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下跪,有時很美
作者:謝盛友
我有一次被一位知心朋友誤解誤會,非常傷心。我這個人,你可以拿鞭子來抽打我,我可能不覺得痛,但是,被知心朋友誤解,我內心劇痛。我得想辦法排除誤解,沒有別的力量,隻有下跪。我在電話裏說,我給你下跪,隻要得到你的原諒就行。大概就是崔健所唱的“無能的力量”吧,朋友真的理解我,承認是他自己的錯。
下跪雖然不太好看,但不要小看下跪的力量。也許下跪的力量正源於“不太好看”。所以,下跪,有時很美。為什麽我說“下跪,有時很美”,因為,下跪,有時是很醜陋的,至少是不應該的。
國際大跪:
布蘭特(Willy Brandt,1913-1992)是人間偉人,當之無愧。布蘭特在六十年代就致力於粉碎冷戰結構的工作,他清楚地了解到,冷戰結構乃是美國所創造的結構,而真正受害者則是德意誌人民。因此,在他當選西德總理後,即致力於和東德及蘇聯和解。他在波蘭華沙猶太人紀念碑前跪下,就這麽一跪,舉世震驚。在那種時代的氣氛下,他付出的慘痛代價是,他被保守的基督教民主黨責罵為“德奸”。由於他是西德的總理,他夾著西德日益壯大的經濟勢力,不斷地采取“東進政策”,以追求兩個德國的統一的最終目標。因為他是西德的總理,美國對他無可奈何,但是,在美國的壓力下,他由於自己的秘書被辦成了“間諜罪”,而被迫下台。不過,布蘭特的作為卻有了更多的收獲,他自己獲得1971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國內小跪:
海南一位中學校長周常德先生麵對學生下跪,因為他痛恨自己的學生不努力讀書。周常德校長說,下跪不是他設計的,而是他在說話當中自然而然的感情流露。麵對學生,他說到傷感時,自然而然就下跪了。人是有性情的。他覺得下跪是他個人感情真實流露的表現,他全心就是要學生好,並不是一件令人感到恥辱的事。
國內評論:
校長下跪,學生能接受嗎?老師是長輩,學生是晚輩,按照傳統,隻有晚輩給長輩下跪。當然,學生們肯定不喜歡下跪,他們沒看過人下跪,肯定不習慣,所有中國人都不習慣。消息經過媒體報道後,引發極大關注。很多人對這位校長的做法提出了批評,認為此舉有辱師道尊嚴。當然,也有人稱讚這場風波的主角是一位負責任的好校長。麵對全校1100多名師生,這位校長為何要以下跪的方式來踐行自己對學生的諄諄教導?是恨鐵不成鋼還是另有苦衷?
大眾不覺醒,下跪沒有用。最無奈的是,中國的大部分所謂知識分子,屬於心靈的下跪。如果公民連下跪的權利都沒有了,他還能有什麽權利?愛祖國、愛真理、愛生命、愛生活。隻要有下跪的自由,就還有希望。如果有更多的國人寧可站著死,也不跪著生,希望可能會更大一些。
“下跪與奴性無關”,“太多的下跪,總叫人不寒而栗”,“下跪說明跪拜文化幽靈還沒有完全消失”,“下跪是文明的'闌尾'”……社會文化批評家們開始從教育文化、人性心理、文化心理、倫理道德、人格模式、社會價值乃至傳統文化方麵進行分析下跪。
我的感悟:
德國著名哲學家恩斯特•卡西爾(Enst Cassirer,1874—1945)在《人論》中曾經分析過人類對待宗教文化的態度:宗教的真正的根源,在於人的依賴,對於高於人類力量的神的絕對依賴,人“從前的那種自由舉止變為這樣一種態度:在不可見的神秘力量麵前卑躬屈膝、俯首稱臣”。
我認為,下跪是內心一種期待的流露,很難說對還是不對。若你是帶著負罪之心,期待下跪的對方給以原諒,這種下跪是懺悔、是認錯,這種下跪就有力量,就很美。若你的下跪是期待對方努力做得更好,是期待對方認錯,這種下跪似乎沒有力量,不美!
我們不需要不美的下跪。我們更不應該向金錢、物質、欲望“下跪”。下跪是靈魂的懺悔,不是靈魂的下跪。
在物欲橫流的社會,靈魂不能下跪,文化不能下跪,精神不能下跪,道德不能下跪,人格不能下跪,尊嚴不能下跪,生命不能下跪,……。
我們需要道德的勇氣,文化的尊嚴,人格的獨立,精神的健康,靈魂的強大,理性的責任,人生的支柱,信仰的堅定,……。
下跪不應是常態,下跪是一種精神態度。
寫於 2008年4月9日,德國班貝克
很讚同"下跪有時是一種美"說法,是一種境界,是一種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