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德國教育(2):小學
(本係列應國內教育學院聯網編寫)
作者:謝盛友
我有很多德國同學畢業後從事教育工作,德國的教育從小學到大學,總的給我的感覺是:寬入嚴出。“寧願賠錢教育千萬個,絕對不讓一個諾貝爾獎潛在者漏網”。 這就是德國教育給我的大概印象。
德國是十年製義務教育。(德國義務教育是指,小孩的年限到18歲。)
德國小學階段作業很少,下午沒有課,老師經常組織學生踢球、看電影、參觀博物館或到野外散步。學生通過這些活動,掌握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最讓我震撼的是,德國小學的地理課本是從家門口開始,我兒子不像我,先學習祖國的大好河山,而他先學習班貝克有哪些教堂,哪些河流,多少博物館,多少麵包店, ……
寬鬆的教學方式並不等於放任自流,每個孩子的平時表現和成績都會被老師記錄在案。到學期結束時,家長會收到孩子的成績單,成績單裏除各科成績外,還有老師的評語。
我的總結:德國小學教育方針是,不要過多不要過早開采、剝奪兒童的資源。這讓我想起在國內礦山工作時的情景。一個銅礦就這麽多資源,你早開采、剝奪,礦山資源也就早點枯竭。所以,德國的小學教育,盡量讓小孩享受童時的陽光和快樂。但是,我說過了,不是放任自流。
小學裏注重培養小孩的動手能力和注重開發小孩的想象力和創意,學校裏的老師經常會上這樣的課,我們中國人家長可能覺得無聊。老師通知家長,明天別忘記了給小孩帶來碗碟和餐具,做飯用料等,教育小孩如何做飯吃。手工課是德國小學最注重的,難怪德國的男人個個“天生”的“工程師”,每家每戶每個地下室,幾乎是一個小工廠,每個家庭男主人都是“天然”的電工、鉗工、汽車修理工。我兒子現在就是我家裏的電工和修理工。
讀二年級的時候,我們還沒有買房子,他可能看出我人到中年,做夢都想擁有自己的房子,那年父親節那天,他讓我先閉上眼睛,然後在我眼前放置一個精美的木製房子,他半年的業餘時間的投入。三年級的時候,母親節那天,他給他媽媽送“有價證券”:修理三次自行車。我們驚喜,問他為什麽這樣,他說,老師教育的,小孩沒有錢,但是,可以幫助母親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
在德國的學校裏,非常講求家長和教師的互動,家長委員會十分重要。這個家長委員會的頭頭,都是通過民主選舉產生的,都是幹那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比如同學家庭的聯絡、課外活動(郊遊的安排)、假節日的安排、聖誕節給老師送什麽禮物,等等。
當然,家長委員會的最根本的職能,還是監督學校的教學,監督老師教育的質量,有時候還會發起更大的活動,爭取更大的權益,比如參與推動聯邦州的教育改革,這樣的事往往都是由家長委員會出麵,爭取聯署,提案遞交給州教育廳。當然,教育廳不僅僅是聽家長委員會的意見,但是,畢竟也是一種參考意見。
我們這些大忙人家長遇到最大的麻煩是,德國中小學下午不上課。那麽我們的小孩下午幹什麽呢?這是最大的難題。谘詢了一些先進意見,得出的結論是,必須讓小孩的下午時間充實。所以,兒子三歲時我就開始動腦筋,讓他學習音樂。我說過,音樂和哲學,世界上沒有一個民族能超過德意誌。身在德國,不學習音樂,不白白浪費?兒子三歲開始音樂啟蒙,私人音樂學校和市政府音樂學校都是要付費的。一般情況下,德國的小孩都懂兩門樂器,我兒子學習小提琴、電子琴和鋼琴,他上中學以後五年級開始,加入中學交響樂團,音樂課就免費。
另外,下午時間就是去教堂,參加禮儀培養、司儀培訓,參加教會的義務工作,培養他的紀律性、忍耐性、同情心,等等。後來他長大以後,每年假期裏參加教會組織的活動,比如到羅馬尼亞的貧困地區“扶貧”,協助建立學校,與當地紅十字會一起做社會義工。
在小學期間,我把兒子星期一到星期五的下午安排得滿滿的:音樂、教會、體育運動,不讓他有空動壞腦子。建議沒時間的父母,最好托付給別人教育,教會是最好的辦法。
寫於2008年6月14日,德國班貝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