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作者:謝盛友
我們自己說,我們是龍的傳人。這些都是我們小的時候聽大人講的,我們長大
後,也對自己的小孩這樣講。會寫書的人也寫書,用書本告訴後代,一代一代地
傳下去,我們是龍的傳人。
龍在哪裏?中國人在哪裏?在中國大陸?在台灣?在香港?在新加坡?在馬來西
亞?在印尼?在越南?……
然而,歐洲人統統把我們視為“中國人”,這個詞用得很寬、很廣。中國是一個很
大很大的國,大得讓你身在其中時幾乎覺得她不是一個國,而是整個世界。
隻有當你走出她的領域時,才能對她獲得一種整體的感覺。而“中國人”這三個
字則具有一種特征,成為區別你與周圍大多數人的一個標簽,成為一個足以給你
帶來無數酸甜和苦辣、榮辱和悲歡。
中國人是什麽?每個中國人都樂於肩挑大中國的重任,都希望中國能成為一個巨
大的凝聚體,希望千秋萬代祖宗留下來的基業不致崩潰,而且希望中國真正能和
世界當代文明融合成一體,繁榮昌盛。台灣的中國人是這樣,大陸的中國人也是
這樣。
中國很老,中國很大。我們不能因為中國的現實(不長進)而責罵:大的中國、老的
中國不好。今日的學生無不知中國有五千年的曆史,這實在是我們中國人可以自
負的。
林語堂說,不管這五千年中,中國人是怎樣混來的,但是,五千年的的確確被我們
中國人拋在後頭了。一個國,有五千年的曆史,是值得敬仰的。具體的國和具體
的人一樣,因為他(她)活著就是一種成功,別人都死了,或死於水,或死於火,或死
於病,或死於匪,外有災旱寒暑攻侵,內有喜怒憂樂困擾,而他(她)卻比別人強,
活著,我們的確應該敬佩他(她)堅強的抵抗力,他(她)是勝利者。
但話說回來,人越老,臉皮則越來越厚;國越老,膽子則越來越大。
看看當今的現實,中國這個國家做的許多事情,的確令世人覺得,中國的膽夠大,
中國的皮夠厚。
什麽稱偉大呢?以前教師講道,人家問學生意見如何,學生說“偉大!”。人家再問他
怎樣叫偉大,他回答“一個字也聽不懂”。可見,不懂就是偉大,那麽反過來講,
偉大就是不懂,似乎道理也通。
中國文化,雖然有許多弱點,但畢竟有競存的效果。西方人則越想越不懂,而因
為不懂,就覺得中國偉大。
中國的文化,有的是由於經濟環境得來的。中華這個民族,有優點,也有劣處。
好的如儉樸、愛自然、勤儉、幽默......。一個人或一個國,若隻誇張輕狂,不自檢
省,終將滅亡。所以講文化,最重要的是研究弱點,及其弱點的來源。
拖、散、猾,是人們公認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性弱點。拖和忍是相通的。忍耐、和
平,本來是美德之一,但在中國忍辱含垢,唾麵自幹已變成所謂的君子之德。在
中國,逆來順受已成為至理名言,弱肉強食,也幾乎等於天理。這就使忍變味了。
中國的百姓肯吃苦,願意吃苦,願意多吃苦。所以,在中國,貪官容易吃百姓,猶如大魚吃小魚。這是中國人的忍哲學、拖哲學麽?這是“相安為國”麽?
中國人,忍著,拖著,你忍我,我忍你,你拖我,我拖你,這樣,國家就會被拖著太平無
事,就會被忍著和平偉大麽?
在歐洲,中國人對歐洲人的印象似乎是,隻會做自家小生意,與世無爭。在歐洲
的中文報紙非常的充滿餐館的味道。哪怕是英國的唐人街,盡管有些香港新界來
的移民,他們辛苦勞動,可以駕駛奔馳、寶馬,但其生活品味卻仍然限於下餐館、
進賭場、看香港影片的檔次。在歐洲,經常有來自廣東的華僑對我說,他們的生
活是,一天麵對兩個老頭:白天麵對廚房的爐頭,晚上麵對床上的枕頭。
中國人習慣於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天地裏,喜歡把自己放在自己的小圈裏,吃、
住、玩、樂皆不出圈。對於圈子以外的事情則不愛問津,甘心自外於社會主流。
無論怎樣回避,每個海外中國人都免不了受到東西文化碰撞的影響。有些人自以
為自己已經全盤西化了,西裝筆挺,出門就“好阿遊?”(How are you?),進門則“好
賭又賭?”好賭又賭!"(How do you do?"),其實隻是“半盤西化”,開再高級的跑車,
你還是中國人。
中國人善於用中國式的功利主義來對待西方文化,翻開書本一看,西方人講求獨
立競爭,於是可以唯利是圖、斤斤計較。認為西方人尊重個人隱私,於是,不許別人過問
他的事,但他對別人的私事卻處處“關心”。認為西方人強調人權,講求平等,於是他們
借此來反對西方人的種族歧視,但卻毫不忌諱地表露對別的種族(比如黑人)的歧
視。至於西方人的禮讓合作、寬容妥協、宗教虔誠等等,很難提起我們中國同胞
的興趣。
妥協一詞,講起來,似乎每個中國人都懂,用不著深究,但真正懂的不多。妥協
的內含和底蘊比它的字麵含義要豐富得多,而懂得它和實踐它更是完全不同的兩
回事。妥協是一種文化或一種文明。雖然妥協在任何國家和任何製度中都會出
現,但作為人們廣泛采用和普遍推崇的行為方式,卻會形成一種文化的傳統。其
實,中國傳統文化中也有妥協。“和為貴”、“和氣生財”、“中庸之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都包含有妥協的意思。妥協是有積極意義的,現在的中國人鬥爭哲學講多了,便視妥協為軟弱、怯懦、叛逆、變節、喪失原則。
妥協的真正意義在於,使社會不是尋求人們共同一致的利益,而是協調相互衝突
的各集團的利益,使它們之間達成互利。
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很脆弱,到外麵的世界來,習慣於把自己的各種不順心歸因
為種族歧視,並在維護民族榮譽的問題上持一種“輸不起”和“家醜不可外揚”的狹隘
態度。說得難聽一點,每個中國人都是肚臍眼哲學主義者,每個中國人都帶著一
個擴大鏡,時時照我們自己的肚臍眼,在自己的圈子裏整天罵“中國”,一跳出圈
外,則馬上內外有別,容不得別人說他半句“中國”。
當然,以五千年文化為背景的中國人,在海外也有榮耀的時候。中國文化的輝煌
浩瀚,中國人民的智慧善良,也令許多西方人為之傾倒。四小龍的崛起和中國大
陸經濟的逐步繁榮,使得那些從前隻曉得中國菜好吃的洋鬼子刮目相看。然而,中國漢字的奧妙、孔
孟之道的遙遠、東方女孩的魅力、華夏功夫的剛強、炎黃針灸的靈妙,使得西方人對中國
人似遠似近。
我經常在街上被人問:你來自中國,懂功夫嗎?你會針灸嗎?我沒有!
一般西方人對中國雖有成見,但總的說來他們腦子裏的中國印象是遙遠而模糊的,就象 我們對龍的印象一樣,這種印象往往從周圍的中國人身上變得具體化。因此,我們中國人應當意識到並且珍惜我們文化中構成中華民族的特質、因而具有真正價值的部分,同時坦然正視我們中國傳統的糟
粕,放下架子研習其他文化的精華。麵對西方文明,我們中國人為什麽不能少一點非崇拜即抵觸的偏狹,而多一點不卑不亢的瀟灑、兼容並蓄的豁達呢?
寫於1995年6月,修改於200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