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有7個孩子的媽媽當歐盟主席
烏爾蘇拉·格特魯德·馮德萊恩(Ursula Gertrud von der Leyen,原姓阿爾布雷希特(Albrecht),1958年10月8日-),德國政治人物,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成員,曾任德國國防部長。
馮德萊恩是德國總理默克爾的親密盟友,英語、法語流利,從醫生到家庭主婦,養育了7個孩子,雖然從小在父親身邊耳濡目染,但她正式涉足政壇時已經40多歲,50多歲成為德國首位女國防部長,60歲時在德國國防部長位子上被提名出任歐盟委員會主席。
她7月17日卸任德國國防部部長,11月1日上就任歐盟委員會主席。
烏爾蘇拉·馮德萊恩於1958年10月8日在貝利時布盧姆塞爾伊克塞爾出生,其父恩斯特·阿爾布雷希特是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重要政治人物、前歐洲聯盟委員會官員及下薩克森州州長。她的弟弟是一名商人。
高中畢業後,她在1977至1980年間在哥廷根大學、明斯特大學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攻讀經濟學。1980年她轉為在漢諾威醫學院攻讀醫學,終在1987年通過德國國家考試並畢業。1988至1992年間,她在漢諾威醫學院婦女診所擔任助理醫師,並在1991年取得博士學位。1992年,她首個孩子出生。1992至1996年間,她在史丹福擔任家庭主婦,其丈夫則為史丹佛大學的教職員。1998年至2002年間,她回到漢諾威醫學院工作,為流行病學、社會醫學及健康係統研究係的教職員。2001年,她獲得公共衛生學碩士。烏爾蘇拉·馮德萊恩能操流利的德語、法語和英語。
烏爾蘇拉·馮德萊恩於1990年加入基民盟,自1999年起活躍於政治活動。2003年她不但當選為下薩克森州議會議員,還成為州內閣,出任社會事務、婦女、家庭事務和衛生部部長至2005年。之後她被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提拔至德國聯邦家庭事務、老年、婦女及青年部部長。
2009年她在聯邦議院選舉中當選為德國國會議員。同年11月30日被安排出任德國聯邦勞工及社會事務部部長。2013年12月17日,總理默克爾宣布烏爾蘇拉會出任德國聯邦國防部部長一職,成為德國史上首位女性國防部部長。
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過去曾在默克爾政府擔任國防部長、家庭事務部長和勞工部長。去年10月她作為國防部長訪問中國。本周二,馮·德萊恩出人意料地一躍為歐盟委員會主席人選,成為輿論關注點。
據香港《南華早報》援引中國外交官員稱,中國外交圈內對馮德萊恩對華立場的基調抱有疑慮。這一顧慮主要來自這位女部長今年1月在接受德國《時代周報》采訪時,對中國的發展及德國對華政策的表述。
馮德萊恩在采訪中指出:"中國將在21世紀扮演一個中心的角色,因此我們必須在經濟、貿易和安全政策方麵加強關注中國。"她認為中國"不願與別人分享利益,也不願讓自己的利益受製約",其做法是"不聲不響、卻一步一步地擴張自己的實力",與美國在二戰後通過結盟和建立信任構建權力不同,中國的做法是"讓其他國家在經濟上產生依賴",例如向各國貸款,以獲得原材料、市場準入和的國際舞台上對中國的支持。
馮德萊恩流露出對中國的戒心:"中國一派友好地籠絡我們,讓我們時常忽視了它是如何堅定而機智地在實現自己的目標。"因此歐洲應該聯合起來麵對中國,定義並貫徹其利益。
她還批評了中國對異見人士和體製批評者的壓製以及對公民實行的全方位數字監控,包括正在推行的社會信用體係。但她相信,"中國人不會長久接受這種狀況:政府把每個公民的全部職業和社交行為計入數字化賬戶,由此決定誰的孩子能進哪所學校,誰能買房。對這種全麵的掌控,人們遲早會反抗。"
歐盟與中國的關係近年來的一個基礎是布魯塞爾對北京的良好意願和態度。《南華早報》所援引的不願透露身份的中國外交官稱,作為歐委會領導人,個人意見和背景很重要,而領導人物的言辭表達會影響到中國人對其的感知。"容克在處理與中國關係方麵非常謹慎,他在批評中國經濟政策時,不會在政治和人權議題上走得太遠"。
不過馮德萊恩並非不善外交辭令和周旋迂回,對待中國也不例外。這一點在她去年10月訪問中國期間可以看到。馮德萊恩訪華期間唯一一次公開活動是在中國國防大學的一次小範圍演講。德國媒體形容她的發言是將批評性觀點包裹在外交辭令中,委婉地觸及到多個敏感話題,卻避免直接冒犯東道主。
例如她說,"海上航道必須保持自由暢通,而不能成為成為權力博弈和領土爭奪的目標",暗指中國應在南中國海問題上遵守國際規則。她強調解決爭端"必須根據法律,而不是看誰強大",針對的則是中國此前不承認國際仲裁法庭裁決的立場。
此外馮德萊恩還以德國曆史為鑒,提醒中國意識到擴張性的權力外交的後果:"德國曾多次過於強大,過於具有壓倒性,這種權力訴求導致了衝突"。她說,今天人們的共識是,應該形成建立在法則基礎上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