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德國總統:人權理念並非西方發明
德國總統此次訪華,他在上海同濟大學發表了公開演講。2016年3月23日,這位當年東德的民權人士在演講中明確提到了自由、法治等普適價值。德國總統在中國行程中,還多次提及目前被限製人身自由的記者高瑜。
高克在演講中指出,“人權並不受空間或時間的限製,而是與個人的本質密不可分。” 他借1989年中東歐劇變表示,人對自由的向往總會為自身開辟道路,物質財富或社會地位無法持久替代個體的自由權利。
高克還強調,人權理念並非隻是西方的發明,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之起草委員會副主席就是中國人。而在法治國家議題上,高克表示,戰後的西德民主所吸取的核心教訓就是“權力決不應再淩駕於法律之上”。
編注:張彭春:
張彭春(1892年4月22日-1957年7月19日),字仲述,中國天津人,張伯苓的胞弟。中華民國駐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代表、聯合國大會《世界人權宣言》的主要起草人之一。
張彭春1892年4月22日生於天津。1904年入天津敬業中學(即天津南開中學前身),1908年畢業。同年,考入保定高等學堂。1910年考取北京遊美預備學務處(清華學堂前身),作為第二屆庚款遊美生入讀克拉克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1915年獲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文學碩士學位、教育學碩士學位。1916年回中國。1916年至1918年任南開學校專門部主任兼代理校長。
1919年赴美攻讀哲學,192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學博士學位。1922年7月至同年12月間應中華教育改進社之邀赴歐考察各國教育製度。1923年至1926年任中華民國國立清華大學教授兼教務長。1926年任南開中學主任、南開大學教授。1929年赴美,1931年任教於芝加哥大學。他回到中國之後,成為天津南開大學的教授。在1937年日本侵略中國後,他加入南開大學抗日活動。當日本人占領天津時,他改扮女裝逃離天津。他曾協助中國政府在歐洲和美國促進人們於南京大屠殺的認識。。
1938年代表天津出席第一屆中國國民參政會。1940年起,正式擔任國民政府外交官,先後過擔任駐土耳其公使、駐智利公使。1946年聯合國大會期間任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中華民國代表。1947年7月任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中華民國代表。1947年任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副主席,參與起草《世界人權宣言》。
1957年7月19日因心髒病發作逝世於美國新澤西州,終年6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