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讀《論語》請不要對號入座,更不必惱羞成怒

(2008-01-08 12:15:51) 下一個
讀《論語》請不要對號入座,更不必惱羞成怒

寫了一係列,已經5篇以“名人逐個罵--孔子”為題的兩隻黃鸝應該不會認為我的這個帖是罵網友的。

其實讀任何書和文章都是一樣,大家完全不必要對號入座。如果一不小心對號入座啦,也更大可不必惱羞成怒嘛。“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嘛。

雖說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是由於曆史的局限性而產生的錯誤是不算的,因為不能要求任何人超越他所生活的曆史和社會嘛。

《論語》裏的“君子”和“小人”之分其實是“可取”和“不可取”或“鼓勵”和“不鼓勵”或“出息”和“不出息”之分。因此,大家不必因為有“小人”的嫌疑就惱羞成怒。就更不必罵孔子而不絕還讓別人問“什麽時候結束”罵。

究竟是大家聽到孔子就煩呢?還是看見兩隻黃鸝罵孔子就煩呢?

兩隻黃鸝應該先回答這個問題才能說他的文章的內容符合他寫作的目的。他才能欣慰。兩隻黃鸝,你說是不是呀?

任何時代和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念,人們用它來辨別好壞。比如說吧,兩隻黃鸝“為孩子出息而驕傲”。兩隻黃鸝說的“出息”是用他的或現在的價值觀念來判斷顯然是個好事,也就是兩隻黃鸝希望他的孩子做的事。既然兩隻黃鸝“為孩子出息而驕傲”就說明這孩子不是做了什麽都算是“出息”了的,也就是說這個世界上還是有兩隻黃鸝認為是屬於不出息的事情的,至少殺人放火是屬於不出息的事情的。

孔子認為學他的那一套比學種田更有出息,因此希望他不喜歡他的學生去學種田和鼓勵他的學生學他的那一套。這體現了孔子自己的或者是當時的價值觀念。

《論語》裏的故事說孔子的一個學生想學種田就問孔子如何種田。孔子就對他說“講種田,我不如種田的”。然後就對另一個學生指出他認為學種田是沒“出息”的和學了他的那一套就不必學種田了。

兩隻黃鸝為自己設計了一個他認為和上麵這個故事類似的情形來顯示他比孔子高明:“譬如我的學生跑過來說,老師這個題目怎麽做?我告訴他說,這個題目你應該去問誰。 背後我說那學生,這學生真是傻,你要當了教授,還需要做這樣的題麽?”

首先,兩隻黃鸝為自己設計的這個情形是“學生問老師這個題目怎麽做”,因此完全不顯示學生和老師的好惡和價值取向的衝突。所以,兩隻黃鸝為自己設計的這個情形跟《論語》裏的那個說孔子的故事實質是無關的。

而且兩隻黃鸝為自己設計的這個情形雖然與孔子的故事無關,他卻使用了和孔子一樣的方法來回答學生。孔子說“講種田,我不如種田的”難道不是告訴這個學生應該去問種田的人嗎?這跟兩隻黃鸝的“我告訴他說,這個題目你應該去問誰”又有什麽區別呢?這兩個回答難道不是一模一樣嗎?當然啦,我不是在說你是跟孔子學的,雖然孔子比你早兩千多年。反正事實是你跟孔子在回答學生上沒有區別。無非是兩隻黃鸝沒有明說在這個問題上他不如那個“誰”而已。你不明說自己不如別人,兩隻黃鸝顯然更高明!

所以嘛,兩隻黃鸝如果非要為自己設計了一個他認為和上麵這個故事類似的情形來顯示他比孔子高明的話,這個情形必須包括好惡和價值取向的衝突。

但是呢,大家在網上都是兩眼一摸黑,誰也不知道誰的好惡和價值取向是個什麽樣子的。

好在當不會冷靜思考的人們在瘋狂罵別人的時候就難免太激動的過分而不自知也不自製以至於接近於發瘋。兩隻黃鸝慷慨激昂地羅列了一係列他引以為驕傲的事情:“譬如我為自己是農民驕傲,譬如我為使中國人驕傲,譬如我為考上大學驕傲,譬如我為跑到美國來驕傲,譬如我為孩子出息而驕傲,譬如我為贏得幾個朋友而驕傲。”

從這個兩隻黃鸝的驕傲係列大家還是可以看出他的好惡和價值取向是個什麽樣子的。從這個兩隻黃鸝的驕傲係列我也能看出一點他的好惡和價值取向是個什麽樣子的。這麽多的驕傲裏頭也不會全都是一模一樣的驕傲吧?一個驕傲和另一個驕傲也有所不同嘛。

按照一般常理說來,應該是後一個驕傲比前一個驕傲更驕傲。兩隻黃鸝,你說是不是呀?不然的話,你怎麽不停留在前一個驕傲上而要改變那個驕傲的現狀進軍到下一個驕傲去呢?總是後一個驕傲比前一個驕傲對你兩隻黃鸝更具有更強的吸引力和更驕傲一些嘛。兩隻黃鸝,你說是不是呀?

基於這個兩隻黃鸝的驕傲係列,我為兩隻黃鸝設計了一個和上麵這個《論語》裏的說孔子的故事類似的情形來顯示他比孔子高明。

從兩隻黃鸝“譬如我為考上大學驕傲”還“譬如我為孩子出息而驕傲”,我猜他希望他的孩子上大學和認為孩子們上好(名牌)大學是有出息(其實這也是跟絕大多數人的好惡和價值取向一致的,完全無可非議)。

由於中國古代價值觀是師徒如父子,我就假設兩隻黃鸝有兩個孩子。為了顯示好惡和價值取向的衝突,我還必須假設兩隻黃鸝不僅希望他的孩子上大學和上好大學是有出息的還認為中學畢業以後馬上到麥當勞找個工作就結婚生孩子是沒出息的。

我為兩隻黃鸝設計的上麵這個《論語》故事類似的情形來顯示他比孔子高明的情形是:兩隻黃鸝的大孩子中學畢業以後決定不上大學和準備馬上到麥當勞找個工作和他的女朋友一起結婚生孩子就來問他麥當勞是如何做漢堡包的?

按照兩隻黃鸝自己的回答,他應該說“這個問題你應該去問在麥當勞幹過的人。”兩隻黃鸝現在都在美國了嘛。雖然我假設兩隻黃鸝認為中學畢業以後馬上到麥當勞找個工作就結婚生孩子是沒出息的,他也不會幹涉他的孩子的自由和職業選擇的。

《論語》說的是兩千多前的孔子的故事,他也沒有幹涉他的學生的自由和選擇的。孔子隻是說學種田不要跟他學,因為在種田上他不如種田的。

但是這個故事還沒完,孔子向他的另一個學生表示了他的好惡和價值取向,認為學種田沒出息和學他的那一套有出息。

因為我假設了兩隻黃鸝認為中學畢業以後馬上到麥當勞找個工作就結婚生孩子是沒出息的,那麽這個故事的下一半裏是兩隻黃鸝應該對他的二孩子說什麽呢?

反正我是以為正常的父母親是會像孔子一樣向他的二孩子表明他的好惡和價值取向盡量避免或至少希望老二不跟著老大做同樣的選擇的。兩隻黃鸝是絕對不應該像孔子一樣向他的二孩子表明他的好惡和價值取向盡量避免或至少希望老二不跟著老大做同樣的選擇的。因為兩隻黃鸝認為那樣該罵。兩隻黃鸝是應該鼓勵老二跟老大學呢?還是應該什麽都不說讓老二自己決定呢?

如果大家不喜歡我的例子或嫌它太具體也可以說有兩個選擇,叫A和B。如果一對父母有兩個孩子。父母喜歡A和不喜歡B。假設老大選擇了B,那麽這對父母親應該對老二說什麽呢?盡力避免老二也選擇B?鼓勵老二選擇B?還是什麽都不說?

反正我是以為正常的父母親是會盡力避免老二也選擇B告訴老二這選擇B是沒出息的。當然啦,兩隻黃鸝是絕對不會這樣做的。兩隻黃鸝會鼓勵老二選擇B或什麽都不說的。

當然啦,《論語》說的孔子的故事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故事,不是父母親和孩子們。雖說中國古代的價值觀是師徒如父子,這老師和學生之間還是應該比不了父母親和孩子們親。血嘛,什麽東西又能超過血呢?

用選擇A和B加孔子喜歡A還不喜歡B,這個《論語》故事就是如果老師有兩個以上學生。老師喜歡A和不喜歡B。假設有個學生選擇了B,那麽這個老師應該對其他學生說什麽呢?盡力避免其他學生也選擇B?鼓勵其他學生選擇B?還是什麽都不說?

反正我是以為責任心特別強的老師親是會盡力避免其他學生也選擇B的。當然啦,兩隻黃鸝是絕對不會這樣做的。兩隻黃鸝會鼓勵其他學生選擇B或什麽都不說的。

《論語》的記載說孔子做的是避免其他學生也選擇B說他不喜歡B。所以嘛,我認為孔子是一個責任心特別強的老師。

為此,兩隻黃鸝罵了孔子。有link為證: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teatime&MsgID=140174

究竟應該不應該罵孔子呢?

我前麵說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嘛。雖說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是由於曆史的局限性而產生的錯誤是不算的,因為不能要求任何人超越他所生活的曆史和社會嘛。

孔子認為學他那一套比學種田有出息就那麽值得罵嗎?即便是兩千年以後的今天,即便是在美國,如果一個老師說上大學比種田有出息就那麽值得罵嗎?

孔子活著的時候也隻是一個老師嘛。孔子也可以表達自己的看法嘛。孔子認為學他那一套比學種田有出息就對其他學生說了。生活在今天的言論自由的美國的兩隻黃鸝卻要以孔子向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為理由罵孔子。

孔子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嘛。特別是孔子隻是把自己的看法說了出來,他不僅沒有幹涉那個要學種田的學生的選擇還他學種田應該向種田的去學。這也是兩隻黃鸝自己的例子裏自己做的。兩隻黃鸝比孔子高明的地方就是不把自己的看法說了出來。

這麽簡單的事情費了這麽多的口舌,到底是該罵誰呢?

人家自己已經罵了自己隻是還不知道就是啦。還有比自己罵自己還不知道更可憐和可悲的嗎?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