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中西方文化很不相同

(2017-07-09 00:10:23) 下一個

 

中西方文化很不相同,其基本差別大約有以下八項:

劉再複  

   (一)中國是“一個世界”的文化。所謂“一個世界”乃是一個“人”世界。“人”之外雖然還有“天”,但中國文化講究“天人合一”,因此,歸根結底是一個“人世界”。西方則是“兩個世界”的文化,即除了“人世界”之外,還有一個“神世界”,也可以說,除了“此岸世界”之外,還有“彼岸世界”。因為西方文化是兩個世界的文化,所以“神”的地位很高,人可以接近神,但不可以取代神或成為神。中西文化這一基本區別,是李澤厚先生道破的。由於“一個世界”和“兩個世界”的文化差異,所以又派生出以下七個大差別。

   (二)“重經驗”與“重先驗”的差別:既然認定隻有“人”世界才真實,那就得在這個現實世界裏好好生活,也就得特別重視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經驗。先驗是上帝,是基督,是神,是先知;經驗則是日常智慧,是曆史。所以,中國非常重視曆史,與印度重“神話”不同,中國帝王都要“修史”,《史記》、《漢書》、《二十四史》、《資治通鑒》等都是史冊。李澤厚先生著《曆史本體論》,正是把“曆史”視為根本,他不是把人視為先驗的存在,而是視為曆史的存在。中國人的人生不仰仗上帝,而仰仗自己積累的曆史經驗。毛澤東說:“曆史的經驗值得注意。”這不僅是個人的思想,也是中國文化的特征。

   (三)“重罪感”與“重樂感”。西方的基督教文化有原罪觀念,它認為人生而有罪,因為人與他的父親(上帝)分離了。所以,人來到人間是帶著“原罪”來的,都應當接受上帝的救贖。中國文化沒有這種“罪”觀念。它認為“人之初,性本善”,來時赤條條,嬰兒最單純、最善良。人生雖辛苦,但充滿快樂與歡樂。即使生計貧窮,也應知命認命,安貧樂道,這種樂感文化雖也有問題,但積極,所以才有“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精神。

   (四)“重正義”與“重和諧”的區別。西方有一個從未中斷的貴族傳統與騎士傳統。騎士乃是最低一級的貴族,但它具有尊敬婦女、扶助弱者的傳統,這是“正直”的傳統。“正直”衍生出“正義感”。中國缺乏一以貫之的騎士傳統,它不追求正直,而是追求神聖。古聖人的使命是調節人際關係,讓人際關係達到“和睦和諧”。中國文化講究“和為貴”,“和而不同”。“和諧”與“正義”不同,“正義”隻認“真理”,不講關係;而和諧則在真理麵前有所妥協,人際麵前講恕道,講“和稀泥”。

   (五)“重聚合”與“重分散”。中國文化以“人際”為本位,西方文化以“個體”為本位,與此相關的,便是中國人喜“聚”不喜“散”。《紅樓夢》中的兩個主角,賈寶玉便是“喜聚不喜散”,而林黛玉則是“喜散不喜聚”。賈寶玉呈現的是中國人的普遍性格,喜歡團聚,喜歡熱鬧,喜歡“人氣”,喜歡人際溫馨;而林黛玉則喜歡自由自在,喜歡個體獨立,喜歡獨處獨思,孤芳自賞。她才是真正的“個人主義者”,完全以個人為本位,她愛寶玉,是因為他是心靈至善者,除了寶玉,她舉目無親,與世無關,是最孤獨的人,也是最怪異的人,她生活在西方比生活在中國更相宜。但她偏偏被拋到賈府中,在貴族大家庭裏,她幾乎是“府上公敵”,人人都不喜歡她。她的內心是個人的文化,卻偏偏生活在關係主義文化中,於是,她感到格格不入。她唯一能夠存活下去的理由,是有賈寶玉這個知音在,這個知音一旦與他人(寶釵)結婚,她就喪失一切,也很快就走向死亡。到底是憂憤而死,還是投湖而死,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肯定無法再生活在“聚合”與“關係”的文化中了。

   (六)“情本體”與“理本體”的區分。李澤厚先生說中國文化是“情本體”的文化,即以情為根本的文化。中國文化也講理,但一般都是“通情達理”,即以情為前提、為中介,而西方則是以“理”為根本。亞裏士多德說:“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愛老師是情感,但情感必須服從真理,理才是根本。西方的“法”很發達,也可稱為“法本體”文化。但“法”也是建立在“理”的基礎之上。“上帝”通過《聖經》展示其“理”。人間的多種愛,都是上帝這個總“理”(聖愛)所派生出來的。中國因為講究“情本體”,所以便派生出“倫常秩序”,如對父親母親要每天請安,雙親去世後要守孝。《紅樓夢》裏寫賈寶玉騎馬經過賈政的書房,要下馬表示敬畏。“情本體”化為秩序,化為規範與製度,這種“倫常秩序”是中國文化的巨大特色。“情本體”文化雖然可以增強許多人際溫馨,但也容易以親情倫理(兄弟倫理)取代責任倫理(韋伯語),或容易無視原則而“走後門”。因為“情本體”的指向,所以中國已逐步建構“情理並重”的執法結構,例如依理而判處一個官員死刑,卻依情(念著他的功勞)給予緩期執行。

   (七)中國的人際原則講的是“誠”,認為“誠能通神”,以誠代替神,而西方則講究“信”。信派生出信仰、上帝、基督、救贖、懺悔等,誠則派生出仁、義、禮、智等觀念。現在中國到處講“誠信”,實際上是中西文化的結合。

   (八)中國“尚文”、“尚柔”,西方則是尚武、尚“剛”。所謂尚文,就是崇尚和平相處,力求和平地解決各種問題,不迷信武力,不輕易使用武力。儒者,柔也;儒家講柔,道家也講柔。《道德經》尚“水”,認為“上善若水”,至柔可以克至剛。所以,老子不崇拜“勝利”,主張“勝而不美”,主張以喪禮對待勝利,這與西方的“凱旋門”文化大不相同。

   總之,中國文化重人際溫馨,重人倫責任,重人際關係,重人間關懷。它雖沒有“天主”,但有“天道”,雖沒有“上帝”,但有“上善”;雖沒有“懺悔”意識,但有“反省”意識。中國文化為什麽曆經數千年而不會滅亡,就因為它合情合理。

   西方文化有信仰,有自由平等大理念,有對個人尊嚴的尊重,這些是它們的長處,值得我們學習。但中國文化也有自己的長處,這些都是我在人生中從內心深處體會到的,所以非常珍惜,非常喜愛。我常常舉一個例子問朋友們,說一個人“得道”即有了成就之後應當怎麽做人?有兩種哲學:一種是西方尼采所說的當“超人”,一種是中國慧能(禪宗六祖)所說的當“平常人”。哪種哲學更好更正確,更合情理?請老師同學們自己做個判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