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從南北韓看台海支點

(2010-11-23 01:36:00) 下一個




謝盛友:從南北韓看台海支點

23.11.2010
Artilleriegefecht
Nordkorea beschießt südkoreanische Insel。
Dramatischer Zwischenfall an der Grenze zwischen Nord- und Südkorea: Die Länder liefern sich ein Artilleriegefecht. Nach Angaben des Südens sind Dutzende Geschosse aus dem Norden auf der Insel Yeonpyeong eingeschlagen. Mindestens ein südkoreanischer Soldat wurde getötet, weitere verletzt. Die Armee ist in höchster Alarmbereitschaft.

以上是我早上閱讀到南北韓國在邊界互相炮擊的消息。韓國媒體說,北韓23日下午向與南韓交界的延坪島附近發射數十枚海岸炮彈,韓國至少一軍人死亡,至少四名軍人受傷。

1896年,甲午戰爭後,中日馬關條約中協定了清朝承認朝鮮自主,朝鮮宣布終止與清朝的冊封關係,並建立了臨時性、過渡性的大韓帝國政權。1910年“日韓合並”。力爭使韓國從日本獨立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於1919年4月13日在中國上海成立,並隨當時抗日的中華民國政府於1940年到達中國重慶。

1945年2月,二戰結束後,根據雅爾塔會議的安排,朝鮮半島由中華民國、美國、英國、蘇聯4國共同托管。此後朝鮮半島被劃分為南北兩塊勢力範圍:由蘇聯勢力範圍的“北朝鮮(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以及處於美國勢力範圍內的“南韓(大韓民國)”。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因蘇聯等共產國家缺席,導致當時美國等主導的聯合國投票發動了聯合國軍支援南韓。聯合國軍支援的南韓同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抗美援朝支持的北朝鮮最終在1953年7月27日簽署停火協議,朝鮮半島沿三十八度線非軍事區劃分為兩個國家。

關於台海的支點,筆者始終認為,“一個中國”的國家概念和法人人格是支點,沒有找到這個支點,其他都是浪費時間,浪費感情。“民主憲政”是手段,不是支點。參見拙作:

謝盛友:中國憑什麽統一台灣

中國政府高層在每年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總要強調,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年也不例外。關於兩岸統一,大陸是高層高調,學界認真,民間已經習以為常了。
今年年初台灣的《天下雜誌》民調結果顯示,隻有2%的台灣人讚成兩岸統一。毫無疑問,大部分台灣人是不願意接受大陸統治的。
國民黨1949年輸掉了內戰,敗退台灣。共產黨在大陸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黨在台灣仍舊保持著中華民國的國號。兩岸雙方都互不承認。共產黨中國將台灣視為自己的一個省,因此一直在致力於統一。為了防止大陸武力統一台灣,美國人承擔了台灣的防禦任務,並向台灣出售大量先進武器。而大陸也將上千枚導彈對準了台灣。這種軍事對峙是廈門人司空見慣的。
中國憑什麽統一台灣呢? 中國大陸必須先建立民主憲政,才能夠接納台灣。
寫於2010-3-14, 德國

謝盛友:兩岸下一個甲子

專家論壇-兩岸下一個甲子

2009-11-14 旺報

 【(謝盛友/德國班貝格大學客座教授)】

 
     「兩岸一甲子」學術研討會在台北舉行,中共前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鄭必堅等28名大陸學者以個人和學者身分應邀出席。參與研討會的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發表了《試論和平發展背景下的兩岸共同治理》的論文,以兩岸共同治理為基礎論述,大膽建議雙方成立「兩岸共同事務委員會」,共同策畫、組織、協調、控製和監督兩岸共同事務的合作問題。

     社科院台研所政治室主任謝鬱則在會上發表論文,提出兩岸和平協定初步構想。她指出,兩岸達成和平協定,具有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實現兩岸關係正常化,可以「兩岸共同協定」形式,將「兩岸同屬一中」法製化等重要意涵。

     「兩岸共同事務委員會」有點類似筆者20年以來一直堅持提出的「中華事務部」。筆者始終認為,「陸委會」、「國台辦」工作做了很多,而且做得不錯,但都不是站在一個中國的構架下思考和運作,都是視對岸人「外人」的一種思維架構,「陸委會」「國台辦」可改名「中華事務部」。

     德國統一靠政治領袖智能

     根據德國經驗,國家從分裂走回團圓,必須先有意見領袖和偉大人物的推動,後有民意跟進,才能獲得成功。德國1949年阿登納政府就成立全德事務部,1969年改名為德內關係部,主理東德地區人民事務。德內關係部一貫以達成基本法(憲法)序言中對全體德國人民的要求,作為部務發展方向,兩德重新統一,德內關係部功不可沒。

     至於「兩岸同屬一中」,1987年以來兩岸各種表述都有。說好聽是很有豐富的想象力;說得難聽,兩岸都在玩弄文字遊戲。

     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曾判決「第三帝國滅亡論」為違憲,而強調戰後「兩個德國」並非新興國家,德國國家的概念和法人人格仍然源自第三帝國而來。而且兩德 1972年簽署基本條約,做成三項原則:一、統一是兩個德國的曆史使命;二、東西德彼此不是外國; 三、基本條約是政治及曆史行為,完成之後就要透過法律行為來完成。

     先找尋國家概念的公約數

     兩岸下一個甲子,首要任務是尋找公約數,雙方要理清楚「一個中國」的國家概念和法人人格源自哪裏?清朝的中國?國父孫中山的中華民國?蔣介石的中華民國?毛澤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顯然,雙方比較容易接受國父孫中山的中華民國,如果承認國家概念和法人人格的來源,就得接受自孫中山後的中國一直處於分裂狀態的事實。現時的兩岸都不能單獨代表一個中國。隻有在這樣的前提下,兩岸才能以法律的形式,確立「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架構。有了這個架構,才能平等協商、求同存異、循序漸進,才能增進互信、互惠雙贏。

     若雙方都沒有確定一個中國的國家概念,任何「結束敵對狀態」、「建立軍事互信機製」 、正式開啟政治談判、「和平協定」,等等,都是政治秀,是秀給對岸人看的。


文章來源:2009-11-14 刊登於台灣《旺報》,同日《中國時報》(電子版)專家論壇  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中衡 回複 悄悄話 銷足適履.
billzhhchen 回複 悄悄話 民主憲政和統一台灣沒關係。如果民主憲政和統一有關,那中華民國有義務統一中國。2%台灣人不願意統一說明98%認為民主憲政和統一無關。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