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歐洲中餐為何不成規模?

(2008-07-26 08:26:28) 下一個


歐洲中餐為何不成規模?


作者:謝盛友


不同文化背景下產生的飲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中餐在歐洲無法形成規模產業,我看主要原因如下:
中餐必須是熱炒的;中餐的主食是米飯;中餐沒有檔次;中國人彼此不信任。

中餐的好壞取決於廚師的好壞,而廚師的好壞就在於個人的修行,絕對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夫,哪怕是同一個廚師,各天的心情不一樣,掌握的火候不一樣,出的餐也不一樣。
歐洲人吃土豆吃麵食,不吃米飯為主,這一最根本的飲食習慣不同,導致中餐在歐洲無法形成規模企業的最根本的原因。我過去斷言,今天斷言,將來繼續斷言:中餐在歐洲不可能形成一個統一風格的連鎖餐飲企業,中餐不可能形成“麥當勞模式”。
不改變熱炒,不改變使用米飯,中餐無法規模發展;改變了熱炒,改變了米飯主食,中餐則死亡。

中餐沒有檔次,這主要是指中餐沒有歐洲人習慣的精美的甜食作為後餐,所以歐洲人談生意時,接待高檔客人,肯定選擇法國風味餐館,不會選擇中國餐館。

當然中餐不能發展成規模經濟,最主要的主觀原因是我們中國人具有醜陋的一麵,不相互信任,不團結。好的廚師,好的廚藝,絕對不傳授給別人,頂多傳授給自己的兒子,所以造成在歐洲的中餐館形成這樣的局麵,有一個兒子開一家,有兩個兒子開兩家,有三個兒子開三家。團結一致,互相幫助,在我們中國人的眼裏,那就是,要團結就團結自己人,要幫助就幫自己人,這裏頭的學問可大了。
中餐館一般是家族生意、家族企業,根本的原因是不信任他人,很少有合作,哪怕是兄弟親戚,還相互猜忌,互相拆台。沒有團結合作,怎麽形成大規模的企業?沒有前瞻,沒有創造,看見別人餐館生意火旺,也在隔壁開一家,惡性競爭,惡性殘殺。

我在思考另一個問題。
不是說日本人很團結嗎?不是說日本人一貫宣揚不畏艱難和強暴的勇氣和精神,提倡大家的精誠團結,共同對敵嗎?日本人在世界上創造了很多品牌,但是日本人永遠無法在全世界把自己的飲食做成象麥當勞一樣的規模企業。我認為這裏頭最根本的原因,像我們中國人東南亞人的飲食一樣,日本人的飲食也是米飯也有味精。這就是最大的客觀阻礙。


寫於2002年6月,修改於2008年7月26日,德國班貝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nightrose 回複 悄悄話 中國人吃米飯為主,怎麽麥當勞去了中國就如此風行?這和吃米飯麵包沒有本質聯係。下館子本來就是改改口味,若是在家吃什麽去飯店還吃什麽,那還有什麽意思?
http://www.pandaexpress.com/
這家就基本作成了連鎖店。雖然他們的成功遠遠比不上麥當勞,但是好歹也作成了全美都能找到的連鎖店。再說商業的成功和飯店檔次沒有必然聯係。麥當勞是垃圾食品,可人家的規模比高檔法國餐廳大多了。
高級餐廳的質量都與廚師有關,味道也都不可複製,與是不是中餐熱炒沒有關係。法國餐廳換了大廚一樣味道會變。
謝盛友 回複 悄悄話 德國的中餐館很“墮落”

在德國絕對吃不到:中國黃山一家餐館的鱷魚頭湯

這是一個在德國的中餐館裏的經典場麵:一位號稱喜愛中餐的德國人老練地指著菜單對跑堂說:"我要第36號菜,酸甜的。"點完後,他就開始給同桌的人上課,告訴他們怎麽用筷子。

很快,一盤油光亮亮的中國菜就被端上了桌麵,當然還配有一小碗熱汽騰騰的白米飯。絕大部分德國人就是這樣在德國大街小巷的中餐館裏享用他們心目中的中國美食。但是,他們當中的大多數都不知道,這和真正的中餐沒有多少關係。

波恩的曆史學家君特.謝希費爾德從事飲食文化學研究多年,他給在德國常見的那種中餐的定義是:批著中國外衣的德國市民家常菜。他說,德國的亞洲餐館的菜時被歐化了的。皮蛋、餃子、臭豆腐、烤得香酥肥嫩的北京烤鴨,這些在中國人人皆知的中國風味在德國的中餐館裏是幾乎找不到的。柏林自由大學的漢學家安德裏亞斯.古德爾遺憾地指出:"在德國的大部分中餐館裏提供的時千篇一律的東西,這一方麵時成本原因,另一方麵也是德國的食客對中國正宗美食的無知。"

德籍華人米夏爾.伍(音)是一家中餐館的老板對德國的中餐深有體會,他說:"德國的中餐館中超過95%的餐館提供的都不是真正的中國風味,但是客人們就喜歡吃這個,沒辦法。"一位在柏林的中國人抱怨說:"在德國,中餐都墮落成快餐了。"現在,在一些德國遊客多的城市裏,經常看到中餐館裏有這樣的風景:一這廂是德國客人在津津有味品嚐著那種在所有的德國中餐館都是一種味道一種顏色的深紅色的酸辣湯,那廂是一群中國來的遊客團團而坐,大聲喝著專門為他們而做的湯和用筷子熟練分搶著德國人從來沒看過的什麽菜。

如果場景換到中國,那麽餐館餐桌上的東西德國人就更看得目瞪口呆了,譬如說油炸蠍子和活吞吞被送進火鍋的魚蝦。德國人一定也會奇怪地發現,中國餐館就餐的人很少有時每個人受著自己的一個菜就著一小碗米飯,而是大家點上一桌分享,米飯也通常時最後才上。飲食文化學專家謝希費爾德說:"在中國,吃飯是社會化的一件事,大家都同吃一個菜,而在我們德國是各吃各的,不願意分享。"謝希費爾德說,德國人在中國廣東吃貓可能會大倒胃口,但是這就同中國人看到德國人吃長了綠毛的臭奶酪一樣覺得不可思議。他說,在中餐譜係裏,那些據說是能讓人聰明、有力或者是壯陽的動物特別受到歡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