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魏茨澤克 --- 德國的道德典範

(2015-01-31 09:33:59) 下一個



魏茨澤克 --- 德國的道德典範



裏夏德•卡爾•馮•魏茨澤克男爵(Dr. Richard Karl Freiherr von Weizsäcker,1920年4月15日-2015年1月31日)2015年1月31日,於柏林逝世,享年94歲。

出身於德國斯圖加特的魏茨澤克,父親恩斯特•魏茨澤克是德國外交官,而其兄長卡爾•馮•魏茨澤克則是一名物理學家及哲學家。由於父親要擔任外交職務,所以他在年幼時曾經伴隨父親到瑞士及丹麥定居。十七歲時,魏茨澤克移居英國,並在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修讀哲學及曆史。後來,他轉到法國的格勒諾布爾進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就待在德國陸軍部工作,最後更保留了上尉一職。1945年,他在東普魯士任職期間受傷,被迫退回家鄉養傷。退出戰場後,他就到了德國格丁根大學攻讀曆史及法學。後來,他經過了兩次法官考試,最後於1955年受到推薦。1953年,他與結識日久的瑪莉安娜•馮•克萊舒曼結婚,並育有四子。

他最為人所知的,也是他的演講。而他也曾經是德國新教教會宗教會議的成員之一(1967年-1984年)。

"Der 8. Mai war ein Tag der Befreiung."

 "5月8日是一個解放日"。尤其是這句話,讓1985年的那場二戰結束紀念演說至今留存在許多人的記憶之中。"沒有人會忘記,正因這場解放,許多人的深重痛苦在5月8日才剛剛開始,持續不斷。"但德國人不能在戰爭結局中尋找逃亡、遣送和失去自由的原因,更應該在戰爭的起源中尋求答案。

在其十年總統任內,魏茨澤克尤其重視與東歐和以色列達成和解。他確信,帶來和平機遇的不是排斥和遺忘,而是紀念和思索。

在1994年卸任總統職務後,魏茨澤克依然在國內外擔任重要顧問角色,也是一位充滿激情的民主自由捍衛者。有時候,他對於基民盟的本黨成員也會敲打一番。

在與知識份子、藝術家和經濟屆代表的密切交流中,魏茨澤克為德國政治抹上了一縷光彩。不過,魏茨澤克並不是那種親民總統,比如其前任謝爾(Walter Scheel)猶如一名親近大眾的業餘歌手,而卡斯滕斯(Karl Carstens)則是以喜歡登山漫步著稱。魏茨澤克也不太會談笑風生,不像其繼任者赫爾佐克(Roman Herzog)那樣風趣幽默。

他更像是一個嚴肅認真、受過良好教育的外交代表樣板。通過他的個人、曆史,尤其是他的外交藝術來引得大眾的信任。直到他去世之時,魏茨澤克都是一個重要的道德典範。
1985年5月8日,西德總統魏茨澤克在紀念二戰勝利40周年之際,提醒來訪的日本明仁天皇,日本要承認侵略戰爭罪行、向受害國受害民族道歉、謝罪。

日本人沒有反省、認錯、道歉的內在機製,所以,盡管(作為外人的)魏茨澤克呼籲,但是,日本人根本不理睬。

一直以來,德國曆任國家領導人對當年法西斯德國犯下的罪行,再三的進行了反思、道謙和懺悔。
1970年12月7日,時任聯邦德國總理的維利•勃蘭特,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雙膝跪在華沙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下,發出祈禱說,“上帝饒恕我們吧,願苦難的靈魂得到安寧。”他在虔誠地為納粹時代的德國認罪、贖罪,此舉感動了全世界。跪下的是一個人,站起來的是整個的國家。1995年6月,科爾總理繼勃蘭特之後,再次雙膝跪倒在以色列的猶太人受難者紀念碑前,重申國家的歉意。

實際上,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德國人對其民族應該承擔的責任就有比較客觀和清醒的認識,聯邦德國的曆任總統和總理,如奧多爾•豪斯、阿登納、赫爾佐克、約翰內斯、科爾、謝爾等人都在不同的場合代表自己的國家和人民進行了反思、道歉和懺悔。

魏茨澤克在1985年5月8日的德國投降紀念日上,他發表講話,認為德國在戰後40年一直將這一天定為“戰敗日”是不妥的,他嚴肅地向其民眾宣告,“今天我們大家應當說,5月8日是解放的日子,它把我們大家從國家法西斯主義的統治中解放了出來。”再看一看現在的日本,每年的8月15日,連“戰敗”二字提不都提,至今還在使用“終戰”這樣自欺欺人的字眼,孰高孰低,立等可現。更不用提德國對當年發動的侵略戰爭進行賠償一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DL在逛文學城 回複 悄悄話 借這篇文章,學習了公侯伯子男的德語說法。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