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2024 (97)
2025 (6)
謝盛友:海外華文作家如何維權
作者:謝盛友
新華報業網 2011-03-29 14:06:08
三月十五日,韓寒、沈浩波、李承鵬、慕容雪村、賈平凹、劉心武等五十位作家以“這是我們的權利”為題,發文集體征討百度,聲討“百度文庫”未經他們授權上載了他們的作品,百度已墮落成竊賊公司,因此“麵對偷走我們作品的竊賊,我們應當站到一起,義正辭嚴地警告他:住手,這是我們的權利。”(《討百度書》)。繼而,雙方開始談判,不料談不攏。於是,五十位作家乃寫信的寫信、表態的表態,甚至威脅可能去示威或采取集體訴訟雲。
(以上為引文)
二流作家需要工會
我從來沒聽說托爾斯泰或者巴爾紮克,或者卡夫卡屬於哪個作家協會。君特•格拉斯和赫塔•米勒都曾在班貝格當過駐市作家,今天才想起來,從來沒有問過他們,屬於哪個作家協會。
我所在的德國上弗蘭肯行政區,僅一百萬人口,但是,那些二流、三流作家湊到一起,竟然四千多人。上弗蘭肯行政區作家協會創建於1969年,它基本上是一個作家工會,加入協會者,可以享受“藝術家”社會保險(Künstlersozialkasse )。德國是全民社保國家,藝術家保險的保費要比其他保險公司的優惠很多。
行筆到此,我做數學計算:一百萬人口,四千多作家。若按此比例換算,中國十五億人口,應該六百萬作家,若每人每年出版一本書,那麽中國的文化市場是多麽的豐富。我再換算一下,若六百萬作家,給他們發工資、定級別、發獎金、分房子、報銷差旅、醫藥、困難補助各色費用,那要花費多少農民工的血汗。
所以,中國就不是六百萬,而是六千多作家,很符合具有中國特色的“國情”。
德國政府鼓勵文藝自由創作,因此,1983年把藝術家社保納入德國的法定保險係統。
在德國,Künstler und Publizisten(藝術家、新聞記者、作家、時事評論員等)就是一個獨立的“老板”,藝術家社保者在退休保險、醫療保險、護理保險等方麵,享受法定保險相同的待遇,而隻需交納一半的保費。按照德國的法定保險規定,上述法定保費,雇主和雇員各繳納一半,在藝術家社保係統裏,雇主的那一半由政府承擔。也就是說,作家、藝術家自己給自己打工,而在社保方麵,政府又成了他們的“老板”。
筆者在經營餐館之前,曾享受藝術家保險。要進入這個係統,需要經過一整套的申請和審核過程。(另文詳述)
德國作家協會的另一個重要職能是,保護作家的權益,比如當某某作家與出版社發生糾紛時,往往需要作家協會出麵說話和聲援;此外,德國作家協會還是一個“感情交流”機構,通過這個平台,這些二流、三流作家們自己相互溝通、相互取暖,也憑借這個平台與國外的作家“發生關係”。
鑒於如上情況,已經回答了為什麽海外華文寫作“陰盛陽衰”,最簡單的概括就是,妻子依靠丈夫的社會保險。
在海外堅持用中文寫作的作家,沒人給他們發工資、定級別、發獎金、分房子、報銷差旅、醫藥、困難補助各色費用,為什麽還需要和存在那麽多華文作家協會呢?我想,這些“空架子”,基本上起著“以文會友、相濡以沫、提攜後進”的作用。也就是說,海外的華文作家協會基本上是,“寫稿佬”(香港話)自己相互取暖的機構。海外中文作家,若不加入當地居住國的作家協會(哪怕是二流三流作家),中文寫作者的權益就很難得到保障。
旅居海外的中國人,不論從事哪個行業,都需要情感,更需要心靈相通的在精神上相互攙扶的兄弟姐妹。因此,漂泊者常常借助文學,來表達自己在異域的情感和經曆,他們的寫作,盡管逐漸形成了世界文學的一道獨特風景線,但是,基本上還隻是流散對故土的眷戀(憶苦),或對所在國風光的寫實(思甜)。
到了異國他鄉,在中外文化的比照中,若你不諳熟居住國的語言和文化,你就很難感受到中外文化的差異。隻有感受差異,才能回望“自己”,反思“自己”,在回望和反思當中又進一步發現“自己”。中文作家中,高行健、白先勇、趙淑俠和龍應台,在差異文化中,善於比較和發現“自己”,因此,隱秘生命的魅力,就表現在他們所創作的作品裏。
高行健學習法語出身,八十年代末定居法國,白先勇和龍應台都是西學出身,是學英美文學的,趙淑俠則留學歐洲,學美術設計。他們的共同點是,諳熟居住國的語言和文化,在中西文化的巨大差異中,激活“自己”,尋求一種自我的文化歸屬。
具有中國特色的作家協會
上次在維也納開會,遇到國內來的中國最大刊物的總編輯,我問他:“國內現在還有按月支薪職業作家嗎?”
“廢話!不領薪水,能叫作家?再說,槍杆子筆杆子,我黨什麽時候放棄過?什麽時候說過要放棄?”
王蒙說,中國作家協會直屬中共中央宣傳部,第一,中國革命的不二法門是實現人民的包括作家的革命化、組織化與革命的人民化(大眾化、工農化)。第二,革命政黨也極其重視文學在發動革命、動員人心方麵的作用,這種重視是無與倫比的。第三,有蘇聯的榜樣。第四,通過作家們的革命化來實現全國人民的革命化。第五,作協給廣大作家的服務也是無與倫比。除了社會主義國家,再沒有這樣的作協(給作家)發工資,定級別,發獎金,分房子,報銷差旅、醫藥、困難補助各色費用,組織評獎發獎,組織出國對外交流。[1]
王蒙從來不認為,文學界是一片光明神聖,他從來不認為,作家們都比政治家更懂得政治,他反而認為,作家應該反過來影響與帶領政治家。身份不一樣,思路不盡一樣,用語也常常不一樣,一點也不奇怪。王蒙認為,一個潛心寫作的作家,不可能是危險人物,不可能是顛覆勢力,不可能是成事不足壞事有餘的政治投機醜類。文藝問題的是非得失,隻能通過從容的討論即文藝批評來解決,而且往往一時難於得出結論,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學史上的未決公案永遠多於所謂定論。越是強調是定論,越有機會某一天被攪個人仰馬翻。(同 [1] )
我找出中國作家協會的(百度)名片: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各民族作家自願結合的專業性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係廣大作家、文學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繁榮文學事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社會力量。中國作協是一個獨立的、中央一級的全國性人民團體。現有團體會員39個, 個人會員6128人,基本上薈萃了我國文學界的人才精華。其主要任務是:組織作家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學習黨的方針政策。組織文學評獎,對優秀的創作成果和創作人才,給予表彰和獎勵。進行文學理論研究,開展健康說理的文學評論和實事求是的文學批評。發現和培養各民族文學創作、評論、編輯、翻譯的新生力量,促進各民族文學的發展。增進同台、港、澳地區和海外同胞中作家的聯係,推進中外文學交流,代表中國作家參加國際文學活動。反映作家的意見和要求,依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等。
(謝盛友You Xie :德國記者協會會員、德國出版人協會會員。曾用名:謝友;筆名:西方朔、華驊,是一個用中德文雙語寫作的記者和作家。)
注釋:
[1] 王蒙:我的政治經曆。來源:《王蒙自傳第二部•大塊文章》。
俺也想寫點東西,寫著寫著就發現寫到了"需要心靈相通的在精神上相互攙扶的兄弟姐妹,需要相互取暖" 的份上了。俺就叫了停。
剛從德國回來,到魯爾工業區及其南麵的幾個城轉了轉,這次是和大陸朋友去,所以隻食中餐,居然在每個城都能找到幾家。 看文知道筆豐文厚的老兄在德國開中餐,羨慕,可呼朋呼友,可舞文弄墨。嗬嗬,文城裏的最佳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