1985年至1991年成為香港法律改革委員會委員,協助香港法律從殖民地法律改革至代議政製,及推動法律雙語化的工作。1988年至1991年獲委任為香港消費者委員會主席。
六四事件後成為香港民主運動領袖
1985年他被委任成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成員,六四事件發生後因反對中共血腥鎮壓民運而以“不為一個盡失人心的政府做事”為由與司徒華一起退出草委會[6][7][8][9],但草委會未直接批準他們的退出,中共有關部門反而高調宣布解除二人之草委資格。之後李柱銘與其他同誌者開始致力於推動香港的民主發展,以及嚐試推動大陸民主化。1990年李柱銘創立香港首個政黨香港民主同盟(港同盟),並出任主席。由於黨綱包括要求大陸平反八九民運,所以一直被中共政府認為是搞對抗的人,開始打壓他及港同盟黨員,包括沒收回鄉證,不邀請其黨員出席任何中共舉辦的活動等。
李柱銘成功帶領民主派在1991年和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中大勝,民主派取得立法局的主導權,以致部分原親港英當局的議員成立啟聯資源中心(今日自由黨前身)和親中的民建聯結盟,並與之抗衡。1994年港同盟與匯點合並成為民主黨,李柱銘繼續擔任主席直至2002年底,因黨章對主席任期規定而結束,領導港同盟/民主黨長達十三年。不過,直到2008年離開立法會前,李柱銘一直是香港民主派的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