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2024 (97)
中國的出路在信仰“力”
衡量一個國家結構運行的效率,看看到底有多少人在陽奉陰違,搞虛情假意、假公濟私,在不學無術,恐怕更重要。明明都是些沒有人相信的東西、理論,高調,卻在嘴上,台麵上視作神明,聖典,一再浪費的,是誰的時間?誰的未來?
西方人不論是先前的傳教,還是當代的所謂的“軟實力”,其重點是信仰“力”。追根溯源,在西方特別是美國人的觀念裏,“力”(power)就是為了降服人,宰製人,使別人為自己出力完成自己的目標。
美國人有一種信念:他們認為自己是上帝的選民,而美國是上帝選擇的一個特殊國度,美國對人類的發展和命運承擔著一種特殊的責任,這種責任是上帝賦予美國的“使命”。這一信念發軔於清教徒的宗教信仰,深植於美國立國精神之中,逐漸浸入美國文化。這種文化價值觀深刻影響了美國人對外部世界的看法和態度,並在美國政府決策者的思想意識中具體體現出來。
一黨專政的中國政府要提高"軟實力"很不容易:在地區事務中的強硬態度、對公民權利的無視、全麵的審查都構成阻礙。但不缺少的是資金和意願。
雖然,中國的儒道稱孔子為“聖”,後來就被奉為“儒教”。但這“儒教”沒有人格神,沒有魔法、奇跡,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儒教沒有一個真神,所以不是宗教。儒家不是要讓人們信某個神,而是要讓人們生活在一種健全的狀態中,成為君子,成為真正的人。傳統上,儒家並無一個嚴格意義上的一神教教會組織,如基督教會。它 沒有在一般社會治理體係之外,另行建立一個自足的信仰體係,因為儒家沒有排他性的神。
“儒學不重思辨體係和邏輯構造”,它僅僅是“中國實用理性哲學”(李澤厚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