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中國缺乏中技人才
作者:謝盛友
《東西方家庭教育對比》一文發表後,讀者留言:
中國家庭:把高考作為指揮棒,幫孩子安排好一切,一切圍繞孩子的讀書高考。
德國家庭:尊重孩子的意願,開發孩子的想象能力,培養他們的獨立自主能力。
如果德國不上大學的孩子和中國不上大學的孩子一樣的就業和生活前景,不知德國的父母會怎麽做?
二十年前我寫過,中國不缺乏高等教育人才,中國最缺乏中技人才,缺乏技術熟練工人。今天我仍然是這個觀點。
一個親戚(男生)在同濟大學讀汽車製造專業(五年製),四年級時22歲,在上海大眾實習,一起實習的還有從德國去的中技學生19歲。幾個月的實習後,那個親戚不得不服:德國中技生太厲害了、太專業了、太了不起了。我會的,他會;我不會的,他也會;我能的,他能;我不能的,他也能。
親戚總結:我一個堂堂同濟大學高材生真的不如一個德國中技生。
根據國內廣西人才市場最近進行的一項關於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就業服務需求的問卷調查, 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缺乏自信,對自己的職業素質能否符合用人單位要求缺乏信心。這個問卷調查的對象是高校的學生代表,其中本科生占55.6%,專科生占44.4%。 調查顯示,83.33%的受訪者對當前就業形勢表示“不樂觀”,超過50%的受訪者承認自己對職業規劃較模糊,甚至有5.6%的受訪者坦言根本沒有職業規劃的概念,打算走一步看一步。 在對就業需求的調查中,有33.3%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缺乏專業知識和能力,33%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求職能力一般。調查發現,缺乏實際技能和經驗是高校學生就業時遇到的最大問題,其次分別是競爭激烈、就業期望過高、缺乏社會關係、用人單位要求太高和專業不對口或專業麵過窄。
中國曆來不重視中技教育,不過,讀報獲知,國內技工學校就業形勢越來越看好,使一度降到“冰點”的技工教育隨之“轉暖”。技工學校招生出現了自高校擴招以來的回升,技工教育以其貼近市場、直麵需求、解決就業的特點,越來越多地吸引了社會各界關注。
“技校是大專還是本科?”這句問話反映出家長的心態:仍然注重學曆,輕視技能。家長和學生的普遍心理都是想當“白領”,很少有人願意下車間,當技術工人。“初中-高中-大學”的道路仍是絕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考不上高中、大學的學生才上技校”的局麵仍沒有根本改變,這直接影響了技校生源的數量和質量。
不過,國內有一個殘酷的現實:從整體看,普通技術工人的工資水平偏低。根據石家莊高級技工學校校長王興昌的介紹,他們的學生就業後中級工實習期工資約400元,高級工一般七八百元,已經算不錯的了。
在國內,技術工人的收入、社會地位、勞動強度等現實問題決定著人們的就業觀念和教育選擇。
在德國,職業教育、技術學校也是義務教育,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的人占60%多。而中國一直以來偏重高等教育,中等職業教育處於劣勢,而在職業教育中技工教育又處於更劣勢。由勞動部門分管的技工教育雖然是職業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但因為區別於學曆教育,許多政策享受不到,職教經費也很少。
觀念和現實,嚴重製約著中國的技校教育。
寫於2008年8月15日,德國班貝克
德國可是職業教育的開山鼻祖,當年的意誌民族的崛起和其職業化教育和高等教育共進是密切相關的(參見係列片大國崛起)。如今歐洲國家職業教育係統都陸續建立並完善起來,為整個歐洲提供了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成為歐洲製造業和科技產業的基石。這一點非常值得中國政府重視。法國一些私立學校把中國職業教育市場看做一個商機,陸續開始或者籌備在中國開設職業技術學校,來搶占國內的教育市場,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注意。
教育如果在這麽樣子辦下去,很危險。。。
該網友同時引用了前任複旦大學校長、現任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楊福家教授的話說:“我國高校在經曆了合並、調整後,現在又進入了另一個高潮——興建新校區、興建大學城……中國高等院校蓋大樓的速度是高校發展史上的‘世界第一’。”
帖子最後的結論是(中國高校)“水平不夠樓房湊”。
非常感謝這位網友提供的信息和提出的問題,我對此同樣具有深切的感受。我來增加幾個例子。
例子之一,我經常到外地的大學開會或調研,它們給我的最大印象就是大興土木,瘋狂擴張,校園巨大無比(一般在三千畝以上,有些大學的新校區就是三四千畝,加上就校區就更大了),硬件設施可謂一流。我可以和我去過的外國大學進行一個對比。在我去過的美國、澳大利亞一些大學,校園超過三千畝的好像不多(當然,由於美國大學沒有圍牆,所以有些大學的麵積不好準確計算,隻能估計),其中麻省理學院占地麵積隻有168英畝,大約相當於中國的1500畝。如果我們考慮到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人均土地占有麵積和中國的差距,你會產生更加強烈的震驚體驗。更嚴重的是:這麽巨大的麵積實際上完全是沒有必要的,占用了本來十分稀缺的良田不說,同時也為學生和教師的教學、研究和生活帶來極大不便,比如,從教室到宿舍要長途跋涉,花費很長時間。
有道理!
一副很有知識的樣子, 看上去即墩厚又有學問,
刀筆耕耘絕不比下田種地來的輕鬆,
我當過農民, 現在是工人, 有對比, 有感觸.
謝謝你, 老謝!
帖子不能修改,有了錯誤隻能重來。
感謝你, 你很關心國內的事情!
您總結得沒有錯,不過既然能夠通過現象看本質,討論現象就不是那麽重要的了。隨便寫寫,樓主莫怪。
在國內,技術工人的收入、社會地位、勞動強度等現實問題決定著人們的就業觀念和教育選擇。
這是我上次的評論的主要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