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網絡新聞學(9):網絡新聞的真實性B
作者:謝盛友
中國網民人數已經趕上了美國。2008年4月24日,根據美聯社北京報道,中國互聯網用戶的數量已經相當於美國網民總數。截至2008年2月底,中國能使用互聯網的用戶已經達到了2.21億,相當於人口總數的16%。目前,全世界網民總數占世界人口總數的19%。2008年3月,美國互聯網研究機構Nielsen / NetRatings統計的結果表明,目前美國的網民總數也是2.21億。2007年年初,中國的網民數量還隻有1.37億。專家預測,中國在2008年內網民總數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網民最多的國家。
據相關調查,半數以上的網民上網的首要目的是查看新聞,由此,網絡新聞在人們認識世界,增長見識方麵發揮著深遠的影響。相比傳統媒體上的新聞,網絡新聞具有語言表述上更為口語化、輕鬆活潑、幽默、犀利,可讀性極強的特點。
網絡新聞要求極快的更新速度,因而需要使用簡明易讀的語言;網絡新聞的互動性與自主性,使得新聞語言的表達趨於口語化和易交流性;與傳統媒體點對麵的單向傳輸不同,網絡傳播是點對點進行,具有交互性。要調動受眾參與的積極性就必須使新聞稿件的現場感增強,行文生動,可讀性強。或較為口語化,幽默輕鬆,使受眾有交流的渴望,願意往各網站設置的“BBS”上發帖子,一吐為快。
網絡新聞固有的一些特性,都具有兩麵性。大容量帶來的海量信息、事無巨細,有時讓收受者不知所措,被信息洪流所淹沒,被枝節末梢所幹擾。這樣,反倒難以把握主要事實或新聞事實的主要方麵。高速、及時甚至是實時的新聞報道,從傳送角度看,無疑是充分發揮了網絡媒介的長處,但能否與收受行為合拍,即與收受者的收受時間節奏一致才是關鍵,一味追求快速並不都是必要的、有效的(但快作為新聞傳播的總原則是正確的)。超文本無疑可以促成收受者多通道的信息收受,但多通道的信息接受,往往會形成不同感覺通道之間的相互幹擾,影響收受者對信息準確性的把握。由鏈接形成的網絡收受的漫遊性往往影響了人們對對一定事件信息係統的、準確的把握,漫遊是個分心也即分散收受者注意力的過程。
漫遊性表現為閱讀的隨意跳轉,閱讀的無序性、不確定性、漂移性增多了、強化了,閱讀出現了更多的非連貫性和碎片化,這些對於完整準確理解一條新聞、認知新聞事實的原貌都有不利的影響。一些網絡新聞的瀏覽者往往被各種鏈接所左右,深陷其中,失去了閱讀的專一性和自主性,到頭來不知道自己閱讀的新聞到底是什麽,主要事實信息是什麽。傳受互動同樣不隻是有好的一麵,在互動中不僅可能影響傳播者的傳送正常進行,還可能影響其他收受者的關注熱點。
到底該怎樣把握新聞的真實性呢?
任何一個網站都有一個政治立場,沒有立場也是一個“立場”。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是影響網絡新聞真實性的最大因素之一。
缺乏健全的一整套的網站新聞信息采製發布的審查把關製度,是影響網絡新聞真實性的最大因素之一。
無法嚴厲地打擊利用網絡製造和傳播虛假信息、造謠惑眾的行動,是影響網絡新聞真實性的最大因素之一。在技術層麵上,很難準確地知道網上信息發布者的地址和真實聯絡方式。在法律層麵上,也很難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規,追究散布虛假信息的網站和個人的法律責任。
網海沉浮,隻能靠網站本身增強社會道德感和責任感,隻能靠網絡從業人員提高自己各方麵的素質,隻能靠網絡讀者提高自己對信息的辨別力。
新聞的真實性是決定受眾對新聞媒體信任度的重要因素,直接關係到新聞媒體的社會影響力。不管是傳統媒體還是網絡媒體,隻有有責任感,才會產生公信力,決不能眼看著網絡媒體成為有些人造謠惑眾、危害社會的“自由空間”。
正如一枚硬幣有兩麵一樣,網絡新聞一方麵具備著與眾不同的優勢,同時也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原有的優勢不但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反而會成為使它的缺陷和弊端更加彰顯的擴散器。
如何維護網絡新聞的真實性,全世界的人都在思考。
“打假”很難,在中國“打假”更難,在網絡“打假”就難上加難。
在可預見的很長的時間裏,傳統主流媒體仍然是捍衛新聞真實性的主力,承擔主力軍的責任和社會使命感。
寫於2008年4月25日,德國班貝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